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幼高专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融为一体,构建“双扶共育”实践育人机制——“扶贫扶智”涓滴成流“聚焦聚力”精准滴灌

2020-10-16 13:37:10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济南幼高专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融为一体,构建“双扶共育”实践育人机制——“扶贫扶智”涓滴成流“聚焦聚力”精准滴灌

学生赴湘西帮扶支教。

济南幼高专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融为一体,构建“双扶共育”实践育人机制——“扶贫扶智”涓滴成流“聚焦聚力”精准滴灌

组织基层“两委”培训走进社区。

济南幼高专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融为一体,构建“双扶共育”实践育人机制——“扶贫扶智”涓滴成流“聚焦聚力”精准滴灌

学生到乡村学校实习支教。

济南幼高专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融为一体,构建“双扶共育”实践育人机制——“扶贫扶智”涓滴成流“聚焦聚力”精准滴灌

衣文与村民交流。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这次蓝精灵真的被留在了山的那一边。”10月15日,在完成一个月的支教后,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50名师生正式从湘西返回济南。而这已经是学校连续第三年派出30人以上的骨干团队,助力济南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扶贫必扶智”。济南幼高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02年的山东大学堂师范馆,作为一所有着118年建校历史的师范院校,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家建设、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济南幼高专积极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的号召,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立足自身优势,抽调专门力量尽锐出战,形成了乡村教师培养智助扶贫、组团赴湘西支教助力扶贫、基层“两委”培训支持扶贫、调研评估指导扶贫、整建制实习支教体验扶贫为主体的“五位一体”模式,确保扶贫之智、之力、之资“精准滴灌”。

  “学校积极发挥资源、智力、专业等优势,将脱贫攻坚工作由单向的扶贫转变为双向的提升,由单一的助学转变为多元的扶智,将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融为一体,构建了具有师范院校特色的‘双扶共育’实践育人机制。”学校党委书记武善欣告诉记者,现如今,在学校助力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满眼翠绿,到处是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跨越千里、走过山路十八弯

  到大山深处做孩子们的好老师

  “我和韩伊萌是生于平原,长于平原的‘00后’女孩,到湘西之前从未走过这么多山路。”学校学生代梦姗告诉记者,S型山路、360°大转弯、深不见底的悬崖……使得原本不晕车的她们胃里翻江倒海,好在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她们顺利抵达此次支教的古丈县岩头寨镇中心幼儿园。

  今年9月14日,代梦姗与46名同学,踏上了赴湘西精准扶贫人才支援志愿服务的征程。他们身穿统一的红色冲锋衣,如同一团“红色火焰”,迅速遍布湘西的各个角落。

  当天,在抵达湘西后,代梦姗和同学们克服了断水、停电、水土不服等问题后,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除了做好孩子们的教学工作以外,我们还着手进行了幼儿园环创设计的改造,计划在支教工作结束之前,能带给孩子们一个崭新的环境。”代梦姗说。

  为了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已有的教学实践经验及课堂所学知识特长等融入到当地教学活动中,大家从备课、上课、总结都没有丝毫懈怠。

  支教的日子虽然艰苦,但是支教师生们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昏暗的灯光下,她们用手机照着备课;在没有椅子的房间里,蹲在床旁做手工;手脚冻僵了,在屋里用运动方法驱寒。在湘西,幼高专的师生们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好习惯,那就是每天晚上,大家都会认真备课,根据教学实际需求从课题的选择、教案的改良、教学道具的制作,到宿舍里的试讲,都一丝不苟、充分准备,确保万无一失。

  在课下,支教老师们则经常将课堂上所学的幼教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际教学体会与当地的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学习他们的长处。沟通交流后,取长补短,结合当地幼儿特点,再次补充完善教学教案,再次演练课堂教学,努力在每一堂课上呈现出精彩的教学场景。

  “虽然累一些,苦一点,但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经历,一种成长,有付出,更多的是收获。在支教过程中,学生们一边做一边思考,一边交流一边学习,互相吸纳各自优点,反省自身不足,互相之间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长。”今年,带领学生赴湘西支教的教师万诚表示,通过支教,师生们不仅将济南教育的好做法带到当地,更在实践教学中提升了自己的执教能力,有了更丰富的实践经验。

