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沃野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敢闯敢试争做山东省标杆示范

2020-10-16 13:38:14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千里沃野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敢闯敢试争做山东省标杆示范
千里沃野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敢闯敢试争做山东省标杆示范
千里沃野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敢闯敢试争做山东省标杆示范
千里沃野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敢闯敢试争做山东省标杆示范
千里沃野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敢闯敢试争做山东省标杆示范
千里沃野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敢闯敢试争做山东省标杆示范
千里沃野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敢闯敢试争做山东省标杆示范
千里沃野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敢闯敢试争做山东省标杆示范
千里沃野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敢闯敢试争做山东省标杆示范

  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不屈不挠、长期奋斗的硕果,更是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的动员。“行百里者半九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乡村全面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今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带领农民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奋斗目标,还有许多坡要爬、坎要过,必须付出更加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为此我们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必须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启新的奋斗征程。

  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需要先进典型的先锋示范和助力推动,典型的使命不仅是打造样板,更要有“敢为人先闯新路,只争朝夕克难关”的责任担当,承担起“排头兵”走在前列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深入谋划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从2018年年底开始,济南正式启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百村示范创建活动,投资10.5亿元,建成105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同步建设123个示范村,与全省实施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美丽村居“四一三”行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出彩人家”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创建,做大做强“十大”农业特色产业,将党建引领贯穿始终,着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让乡村“环境美、民风畅”,让农民“口袋鼓、脑袋富”,一批具有济南特色和齐鲁文化风格、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济南样板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基层干部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干有目标,带动了工作整体推进。

  要“盆景”,更要“风景”,要建设样板村,更要崛起”样板群”。乡村振兴的路上,一个村都不能少,一个村都不能掉队。济南市做好“点、线、片、面”结合文章,统筹谋划、资源整合,串珠成链,让样板的辐射面更广、带动力更强,把一个个“亮点”连成一道道风景,实现握指成拳的“放大效应”,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正“星火燎原”,成为济南闪亮的名片,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了鲜活的“济南智慧”和“济南方案”,广袤的济南大地展现出全域振兴的勃勃生机和美好前景。

  双山街道三涧溪村

  凝聚党群精气神 芝麻开花节节高

  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由3个自然村组成,耕地5000余亩,全村1160户人家,140名党员。这两年,三涧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建成300平方米的乡村振兴展馆,全村路网、管网、绿化、美化全面改造提升;村北,投资5200多万元建设了科研、种养殖于一体的农创园;村南,修缮建成了“三涧溪乡村振兴学院”;村东规划建设了美食街、商贸城、康养区;截至目前,展馆接待青海、湖南、四川等省内外考察团1200余个、8万余人次,成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

  从过去“神仙都治不了”软弱涣散村,到如今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党建引领,靠的就是像党委书记高淑贞一样,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干部,他们时刻带着群众往前奔。“村子乱与穷,根子就在于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要带领群众致富谋发展,就先从树立党组织的威信、提高战斗力开始。”高淑贞说。从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第一天起,她就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固本强基、富民强村的关键之举,创新实施“五个一”工程:“一面旗帜”带动群众、“一线通”连接群众、“一张卡”便利群众、“一支队伍”服务群众、“一个职介所”致富群众。同时,还坚持多年开展“党旗飘飘映四邻、四邻联动党放心”和亮出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等工作,创造性地实行“捆绑式、积分制”考评办法,把每个党员家属的表现也列入党员个人积分,每半年组织街坊四邻对

  “党员家庭”进行民主评议,让党员家属参加党员点评活动,起到了“一人带全家、全家带四邻”的效果。党建引领,凝聚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2016年村党支部借升格为党总支的时机,创造性地提出

  “把支部建在产业上”,成立个体私企业,创业青年、廉养服务3个党支部,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过去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力的问题,同时强化了带领群众脱贫富的功能。在“集体经济合作社”基础上,分成多个小合作社,多渠道助农增收。高淑贞把其比喻为“把大火车头换成小火车头,让农民搭上‘致富小火车’。”同时,鼓励村民资金入股,这样既能得到打工和土地流转的收入,也能跟着合作社一起分红。

