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不清零时代终于来了 移动流量不清零 真优惠还是瞎忽悠?
摘 要: 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一个月后,李克强总理5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促进提速降费措施,助力创业创新和民生改善。会议指出,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促进提速降费,既可改善人民生活,又能降低创业创新成本、为“互联网+”行动提供有力支撑,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培育发展新动能。会议确定五点措施促进提速降费。
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便宜,网速也会越来越快。
今年5月15日,中国移动发布了新的4G资费标准。虽然新资费还要一段时间才能生效,但是中移动此举还是引来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大家均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移动推出的“流量不清零”和“流量分享”两项新政策上,一些媒体甚至使用了“创流量不按月清零之始”、“正面评价远多于负面评价”的结论。不仅如此,也有业内人士发表文章,高度赞扬移动推出的“流量共享”措施,文章认为,不清零的核心是给予用户处置权,而移动这一举措,让用户真正做到了“我的流量我做主”,可以说是迈出了远比虚拟运营商更为创新的一步。
然而情况果真如此么?移动“流量不清零”到底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前提条件?用户又是否可以真正做到“我的流量我做主”呢?要想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有必要仔细分析一下移动推出的这些政策。
创流量不按月清零之始?忽悠大于实际意义
根据本次移动发给媒体的通稿不难发现,移动本次宣传的“流量不清零”政策和消费者希望已久的套餐内流量月底不清零相去甚远。所谓的“流量不清零”,其实只针对办理了季度流量包和半年流量包的用户。实际上,这种类型的流量产品并非移动首创。早在几年前,电信和联通就相继推出了类似流量充值卡这样有效期在60天、90天乃至180天的流量产品。不仅如此,相对于套餐内月底清零的流量,移动这次推出季度流量包和半年流量包虽然有效期较长,但是价格却相对较贵。可以说,移动此次推出的“流量不清零”政策,更多的是本身宣传的一种噱头。它既不是移动首创,也和消费者所期待的套餐内流量不清零有着很大的差距。面对一些虚拟运营商所推出的2年流量不清零政策,移动此举显然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我的流量我真能做主?前提条件不可少
除了所谓的“流量不清零”,移动此次宣传活动的第二个卖点是“流量共享”。所谓“流量共享”,是指使用其4G套餐的客户,可授权1-4个亲友分享自己套餐内的流量。根据移动的介绍,这项服务一方面方便了客户尽量接近饱和地使用套餐流量,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拉低了流量单价。正因为如此,移动认为“流量共享”的推出,让用户真正做到了“我的流量我做主”。
遗憾的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流量共享”自然也不例外。首先,移动此次“流量共享”严格限定于4G套餐等少数几种套餐。假如你是一般的移动2G/3G用户,那么你是没有资格分享自己套餐内的流量的。其次,即使你的套餐满足“流量共享”的条件,别人要想使用你的剩余流量,还必须再缴纳额外的费用。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用户A要把自己用不完的流量分享给用户B和用户C,那么用户B和用户C必须要分别缴纳每月10元的流量使用费,才能够使用到用户A所用不完的流量。最后,“流量共享”的前提条件是用户用于分享的流量必须足够多。从之前的例子中不难看出,假如用户A剩余的流量不够多(比如200MB以下),那么“流量共享”并不划算(一个100MB的流量包也不过10元)。
在移动的介绍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例子:以4G新资费中280元11G套餐包为例,用户若授权四人共享,则每月需缴纳费用为320元,相当于每人以64元的单价获得2.2G流量,这比70元2G的新套餐价格还要低。不难看出,即使是移动自己也认为,“流量共享”不仅需要一名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