  2018年60名优秀学生、10名教师;2019年32名优秀学生、6名教师;2020年47名优秀学生、8名教师……短短3年间,济南幼高专已经有139名学生、24名教师,投身到湖南湘西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的区域基础教育教学水平。与此同时,学校先后接收重庆幼高专数十名教师挂职锻炼,帮扶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创建早期教育专业,培训乡村骨干教师近千名。

  学生支教缓解农村教师缺口压力

  为支教学校教学带来新气象新思路

  “老师再见。”来到平阴县锦水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正赶上孩子们放学。幼儿园门口,一名年轻女老师一边微笑着,一边嘱咐孩子们说:“慢点走,注意安全。”送完孩子,女老师转身来到旁边几位老师面前,腼腆地说:“老师们好”,“年轻女老师”一下子又变成了“文静小女生”。她,就是济南幼高专实习支教学生中的一员。

  从2016年开始,学校就启动了以学生赴乡村实习支教为代表的教育扶贫项目,成为省内唯一一所整建制开展实习支教的学校。截至目前,全校共有8个师范类专业参与到9个区县的支教之中,支教学生总数达到3011名,支教的学校总数达到169所。

  在这一过程中,济南幼高专根据薄弱乡村师资匮乏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人才培养与区域需求脱节之间的矛盾,将服务国家扶贫战略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形成了以问题导向和双向支撑为指导思想的“双扶共育”实践育人机制,为师范院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贡献了新思维和新方案。

  “济南幼高专的支教学生,她们不仅敬业而且专业,为幼儿园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白桥镇中心幼儿园园长梁娟介绍说,支教学生带来的许多新奇内容是她们之前很少关注或没有关注到的。

  “实习支教学生的到来,能够为地方基础教育输入新鲜血液和活力,推动学校教师教育的深化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更新。”商河县白桥中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顶岗工作,支教教师能够为受援学校在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提供便利条件,使广大乡村教师实现在职培训和执教能力提高变为可行,“所以每次听说有幼高专的学生来支教,我们这些学校都会抢着要人。”

  “‘双扶共育’实践育人机制的工作体系架构可以概括为‘12345’,即1个平台、2项职能、3个层面、4条主线、5大目标。”学校校长李海平介绍,1个平台是把教育扶贫项目搭建成为德技共育的人才培养平台;两项职能是指平台承担着提升区域基础教育质量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素养的双重职能;3个层面是指学校的教育扶贫项目主要面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教师和基层“两委”干部;“4条主线则是以实习支教为中轴线,以暑期社会实践和湘西支教扶贫为延长线,以服务区域学校在职教师业务提升为辅助线,以发挥学校幼教集团引领作用为回归线。”

  “学校将扶贫扶智工作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相融合,建立了‘走县下乡入村’的师范生整建制常态化实习支教体系,以服务乡村振兴和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破解了学生品德成长与专业成长之间融合度不高的难题,破解了人才培养与区域需求脱节的难题。”教务处处长范喜庆介绍,现如今,学生实习支教已从规定动作转向自选动作,从知识共享发展到精神凝结,从政治任务变成孵化优质毕业生的平台,学校也从中获得了借力生长的能量。仅2019年度,学校便有824名学生面向全市8个区县参与了实习支教,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达100%,其中31人成为首批“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占全省的33%。

  学校派驻第一书记把自己看作“村民”

  扶贫又扶智 当好“引路人”

  9月30日上午,济南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拔槊泉村,秋阳艳艳,云天依依,绿意浓浓,花香郁郁,到处洋溢着山村的纯朴气息。李海平与学校相关负责人专程来到拔槊泉村,看望慰问了学校派驻在此工作的第一书记衣文以及村“两委”干部、老党员、贫困户,给他们送去温暖关怀和节日问候。

