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改革动态
  3. 列表

山东用改革的“冲击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2020-11-13 16:14:19   文章来源:新华网  编辑:周通亮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面对各种瓶颈制约和深层次矛盾,山东全省上下形成共识:只有改才有活路,只有闯才有出路。山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聚焦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加力提速,努力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活力。

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厚积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制度创新率先突破,体制机制优势加速塑造

9月20日,在肥城市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专窗”,山东聚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楠,一次性办理完成企业营业执照、印章刻制、税盘发票领取等6项业务,并申领了电子营业执照,全程仅用时20分钟,刷新了该市企业开办最快纪录。

通过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办事流程,山东各地企业开办平均用时由2016年的20天压缩为1天。2020年11月1日,全国工商联发布“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论,山东被评为全国营商环境最好的十个省份之一。

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深化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是推进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鲜明提出,山东要走在前列,改革开放必须走在前列;改革开放要走在前列,必须在制度创新上率先突破。“只要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有利于强化党的领导、促进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在严守党纪国法、保持清正廉洁的前提下,就要敢于闯、敢于试、敢于改。”

有了思想上的破冰,才有行动上的突围。针对有些干部“思想解放不够、观念变革不深”等问题,2018年、2019年,山东党政代表团先后赴广东浙江江苏、北京雄安上海考察学习,犹如打开一道思想闸门,让大家深切体会到,突破各种瓶颈制约,关键在制度创新,根本靠流程再造。

一石激起千层浪,化作涟漪无穷远。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重点研究制度创新,九次全会专题研究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十次全会明确制度建设“任务书”,十一次全会推动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四梁八柱”,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部署九大改革攻坚行动……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厚积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山东牢牢扭住制度创新、流程再造这个“牛鼻子”,一路蹄疾步稳、勇毅笃行,体制机制新优势加速塑造。

以体制机制改革强基固本——

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制度创新的决定》,持续推进12个领域51项制度创新任务,形成70余项制度成果;出台《关于深化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的指导意见》,形成“1+N”流程再造制度体系框架。2020年上半年,出台改革文件37个,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以体制机制改革助力发展——

出台“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实施扩权强县改革,深化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开发区实施“大手术”,对港口、机场进行“大整合”,对化工企业开展“大重组”……每一项重点改革,都紧扣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解决“动力”“活力”两个关键问题,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

以体制机制改革温暖人心——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改革的着力点。近年来,无论是解决群众就业、上学、看病等问题,还是回应群众期盼的创客空间、公共卫生等需要,山东坚持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根除痼疾动大手术,涉深水区啃硬骨头——

破除瓶颈,重点改革提速加力

越是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和发展形势,越要把改革作为攻坚克难的动力,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集中优势力量,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提速加力,以重点带动全局——这是山东学思践悟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的认识论,也是一以贯之的方法论。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主力军、排头兵,示范引领作用巨大。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这项改革放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谋划和推动。

首批试点的54家开发区,改革正呈现出风生水起之势:撤减内设机构619个,压减65.2%;减少代管乡镇32个,压减52.5%;缩减实际管辖面积3244.1平方公里,压减38%。2020年1-8月,54家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进出口分别增长46%、19%,高于全省27.8个、17.5个百分点。

改革步入深水区、直面“硬骨头”,“根除痼疾,小修小补不管用,得动‘大手术’。”省商务厅副厅长张型成说。

山东是国资大省,国企数量多、块头大、比重高,同时传统产业占比高,体制机制不灵活等问题突出。

“谁说国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按下国企改革“快进键”,“一企一策”推进改革“倒计时”。2017年印发实施国企改革“十条意见”,细化分解46项改革任务;2019年推出国企“倒计时”改革,出台混改三年计划;2020年明确20项重点攻坚任务的路线图时间表……截至目前,269项改革任务全面启动,214户企业完成混改。

山东把加快推进省属企业重组整合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关键之举。港口、机场整合令人瞩目,一体化、协同化效果加快显现;山东高速集团与齐鲁交通集团,山东能源集团与兖矿集团强强联合,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有效发挥;国欣文旅、国欣颐养两大产业集团同时成立,全省优质文旅、医养资产得到整合……通过加大重组整合力度,积极培育引领型支柱型企业集团,山东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哪里有瓶颈制约,哪里就是改革的主攻方向。推出“减权放权授权”“容新容缺容错”“一窗受理·一次办好”等系列“放管服”改革举措;将17项重大基本公共服务列入市县共同财政事权,省财政直管县扩大到41个县(市);制定深化扩权强县改革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0条措施,推动实施“市县同权”……改革之剑,披荆斩棘,沉疴痼疾,逐步破解。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出现什么干扰,都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2020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攻坚年”。“重点工作攻坚年”,实质就是“改革攻坚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没有阻挡山东持续深化改革的步伐。3月17日,在疫情防控关键期,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召开,对改革攻坚作出系统部署,围绕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流程再造、人才制度改革、科教改革、财税金融改革、资源环境领域改革、企业改革、开放倒逼改革、优化法治环境等,发起九大改革攻坚行动,一切围绕高质量发展、一切服务高质量发展,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让全面小康成色更足。

国家战略赋能改革,探路先行倒逼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改革开放相促进,

聚焦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围绕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强系统集成式制度创新,开创“跨境审批”制度,使投资者足不出户即可投资……日前,韩国《中央日报》在显著位置刊登题为《后新冠时代后劲十足的中韩产业核心城市》的文章,重点介绍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经验。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经验。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相继设立,重大战略、重要平台在山东叠加发力,为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难得机遇。山东把改革和开放有机融合起来,用改革促进开放举措落地,又以国家战略赋能改革、以开放倒逼改革。

借开放之东风,探路先行,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在全国首推投资建设项目“四书合一、三一审批”,区内报告编制时间压缩2/3、审批时间压缩3/4,为企业支出费用减少近60%。截至目前,山东自贸区探索形成60项制度创新成果,累计引进各类企业1.7万家。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山东,正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开放倒逼改革,也带动了营商环境的全面优化。近年来,山东制定出台《关于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推出18条政策措施;省级1209项事项全程网办,1797项“最多跑一次”,“掌上办”服务事项突破2000个;开通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平台,3个工作日内回应答复企业诉求;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实施的“一业一证”改革;不分大小、新老、内资外资、外来本土、国企民企,针对不同市场主体提出“五个一视同仁”,在落实政策、提供保障、完善服务等方面做到公平公正;先后出台非公10条、支持民营经济35条、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若干措施等多项举措,大大激发了企业家创业创新热情。

改革让市场主体的动力活力蓬勃涌动。2016-2019年,全省市场主体由710万家增加到1038.5万家。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163.2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60.5万户,增长14.5%。

改革永远在路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贯彻落实习

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亿万齐鲁儿女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咬定目标不放松,风雨无阻勇攀登,不断书写全面深化改革的山东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