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招商”推介搭建新平台,莱芜区发出投资兴业邀请——选择莱芜 共赢未来

2020-06-05 11:29:37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武希刚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云招商”推介搭建新平台,莱芜区发出投资兴业邀请——选择莱芜 共赢未来

  6月4日,在宏葵生物(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试剂实验。宏葵生物自2017年迁入莱芜医药产业园以来,依托平台开展了凝血试剂和采血管生产项目,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本报记者亓亭摄)

  6月2日下午,伴随着北航科技创新项目等5个项目签约,济南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中心演播室内响起热烈掌声。由此,实力莱芜再添新动能。

  当天,由济南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济南市莱芜区委、莱芜区人民政府、济南市投资促进局、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济南市“云招商”推介活动(莱芜专场)在济南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中心演播室举行。

  以“云”为媒、以“网”为桥,“云端”相聚、共话发展。此次活动,依托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全网全媒体平台,借助科技信息手段,以“生态莱芜 共创共赢”为主题,以视频直播、一图读懂、短视频等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产品,通过50余家媒体,对莱芜区进行了集中推介,一幅栩栩如生的生态莱芜、实力莱芜画卷徐徐铺开。

  自区划调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莱芜区抢抓区划调整重大机遇,全面对标“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五个济南”建设,以“争当省会建设发展的排头兵”为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区、实业强区”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201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4亿元、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增长8.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1168亿元、增长8.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完成进出口总额103亿元、增长40.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1%和8.7%。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莱芜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关键期和黄金期。

  重大机遇交汇叠加——

  当前,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在莱芜汇聚,是省、市着力打造的省会副中心和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南翼”,为各路英才共享资源、创新创业、开拓市场提供了载体平台。特别是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落户莱芜,引起了国内外客商的强烈关注,各类投资纷至沓来,为莱芜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和持久动力。

  区划调整红利持续释放——

  5年过渡期内,省委、省政府在财税体制、土地管理、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了莱芜区一系列优惠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支持莱芜区发展的14条举措,为莱芜区更好服务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作为全省地理中心,枢纽作用日益突出,特别是随着济莱高铁的加快建设、向南延伸,将实现与全国主要交通动脉的互联互通,北连京津冀、东临青烟威、南接长三角,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加快集聚。

  秉承东风绘就发展蓝图。莱芜区着力做好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等文章。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内生发展动力强劲

  近年来,莱芜区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蓬勃发展,有力带动了全区经济快速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为龙头,规划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主要建设智能网联重卡、新能源商用车、智能叉车、挖掘机、特种车辆等具有“链主”地位的引领型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3000亿元,年纳税额200亿元。依托山能重装、阿尔普尔、奔速电梯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能源装备、特种装备产业。

  新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康养保健三大领域。生物制药领域,以珅诺基药业为龙头,主要研发生产国家I类抗肝癌新药;医疗器械领域,依托独墅联盟,以华安生物、朗润医疗为龙头,主要研发生产心脏可降解支架、高端医用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等产品。

  新材料产业——依托泰钢、九羊、莱威新材料、汶河氟材料等企业大力发展特种不锈钢、特种纤维等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发展高性能合金钢粉、粉末冶金制件、特种纤维及应用等产业。

  现代高效农业——依托万兴、万邦、泰丰食品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叫响莱芜农高区这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品牌,着力打造“西部姜蒜、北部林果、南部果菜、东部药材”板块,加快发展精致都市农业,建设具有莱芜特色的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

  文旅康养产业——充分利用雪野旅游区和南部山区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养老、休闲等大健康产业。重点支持雪野湖、齐长城、高山村庄和地质景观、红色文化等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省会城市群内具有独特山水文化和航空运动魅力的文旅康养名城。

  产业园区特色明显发展各有精彩故事

  莱芜区高起点规划园区,进一步明确园区发展定位、加强园区配套建设,重点打造莱芜经济开发区、雪野旅游区、莱芜农高区三大特色功能区。

  莱芜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整车整机和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产业集聚区。其中,整车整机和高端装备制造集聚区推出净地13.6平方公里,以山东重工为主体,承接配套产业,构建“汽车零部件+整车+物流”的全产业链条;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依托4平方公里的莱芜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承接新药创制、医疗器械等研发生产项目;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2000亩,以高端不锈钢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项目为主导,打造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雪野旅游区——规划面积587.6平方公里,围绕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旅游休闲区,突出生态人文特色,大力发展文旅康养、文化创意、通用航空三大产业,着力创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国家水生态文明示范“三个基地”。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面积194.8平方公里,以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级农高区为目标,立足姜蒜主导产业,全力打造北方知名农业科技资源集聚高地、全国最大的优质姜蒜产品供给区、国际一流的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区。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招商引资底气十足