  拔槊泉村位于西营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方约10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上,是济南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全村共有84户219人。2019年11月,衣文被派驻到拔槊泉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始了驻村帮扶路。在驻村9个多月的时间里,衣文想村民之所想、解村民之所忧,安装路灯、打造小米品牌、设立阅读服务站、打造出彩人家、发展乡村旅游……拔槊泉村村容村貌大为改观,逐渐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驻村后,为掌握村庄的真实情况,衣文多次与村干部、老党员及群众代表座谈交流。同时,衣文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遍访了拔槊泉村27户贫困户53人,为每个人发放了第一书记联系卡。“衣书记很务实,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做的工作不少,贫困户都跑遍了,家家户户都很熟,哪一个都离不开他,现在一有问题就找他。”拔槊泉村党支部书记沈祥华骄傲地说。

  同样,用自己的优异表现赢得老百姓认可的,还有学校派驻平阴县洪范池镇的杨勇。

  2019年10月22日,杨勇来到洪范池镇挂职党委副书记,从挂职第一天开始,杨勇就迅速进入“角色”,他在第一时间遍访了34个行政村,抓住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牛鼻子”,激发基层队伍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培养脱贫攻坚“领头雁”。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原本又脏又乱又差的党建阵地,全部实现了办公桌椅配套齐全,制度整齐上墙,34个村阵地旧貌换新颜。

  “杨书记到了我们这儿,是‘真人、真事、真情意’,坐下来就谈党建、谈产业、谈发展,都是造福老百姓的事。我们村支部能成为五个示范村支部之一,多亏了杨书记的指导和帮助。”洪范池镇南张村党支部书记张金坤说。

  在济南幼高专,学校派驻的每一位第一书记,驻村以后,都会把自己当作一名“村里人”,他们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情系群众、激情干事,扶贫同时不忘扶智,始终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方式,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为村里尽早脱贫付出了艰辛和努力,而且发挥学校“智力”优势,为当地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切实增强贫困地区及帮扶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自身造血功能。

  为基层“两委”培养“能力+学历”的高素质人才

  提升学员服务农村和社区的能力

  “俺们村也想领办合作社,能不能把好的成功经验多跟我们分享一下?”

  “我们村的山货产量不少,但就是卖不上价格去,专家能给我出出主意吗?”

  “我们村里也有发展蔬菜大棚的,但是规模和特色还远远不够,过后能请专家去村里指导一下吗?”

  ……

  这是记者在济南幼高专组织的济南市基层“两委”成员学历提升培训班上看到的场景。培训中,学员们边看边学、边听边问,对各自感兴趣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为此,省委组织部推出了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教育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济南幼高专则主要负责济南市2016级、2017级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教育的教育教学统管工作,2018级城市社区基层干部学历教育教学工作。其中,2016级、2017级开设社会工作、农业经济管理、农村行政管理三个专业,共设教学点7个。

  目前,2016级、2017级“两委”560名学员,已经完成学习顺利毕业,其中2016级城市社区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学员毕业率100%。学习期间,新当选社区支部书记2人,副书记15人,获得县级个人荣誉9人,县级集体荣誉5人,市级个人荣誉10人,市级集体荣誉4人,省级集体荣誉2人,1人考取事业单位编制。许多学员在我市创城等工作中成绩突出,展现了“能力”。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2018级城市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学员利用所学的法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社区管理知识等,奋战在各自的社区,冲锋在前,充分展现了“两委”学员风采。

  “从招生报名、考前辅导、入学考试、录取到学籍信息核对,学校积极协调各区县教学点配合各自的组织部门精心部署安排,做到了0违规、0投诉。”继续教育处处长王波介绍,在教学工作中,学校从开班式、教材发放、教师配备、面授辅导、期末考试、送教下乡、社会实践到毕业实践,加强过程监督,确保高质量完成教学工作,真正提升学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学员服务农村和城市社区的水平。

  “开展社会实践是提升‘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市委组织部的帮助下,建立了市中区杆石桥街道自由大街社区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并组织学员到历下区文东街道山师东路、和平路社区,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街道西社区,槐荫区中大槐树街道裕园社区,历下区甸柳新村第一社区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学校将认真完成2018级的教学和2020级的招生工作,助力济南市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做好济南市正在开展的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有本事、善管理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工作。

  (本报记者史春勇通讯员呼庆伟)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