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总理”田象霞扎根社区30多年初心不改 厚厚的工作日志,1年记了20本
22日,田象霞在社区内走访,与居民聊家常。记者李焜染 摄
从饭店的服务员到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从基层“小巷总理”到全省“担当作为好书记”——在工人新村南村街道西区社区,党委书记田象霞靠着满腔的热情,辛劳的付出,遇事冲在最前面,把一个基础设施差、流动人口多的老旧开放式社区,逐步打造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的“全国和谐社区示范社区”。扎根社区30多年,百姓都亲切地称她为“象霞书记”。
22日,记者来到工人新村南村街道西区社区,倾听“象霞书记”的工作故事。
每天早上班1小时 带着感情和群众一起干
冬日,阳光中透着寒意。早上7点多,在西工商河路6号院,社区居民总能看到田象霞的身影。这是她多年养成的习惯——提前1小时到单位,绕社区转一圈。“早上脑子好使,来听听居民最近遇到的困难和想法。”田象霞说,她很珍惜早上这段时光,居民们的一声招呼,一句问候,让她心中充满暖意,更加感受到“小巷总理”这份职责的分量。
工作30余年来,田象霞与居民朝夕相处,与社区早已融为一体。她有记日记的习惯,每天的工作内容、感悟、想法都会工工整整地记录在本子上。今年以来,她已写完20余本工作日志,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社区的发展情况和问题,旁边还标注着工作感悟和心得。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仅靠工作人员的力量远远不够,只有发动群众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坐着讲作风,不如干着看作风;催着干,不如带着干。”把落后的老旧开放式社区打造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荣获60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的样板,田象霞说,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带着感情去工作,凭着一颗真心。
通过走街串巷,田象霞了解到社区居民对燃气入户的迫切期望,她第一时间研究制定了“1+X”工作方案。联系协调、挨户动员……历时一年,硬是让58栋居民楼全部实现了燃气入户。不仅如此,今年年底前,小区4000余户居民将实现集中供暖,目前小区内两条主管道已经就位。
社区成立了12支文艺队伍
22日,在南村文体娱乐活动站,20余人组成的队伍正跳舞排练,年纪最大的已经87岁,最年轻的也有50岁了。这是小区的特色——“朝霞艺术团”。据了解,西区社区从2004年成立首家社区艺术团“朝霞艺术团”,如今已陆续成立了“朝阳健身队”“朝明宣传队”“朝艺腰鼓队”等12支“朝字头”文艺队伍。“一开始成立艺术团,居民积极性并不高,我就自己上阵带着他们,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练……”田象霞说,现在居民参与积极性很高,有的还因名额有限未能及时参加而苦恼。
田象霞工作中不断实现着对小区居民许下的“为社区居民在平凡生活中打造小幸福”的承诺。田象霞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要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做社区的主人,群众能办的事就放心地交给群众。”现在的“朝霞艺术团”有专人管理,每天按时排练,给小区居民带来欢声笑语。而田象霞只负责引领把关、解决经费等问题。
“既然选择了社区工作,就要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带动社区的居民,处处做群众的带头人。”30余年来,这是田象霞的工作原则,如今,这也成为她身边社区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记者李焜染)
原标题:“小巷总理”田象霞扎根社区30多年初心不改 厚厚的工作日志,1年记了20本
值班主任: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