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泉城】小水滴也有穿透岩石的力量 ——记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器械科高级工程师杜嘉莉

2020-06-11 05:59:17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郭歌

责任编辑:鞠月芹

  “杜工,屏幕不亮了。”“杜工,有一台机器人手术要做。”“杜工,手术室的门坏了”……从CT室、手术室上千万元的大型医疗设备,到病房里几百上千元的小器械,没有杜嘉莉不会修不会用的。大家口中的“杜工”就是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器械科高级工程师杜嘉莉。

  杜嘉莉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来到医院器械科,领导问她:“你一个女娃娃能干好器械科工作吗?”杜嘉莉没有争辩什么,她心里只有一个信念:“绝不能因为器械出问题影响临床医疗安全!”为了自己的承诺,她背熟了各种器械参数、维修了数不清的医疗器械,用一滴滴汗水保障了临床医疗安全,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当初的诺言。

  每件器械都是自己的“孩子”

  杜嘉莉所在的市三院是一所资产几亿元的综合性医院,这里数不清的医疗器械,小到几十元,大到几千万元,全都装在杜嘉莉的心里。

  说起这些器械,杜嘉莉如数家珍。每件器械都像她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住在手术室,那个“孩子”住在磁共振室,还有“生病的”孩子在仓库等待她维修。她熟知每个“孩子”的位置和“脾气”,还把它们当成宝贝疙瘩精心照护。她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这些“孩子”身上,换来的是“设备活地图”的称号。

  每一个难题都要啃下来

  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大而难为。因为坚持这样的理念,杜嘉莉啃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2000年后,医院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各种先进设备的引进,让“大型设备”这一概念从万元级一跃进入千万元级。面对从没见过的“大家伙”,杜嘉莉曾一度陷入彷徨,要不要学?怎么学?跟谁学?

  不服输的韧劲让她找到了出路:要学习,要坚持学习!不了解设备原理,她就捧着模拟电子设备看数字电路;看不懂英文说明书,她就翻字典,一天翻一页;看不懂晦涩难懂的各种参数和临床术语,她就一遍遍请教临床医生。为了逼自己学习,她干脆报考工程硕士,并顺利毕业。

  2016年,市三院引进了全省第一台国产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但是,机器人作为辅助工具不是由医生操控,真正操控机器人的是工程师。机器人初引进时,每次开机都需要请厂家工程师到场操作。杜嘉莉心想:“靠厂家派工程师,不如咱自己学会了。”

  为了掌握这门新技术,她几乎吃住全在院里,看不懂的就翻书,想不明白就问人,上班完成本职工作,下班就学机器人操作,短时间内就掌握了这台处于全国先进地位的高智能机器人使用方法。如今的杜嘉莉,靠一股钻研的狠劲,不再是被人质疑的毛丫头,而是大家心中无人替代的高级工程师“杜工”。

  无处不在的“跑腿工”

  杜嘉莉个子不高,身材微胖,走路速度极快。经常有人见到她微微斜着身子,手里提着箱子,手指勒得通红,却健步如飞。

  手术室、ICU、病房、特检科,该去临床科室跑的,能跑就去跑,到处都会看到她弯着身子汗流浃背的场景;小到血压计、电子秤,大到呼吸机、手术室的高级设备,不管什么设备,无论上班还是休息,只要临床一声招呼,她肯定在最快的时间赶到现场,迅速排除故障。渐渐地,杜嘉莉成了大家维修设备的主心骨。

  活地图、主心骨、跑腿工,这一个个看似调侃实是赞许的标签,是杜嘉莉一页书一页书“啃下来”的,一个螺丝一个螺丝“拧”出来的,一个脚步一个脚步“跑”出来的,一滴汗水一滴汗水“流”出来的。她不在临床一线,却保障着全院临床一线的安全;她不是医护人员,但没有她现场操作,很多手术无法完成;她没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了极致;她所有的付出与努力都是为了当初的承诺。她做到了,未来,她也必将坚守一生。

  (本报记者 郭歌)

作者:郭歌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