  村委委员徐绍霞和5名妇女,去年6月联合发起成立“巾帼商贸”合作社,销售本村特色农产品、土特产、旅游用品等;物业管理党支部书记李懞带头,成立“古村旅游合作社”,专门负责美食街、乡村振兴学院等生态旅游和观光接送;青年创业党支部书记王元虎,成立绿涧生态农业合作社,通过农创园,吸引外来人才返乡创业。“村民情况千差万别,而如果党员带头开起一辆辆‘致富小火车’,每位村民就都能搭上快车,共同走上持续增收路。”高淑贞说,“党员服务群众,树威信;党员蹚出路子,做表率;三涧溪村党员群众就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齐心协力奔向乡村振兴的光明前景。”

  殷巷镇高坊村

  金丝小枣销全国 小村拿下“国字号”

  在商河县殷巷镇高坊村,一眼所望之处全是各种品种的枣树,红彤彤的果实正挂在树枝上,整个村庄如同住在了枣园一般。

  村庄里有果园不稀奇,果园里“建”村庄却是个稀罕事。“我们村祖祖辈辈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习惯,房前屋后只要有地就种上枣树,我们村现在就跟住在枣园里一样。”村党支部书记吴庭宝说。高坊村名气虽然不大,但凭借着村里数百棵百年的枣树的名气发展起了枣树特色产业。产业发展的好了,村民种植积极性就高了,家家户户自发在房前屋后种植起来,时间一长,小村庄便“住”在了“大果园”,这些“边角余料”土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3万元的经济收入。

  高坊村曾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贫困村,村里缺少产业,只能靠政府“输血过日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该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合作社联营、贫困户参与的方式,大力发展果树种植产业,2016年该村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9万元建设高坊“魁王”金丝小枣(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与留兰香作种植园区100亩,截至2020年项目收益14.31万元,2017年新建50KW光伏发电站1座,同年6月份并网发电,截至目前实现发电收入20.3万元。上述两个项目共计向贫困户发放收益7.92万元,年人均受益1000元,完成了贫困村向小康村的“蝶变”。

  高坊村以商河魁王金丝小枣这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双国字号”产品为基础,确定了发展枣产业的路子。产业发展方向确定后,村“两委”干部、党员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们率先加入枣树种植行业中,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利用农村“三资”清理回收闲散地,在街道两旁及闲散地种植枣树,丰硕的果实也成了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法宝。树是种上了,如何保证坐果率,如何利用“致富果”拉长产业链,成了村子的一大难题。“前几年,枣树虽然开花不少,但是结果不多,产业发展面临了难题。”镇党委副书记薛敏说,为解决枣树多年不坐果问题,邀请国内知名枣树专家2次到村指导,引进嫁接优质品种金丝4号,今年枣树实现大丰收,预计收入30万元。

  为了能够吸引游客观光旅游,村“两委”研究决定,采用“农家乐+采摘+电商”的模式,为增强游客的参与度与体验感,利用周边枣园和空闲地块建造了高坊圣普魁王休闲家庭农场,农场结合地形与枣树种植间距,增添了桌椅、吊床、野营帐篷休闲设施,方便游客采摘与休息。下一步,高坊村将深挖枣文化,增加民宿、垂钓等休闲娱乐项目,进一步延长“农旅”观光路线,丰富旅游内容,让村民能够依托第三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济阳街道葛店村

  吃水吃出新滋味 稻花香里话振兴

  近几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济阳区济阳街道葛店村村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朝着美好生活的目标发展产业、聚焦增收,走出了一条宽广的全面小康之路。找准路子过上幸福日子。2017年,在济阳街道的规划和引导下,葛店村投资150余万元,对道路实施硬化面积11000平方米,修建排水沟4300米,种植绿化树1500余株。同时,葛店村充分发挥当地区位优势,围绕水系做文章,以水为链,利用村内150余亩水面把“稻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利用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继续扩大种养规模。以稻蟹混养模式为例,螃蟹亩产量将达25公斤,稻米平均每亩出米350公斤,除去水稻和螃蟹的种养殖成本2000元,亩平均利润可达4000元,成为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母亲河”变身沿黄村“幸福河”。葛店村通过对水系改造、提升,形成成方连片的稻田文化,南依引黄闸观景台,形成南观黄河风貌,北揽稻田景致的旅游特色。此外,休闲广场、自驾游营地、自助采摘园、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业项目,每到旅游旺季都能吸引不少游客。位于沿黄风景带中的易丰居民宿主要是通过翻新改造,将村内闲置的农户住宅打造成特色风情民宿。一期投资350万元,改造民宅1300平方米,改造好的民宅令人耳目一新,住宅内部翻新升级为标准客房,与周边的绿树、小河、稻田、乡土相映成趣,

