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故事]济南朗公寺改名神通寺,竟和隋文帝登基有一段渊源

2019-06-08 07:33:13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爱济南新闻客户端记者 彭栋

责任编辑:高原

  在济南市柳埠青龙山麓的青山绿水间有一座千年古刹,名曰神通寺。神通寺历经1600多年,几度兴废,终于清末毁于大火,但仍保存下来众多闻名中外的珍贵文物,如四门塔、龙虎塔、千佛崖造像、唐台基、墓塔林、历代碑刻等,成为专家研究历史文物、佛教文化、雕刻艺术、建筑艺术的实物宝库。神通寺原名朗公寺,顾名思义,此寺庙由朗公所建,朗公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朗公寺为什么后来又改名为神通寺呢?

  朗公,名为竺僧朗,是西域高僧佛图澄弟子,与一代宗师道安同学,曾受到过前秦符坚、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后燕主慕容垂、南燕主慕容德、后秦主姚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等六国君主的礼遇,被奉为神圣,名重一时,是当时中国北方最有名的高僧之一。据《高僧传》记载,竺僧朗少年出家,并周游访问求学,后来求道到了长安,最初在关中讲学。前秦皇始元年(公元351)他移居泰山中,在泰山一带从事佛教活动,在当时统治者支持下,“大起殿宇,连楼累阁”,创建了山东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朗公寺(现神通寺)。

  公元579年,时为北周随国公的杨坚听闻朗公威名,来到朗公寺参拜,此时的他更多的是考虑何时起事成就帝王伟业,所以当他听说朗公寺前有一棵汉代九顶古松有象征皇帝九五至尊之意时,当即前来跪拜。随后,杨坚返回长安任丞相,并于大定元年(581)二月接受北周静帝禅让,改元开皇元年,从此开创隋朝基业,开启开皇之治。

  此后,杨坚对朗公寺做了两件事,一是隋开皇三年(583),杨坚敕命改朗公寺为神通寺,其原因不言自明。开皇十五年,又诏命河南王为神通寺施主,加以布施。后又于仁寿二年(602)赐舍利予神通寺。为保存舍利,感激神通之佛寺加持,遂动用隋朝国力兴建四门塔,在其塔心柱地基内保存所赐舍利。隋大业七年(611)四门塔终于建成了,此时的杨坚已驾崩七年,而这座四门塔却记载了这段成就帝业的秘史,从此风风雨雨,相伴九顶松一起在山东大地上屹立千年。

  本期“济南故事”小结:

  朗公建寺兴佛法,杨坚称帝显神通。

  四门塔心藏舍利,九顶古松立千载。

作者:爱济南新闻客户端记者 彭栋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