  除享受省、市关于招商引资有关优惠政策外,莱芜区出台了更加优惠、更加全面的扶持政策,助力招商项目的落地、做大做强。

  新征地工业项目投资扶持政策,按照投资额度分别给予5%至6%的扶持。

  经济贡献扶持政策。按照固定资产投资,享受“三免两减半”的地方经济贡献扶持。

  鼓励投资者在莱芜区各产业园区内利用已有厂房投资。按照投资额度,分别享受“两免两减半”租金优惠及企业所得税对地方经济贡献“三免两减半”扶持。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且购买现有厂房的项目,给予购买厂房第三方评估价款20%的扶持。

  鼓励总部(楼宇)经济发展。对经认定的总部(楼宇)企业,自营业之日起,由同级财政按企业当年应缴并实缴地方经济贡献给予不同比例的资金扶持。超过5000万元的实行“一事一议”。

  企业高管人员扶持。新建企业自纳税之日起,年对地方经济贡献超过500万元的,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按照个人对地方经济贡献,5年内等额扶持企业。

  社会化招商奖励。全面落实《济南市社会化招商奖励办法》,根据引荐项目情况,给予引荐人最高500万元奖励。享受莱芜区关于支持实体经济、金融、科技、人才等若干扶持政策。

  人才招引频出重锤“莱者芜忧”魅力绽放

  去年以来,莱芜区对人才政策进行优化升级,先后出台了“人才新政20条”“人才金卡”“服务专员”等优惠政策,省、市、区政策叠加,人才新政红利释放,成为人才引进培育、人才创业发展的强大助力。

  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

  对到莱芜区创办企业或搞创新研发的诺奖获得者、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生活补贴和5000万元项目资助。对新引进的入选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的专家学者,给予最高200万元的扶持资金,其中柔性合作的,给予10万元补贴和最高100万元资助。对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扶持资金,可申请最高2000万元股权直投或跟投。对新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泉城产业领军人才、5150引才倍增计划的,纳入“莱芜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管理,省、市、区扶持资金叠加,给予最高900万元扶持资金。对新落地的海外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创业资助或150万元项目资助。在以上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高层次人才还将配备人才服务专员,享受市区“人才金卡”的子女入学、配偶安置、职称评审、医疗保健、休闲旅游等方面服务和申请最高100万元的购房补贴。

  青年英才壮源工程——

  莱芜区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引进,热烈欢迎广大青年在莱芜成长、成才、成就一番事业。对新引进的青年人才,在工作上支持,对有创业意向的,给予2.4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和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优秀“创客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的跟投资助;到莱芜区创办小微企业的,可申请最高3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和每年5000元场所租赁补贴。在生活上关心,取消落户限制,开辟高校学生落户网上“绿色通道”,高校在校生只需提交学生证、户口本即可申请落户。实施安居工程,多渠道解决人才住房需求,对有购房需求的,可申请最高15万元购房补贴;对全日制博士、硕士、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普通本科生,按照每月3000元、2000元、1000元、700元标准连续发放3年生活补贴;对到博士后工作站工作的全职博士后每月给予5000元生活补贴,留济就业的给予25万元留济补贴。发放交通补助,对到济南面试的毕业生给予1000元面试补贴;应届毕业生可申领“泉城人才交通卡”,免费搭乘公交地铁。

  技能人才“精英工匠”计划——

  建设“实业强区”,打造莱芜智造品牌,离不开高技能人才。对新入选的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齐鲁首席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给予7.8万元、6.6万元津贴。对全职引进或本土培养的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全国技术能手,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80万元、60万元奖励。支持企业从市外引进一线技术人才,按照正高级每人最高20万元、副高级每人最高10万元给予奖励。

  平台载体“提质”工程——

  在做好人才引进的同时,坚持做好平台升级文章,支持企业申报建设各类省市人才平台,对新认定的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新申报的众创空间等创业载体,新评选的各类特色园区及产业基地,给予最高20万元扶持资金;对影响和贡献较大的,“一事一议”给予扶持。

  社会引才激励——

  设立“伯乐奖”,对在人才引进上作出贡献的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最高发放10万元引才奖励;对成功全职引进市人才分类目录中D类以上人才的,最高给予60万元奖励。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推荐评选“泉城功勋人才”,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

作者:武希刚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