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见证|吃顿团圆饭 记住这乡愁:全村人一起过小年,王老村年味儿真浓

2020-01-19 18:05:47 来源:舜网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曹雅欣 张一 王飞

责任编辑:田艳敏

  1月17日,小年。群山环绕的王老村路面上积雪还未融化,中午时分的寒风钻进脖子冻得人直哆嗦。村里小广场的一侧却冒着热气,临时支起的四口大锅底下,火苗烧得柴火劈啪作响,摆在地上的大盆盛满刚出锅的肉丸和竹笋,大厨张纬树翻炒着大锅里多得冒尖的肉片,油脂爆开的声音伴着香味儿,引得广场上五百多男女老少频频张望。

  这是王老村村民第5年在一起吃小年宴了。欢声笑语里,尽是村民们幸福的笑脸。

  拍摄时间:2020年1月19日

  拍摄地点:莱芜区雪野镇王老村

  拍摄内容:全村一起过小年

  大厨说,这顿饭筹备了三天

  扒鸡一只一只码放在蒸笼上加热,牛肉丸子下锅加香料沸煮,笋片加生抽翻炒入味,黄花鱼炸至两面金黄……17日上午10点多,年过五旬的张纬树和几位帮厨在广场上忙活着,张纬树戴着帽子和口罩掌勺,其他人准备调料、往炉子里加柴火,所有菜品的计算单位都是“锅”。这可是按500人准备的一顿“大餐”,张纬树和帮厨们已经提前忙了三天。

融媒·见证

  “第一天采购,光猪肉就买了200多斤,生鸡买了50多只,大白菜买了一推车,小黄花鱼也有好几十斤,材料花了两万多块钱。”张纬树说,第二天他们把肉、菜都处理好,需要加工的食材制成半成品,第三天到村民家中借来几口大锅和灶台,捡来几乎堆成小山的树枝当柴火,这才有了小年中午每桌十二道菜的团圆小年宴。

融媒·见证

  张纬树是村里出名的大厨,附近几个乡镇的红白喜事都是他操办。大场面见了不少,可从2016年开始做的小年宴,却是最让他感到幸福的。“为了大家能吃一顿团圆饭,我们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很有满足感、很幸福!”张纬树反复念叨的两个词,除了“幸福”就是“团结”,在他看来,全村一起吃小年宴就是大家心在一起的象征。

  张纬树把一整颗白菜托在手上,菜刀直接把白菜劈成小段下锅,透过滚滚的热气也能看到他笑弯的眉眼。随着时间接近中午,广场上村民更多了,大家摆出从家里带来的板凳和碗筷,期盼着即将开始的团圆饭。

融媒·见证

  村民说,再远也要回家过年

  “上菜啦!”

  随着张纬树一声吆喝,刚刚为大家表演完节目的阿姨们端着餐盘,在一张张小方桌中穿梭。凉菜热菜不断上桌,大人们倒上美酒举杯互道“新年好”,孩子们也露出满足的笑脸。远处白茫茫的山做背景,映衬着这番红红火火的景象。

  娘家在王老村的张静今年33岁,她带着丈夫和两个年幼的孩子,特地在工作日请假从济南市区回来参加小年宴。张静说,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小年宴,一下子找回了童年时的感觉。“小时候过年家家户户串门儿,大家一起分瓜子和糖吃,后来因为读书离开家,总觉得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淡了。”张静说,她也希望孩子能感受到这份乡情,“一般春节没法回家过年,今后小年一定要回来跟亲人们团聚。”

  38岁的张新玲是嫁到王老村十几年的媳妇儿,小年宴没开始前,她领到了分发的福字,带着儿女一起回家贴“福”。她说,这几年的小年宴她都会参加,这让她感觉全村就是一家人,“谁说现在没年味儿了,我们村儿全村一起过年!”

  今年79岁的村民李希梅举起酒杯,冲着镜头露出可爱的笑脸,她回忆起自己年轻时,过年也只能吃萝卜、挖树根,根本不敢想现在“肉想吃就吃”的好日子,“我觉得幸福啊,生活这么好,我得多活几年!”

  村民们总是这么朴实,简单的话语无法表达的情感,都写在了笑意盈盈的脸上。

融媒·见证

  支书说,让大家记得住乡愁

  小广场上还未融化的积雪旁,晾晒着王老村的特产洞藏生姜;一栋栋白墙黑瓦的徽式小楼前挂上了红红的灯笼,“福”到了家门口;“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标语格外显眼,这是指引王老村发展的信心……

  2010年前后,王老村还是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后来,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下,王老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深山小村华丽变身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还获评“全国文明村”。如今,王老村变美了,变富了,2019年,王老村人均收入16800元,生活真正好了起来。

融媒·见证

  这是王老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华上任后的第一次小年宴,他说,2016年村里的老支书提出办小年宴,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生活富足了,可村民们“亲情淡化”了,在外工作、求学的年轻人回家后互相之间“不认识”了,通过小年宴让大家聚在一块,一起看看家里的变化和发展,说说自己在外面的见闻。

  “希望王老村的人不论都多远,都记得住乡愁。”张建华说。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曹雅欣 张一 王飞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