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泉城】济南67岁乡医深山行医40年

2020-03-17 14:26:48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新时报记者 丁国彬

责任编辑:高原

【德耀泉城】济南67岁乡医深山行医40年

  张绍义背着药箱走在为村民看病的路上 新时报记者丁国彬 摄

  初春时节,经十东路南行20公里,深山中的马闹坡村依然寒风料峭。站在半山腰,这个有着上千人口的村子尽收眼底。

  村间的蜿蜒小路上,67岁张绍义肩挎半旧的医药箱,一瘸一拐,走向村南头给卧床的村民测量血压、送药。40多年来,村民有治病用药需求,只要一个电话,张绍义都会拖着残疾的左腿,随叫随到,上门医治。

  经历病痛后深山行医40年

  14日,马闹坡村西侧的四间平房翻新完工,挂上了“卫生室”牌子。张绍义忙着整理屋内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几张破旧褪色的桌子上,分类摆放着诊断记录、医学书籍和电脑,这是张绍义为村民看病的办公桌。“东间放病床,西间当诊室放药品和看病。”张绍义说,卫生室能够重新翻修,还得感谢村民的出资。

  马闹坡村地处章丘南部山区,往北到经十路有近20公里山路。“年轻人外出打工,很少回来。剩下的村民都是中老年人,大家外出看病很不方便。村卫生室就成了周围几个村最近的‘医院’”。67岁张绍义既是医生,也是护士。

  “祖辈都在这片大山里,我从小在这里长大,有感情。”从医40年来,张绍义一直守护着大山里村民的健康。为何会选择从医这条路?“早些年,我得过骨髓炎,做了左髋关节置换手术。当时被病痛折磨得难受,知道病痛的滋味。看病也不方便,所以不想再让村里人遭罪。”

  张绍义回忆,1972年他通过自学和参加卫生局、县医院等组织的培训,很快掌握了基本医学知识,从此踏上从医之路,成了一名乡医。

  腿脚行动不便仍随叫随到

  还没整理完物品,张绍义就接了一个电话,“老张,来家里看看吧,我老伴儿身体又不大舒服了。”张绍义放下电话,把听诊器、血压测量仪和降压药等都放进医药箱。

  “打电话的是住村南头的老两口。病人83岁了,常年卧床,心脏不太好,还有高血压。”张绍义将半旧的医药箱挎在肩膀上,沿着村里的石板路向南走去。医药箱有一二十斤重,上面印有“奖先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字样,张绍义格外珍惜这个箱子,“这是2007年上级部门发给我的。”

  张绍义患过骨髓炎,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加之村子地势高低不平,不少巷道还铺设了凹凸不平的石块,行走更为吃力。“双腿到了天冷时候就会疼。”张绍义说,十几年前的冬天有一次去村民家里看病,因为雪天路滑,不小心跌到两三米深的沟里,造成右膝盖损伤,一躺就是大半年,那段时间他只能拄着棍子给村民看病。”

  走在路上,村民见到张绍义都打招呼。40年来,张绍义的足迹遍及马闹坡村、池凉泉村每一条街道。“他可好了,谁家有病人,不管天气怎么样,只要一个电话,随叫随到,赶过来给我们看病。”一名村民说,有时候张绍义自己治不了的病,他还会第一时间联系上级医院并陪同就诊。

  背几十斤重喷雾器参与防疫

  张绍义给村南头老两口送完药、看完病之后已到了中午,他回到家里为老伴做饭。“老伴年轻时得了癫痫,现在身体不好,右腿骨折,常年躺在床上。”张绍义家中有四间平房,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和家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马闹坡村实行了封村措施。“我是学医的,知道病毒的严重性,我参加疫情防控比较合适。”张绍义第一个报名参加了普雪路莱芜交界处北王监测点的值勤,“出门前我会跟老伴交代一下,留好饭。”也曾有人劝过张绍义,家里情况特殊可以不用值勤,但被他婉言谢绝。

  张绍义的3个闺女均已成家,经常回来看望他。疫情期间,她们很难回来照顾母亲。“孩子都有各自的家庭忙活,我们老人不能给她们添麻烦。”张绍义每天背着几十斤重的喷雾器,承担了村里消毒防疫工作,“这是一名医生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眼看着年纪越来越大,张绍义对村卫生室的未来也有些担忧。“现在村卫生室还有一名乡医,可我们俩年纪都大了。”张绍义期盼有医护人员能成为乡医,继续服务村里的上千名村民。

作者:新时报记者 丁国彬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