新闻中心

每个学子记忆中都有一座逸夫楼

http://www.e23.cn2014-01-08 07:10:54 济南时报

摘 要:你是否记得,读书时曾有这样一栋楼叫“逸夫楼”……7日,得知香港娱乐大亨、慈善家邵逸夫去世的消息后,很多驻济高校学生在微博等社交网站上发文悼念。

邵逸夫逝世众人悼念 每个学子记忆中都有一座逸夫楼

山师附中校园里的逸夫楼

  邵逸夫的慈善之路

  1970年

  因捐赠500港元被讽

  1973年

  首次郑重其事捐赠

  1985年

  大举捐赠第一年

  1986年

  向香港捐 1.2亿港元

  1987年

  向内地教育捐1亿港元

  1994年

  捐资成立中国研究所

  1999年

  向台湾捐2500万港元

  2002年

  创立“东方诺贝尔奖”

  2005年

  向南亚灾区捐千万港元

  2008年

  向汶川捐款 1亿港元

  2009年

  向台湾捐款1亿新台币

  2011年

  捐公司2.59%的股权

  2013年

  向雅安捐款 1亿港元

  你是否记得,读书时曾有这样一栋楼叫“逸夫楼”……7日,得知香港娱乐大亨、慈善家邵逸夫去世的消息后,很多驻济高校学生在微博等社交网站上发文悼念。

  自上世纪70年代起,邵逸夫屡屡大额捐赠内地教育事业,在济南,山大、山师、山财大、山师附中等大中小学的校园里,逸夫楼已成为一个坐标,到逸夫楼上课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

  在济南逸夫楼已成一个校园坐标

  7日上午11点左右,山东师范大学工作人员正在拟定一份唁电,即将发往香港,悼念刚刚去世的邵逸夫,“邵逸夫先生生前对教育的贡献很大,我们学校的逸夫楼此前也受到他的资助,我们想以这种形式表达一下我们对先生的缅怀之情。”该校校长办公室工作人员说。除了山师老校区,山师附中的校园里也有一座逸夫楼,提起这座楼,山师附中原副校长朱新民对当年的一些细节仍记忆犹新。“1992年,邵逸夫对山东中小学捐赠1000万港元,用于校舍建设,当时全省17个中小学项目受到资助,济南这边有山师附中和山东省实验小学。”朱新民告诉记者,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学校经费有限,山东很多学校都没钱改建校舍,当时的这笔捐助可以说解了不少学校的燃眉之急,山师附中当时得到80万港元的捐助,第二年就建起了逸夫楼,建筑面积有4000多平方米,主要用于对学生的实验教学。2010年山师附中60周年校庆时,曾将逸夫楼重新整修过,直到现在逸夫楼都是该校一个重要的教学场所。

  据了解,山大共有3座逸夫楼,其中,中心校区有两座,分别是山大邵逸夫科技馆和山大逸夫理科综合楼,均为邵逸夫全额捐资兴建,前者在1993年6月落成,得到捐款500万港元;后者于2003年5月落成,共得到700万港元捐助。此外,在洪家楼校区还有一座逸夫法学教学楼。而在山财大、济大、山建大、山东交通学院等高校中也有逸夫楼的身影。

  命名“逸夫”的建筑 山东约36座

  邵逸夫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但却是一名大慈善家。可以说,他在香港的影响力源自于他的影视王国,而他在内地的口碑则主要是因为他的慈善捐赠。记者7日从教育部网站获悉,据不完全统计,邵逸夫一生共捐赠内地的科教文卫事业逾47.5亿港元,捐建项目总数超6000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受惠学校千余所,全国各地学校共有以逸夫命名的楼馆近3万座。

  记者通过网上在线地图搜索“逸夫”,地图上对有“逸夫”两字的地址做了红色标记,密密麻麻遍布中国,北至黑河,南至三亚,西至嘉峪关。而在山东地区,有“逸夫”标志的有36处,其中,济南最多,有12处,其次是青岛,有6处,多以高校居多。

邵逸夫的捐献并不局限于中国,也并非仅仅捐献教学楼。据悉,邵逸夫设立了奖学金计划,资助亚洲学生攻读欧美大学,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等;在旧金山也开办了以他首任妻子命名的老人中心。在1994年,向牛津大学捐赠300万英磅,成立了中国研究所。此外,为了推动各地的科学研究,邵逸夫在20

分享到:
作者:朱士娟   网络编辑:冯琳琳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