  自然淳朴,可为游客提供休息、餐饮、采摘、黑陶体验制作等多项服务。党建引领,全面小康之路越走越宽阔。为集中统一指导样板带建设,济阳街道成立了

  “稻花香·黄河情”综合党委,为样板带村居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葛店村党支部结合“主题党日+阳光议事”活动,将通过议村务、晒账目、做实事,今年以来,村里共形成决议25项,否决不合理事项7项,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葛店村认真开展“出彩人家”创建、“好媳妇、好婆婆及文明家庭”评选、四德榜评选等活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的作用,引导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乡村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未来可期,好日子越过越红火。对于葛店村未来的发展,村党支部书记王四金表示,首先要在发展产业上下功夫,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科技+旅游”的“农+旅”模式,打造“稻田+”现代农业园区。下一步,还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更多的企业进驻园区,通过产业园区发展,让农民变工人,每个人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村里还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谈起葛店村的未来,王四金滔滔不绝,信心满怀。今天是个好日子,明天又是好日子,奔跑在全面小康路上的葛店村,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东阿镇北市村

  “百草园”里“土生金” 万亩花海分外香

  在农村,产业兴旺事关乡村全面振兴,其意义非常重大。在平阴县东阿镇北市村,从2013年开始,发展产业就成为新任村党支部带领全村扭转落后面貌,实现强村富民的主线。近年来,北市村实现了从软弱涣散的“乱子村”、薄弱村到文明村、示范村的华丽转身,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村、“山东省美丽村居”、“山东省休闲乡村”。

  2013年,北市村通过支部担保、党员带头,流转土地100亩成立了种植瓜蒌中药材的合作社,定向供给济南禾宝中药材公司,当年就使92户贫困户成功脱贫,形成了“支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式生产模式。2014年,村里又建起了占地40亩的绿豆粉皮加工基地,吸纳30多户贫困村民积极加入。在这之后,北市村又先后引进中粮储备库、阿胶加工厂、光伏发电、现代物流等项目,村民纷纷行动起来加入村办企业打工,带动全村160多户贫困群众全部成功脱贫,解决了村里100多人的就业,吸引30多名在外务工人员回村创业。2018年,通过与企业合作,北市村新建花卉大棚近50个,栽植金银花和无刺花椒500亩,群众人均收入达到2万多元,集体收入由10年前的负债累累到实现收入60万元。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为持续做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享受到企业和村集体发展的红利,史兴顺为北市村确定了三个“三分之一”发展模式,做大扶郎花、百合花等花卉,让北市村成为远近知名的花卉特色村。第一步是把全村“三分之一”700亩土地流转给花卉公司,第二步把全村“三分之一”也就是第二个700亩土地,由村企共同经营,村集体和企业“五五”分成,村委会的收益全部分配给村民。第三步是把全村另外一个“三分之一”的700亩土地,由村委会和群众合作经营,村集体和村民“二八”分成,村民干得多则赚得多,体现多劳多得。

  在村党支部书记史兴顺的带领下,北市村一二三产业将进一步深度融合,形成了“新六产”的发展格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结合村内石头房子众多的特点,加上重点发展的扶郎花、百合花等花卉,北市村确定了“当鲜花遇见石头房子”的乡村旅游主线,鲁派村居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一个村富了不叫富,带动周边村子一起富才叫富。2019年3月,以北市村为核心的北市田园综合体党委,充分发挥北市村龙头带动作用,涵盖周边7个村、1800户人、10000亩耕地,统一土地规划、产业布局和项目开发,带动形成了集花卉中药、观光旅游、加工仓储于一体的“万亩产业园”,全面打造“非常6+1”产业链,走上了连片发展、抱团发展的快车道。

  十六里河街道石崮村

  石崮山上风光好 六村抱团促发展

  走进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石崮村,远远就能看到一片“世外桃源”。这里山川连绵、群峰竞秀、风景秀丽。绿树环绕中,“网红”玻璃栈道更是吸引着游客前来游玩。这处昔日的穷山恶水如今变成优美景观,实现打造“济南第一崮”的同时,在曾经一无所有的大石崮“种”出实实在在的“金疙瘩”。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强力保障。在乡村振兴如火如荼的当下,十六里河街道吹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号角,充分发挥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服务和保障作用,以打造以石崮生态园为中心,覆盖周边石匣、宅科等6个村的“南山·水乡”1+6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依托生态环境优美的玉符河,全面提升村民发展意识,转变乡村产业结构,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在“大党建”的引领下,线上的6个村发展力量拧成一股绳,邀请专业规划团队编制《“南山·水乡”旅游开发规划》,从如何对接政策实现农旅融合,如何打造项目亮点引爆市场,如何因地制宜规划空间项目,如何策划业态产品满足需求等几个层面做出了统筹设计。在梳理整合区域内山、水、村、园、田、林等资源的基础上,规划出一心、两带、四组团、十大重点项目的空间格局,其中包括石崮山寨景观核心,石崮山乡休闲带和玉符河谷滨水休闲带,石崮山乡、养心半岛、花海田园和玉符河谷四大功能组团,以及玉水绿道、欢乐河谷、南山菜园、水乡渔庄、鹿鸣幽谷、冰雪时代、南山花海等十大重点项目。“南山·水乡”借鉴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以“农业+旅游”的理念推进农、文、旅融合,合理有序构建“农业生产种植观赏区+核心景观吸引区+旅游休闲聚集区+生态田园社区”等生产、生态、生活空间,推动整个区域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以现代休闲农业为基础、以特色旅游体验为带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引领“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体。运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南山·水乡”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尝试从单一景点景区开发运营向全域化旅游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最终,实现资源变资本、田园变景区、农民变股东,推动“田-产-村-园-人”的共融发展。

  桑梓店街道小寨村

  回汉民族一家亲 齐心协力争示范

  天桥区桑梓店街道小寨村位于黄河以北地区,南接鹊山龙湖,北临308国道,全村311户、1309人,绝大多数为回族,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近年来,小寨村立足村情实际、坚持党建引领,抢抓“携河北跨”“拥河发展”等重要机遇,积极顺应少数民族群众期盼,撸起袖子加油干、凝心聚力谋发展,一个风尚新美、环境秀美、生活富美的新时代民族村雏形初现。

  小寨村党支部自觉把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村高质量发展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在自身建设上、党员管理上、示范引领上很下功夫。最终,村党支部获评“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济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沿着正确方向把这盘大棋走好,必须规划先行,突出规划的引领导向作用。小寨村立足村实际,高点谋划设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扎实推进、从容建设、久久为功,重点是做好了三篇文章。

  做好“保”的文章。村“两委”积极筹划建设清真寺古建筑片区、村北智慧产业园区、龙湖华庭居住片区、村南民族特色娱乐区、村东生态旅游观光区五大特色片区,努力打造成具有山水风情和文化创意的现代化新农村。对清真寺这一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做好

  古建筑测绘与修缮工作,使其发挥古建筑的现代价值,留住传统文脉。预计年底建成的小寨村展览馆项目,将通过实物、图片、视频展示,引领百姓回顾小寨村的过去、认识小寨村的现在、展示小寨村的未来。做好“拆”的文章。通过实施第一期旧村改造,小寨村完成新建居民楼4万平方米,实现了180户居民顺利搬迁,预计今年底将实现全体村民的“上楼梦”。4月28日,小寨村新一轮拆迁拉开序幕,仅20多天便完成拆迁135户,预计年底可完成整合村庄600亩土地任务,为下一步发展预留更大的空间。做好“美”的文章。坚持用好各类扶持政策,持续推进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中心广场、清真寺广场5000余平方米,粉刷墙体3000余平方米,全面提升村道路环境,对道路实施加宽绿化,购置新型洒水车及吸尘车,配备完善各类环卫设施,基本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下一步还将结合清真寺修缮与红色展览馆项目,建设村南百亩公园和村东银杏公园,打造民族特色风情村,真正实现让村庄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彩石街道东泉村

  泉水勾起美丽乡愁 旅游唤醒沉睡古村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着党支部。在党建引领下,彩石街道东泉村不断完善村级事务民主协商机制,通过解决“议什么、谁来议、怎么议”等问题,不断夯实阵地建设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村级社会治理的核心作用,为乡村振兴样板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东泉村有这么一条“村规”,每周周一和每月10日、20日、30日是全村的反映问题日,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不管是村里公事还是群众私事,大家都乐意来支部反映。与之相应的,支部不管什么事,会准时在下周一解决村民问题或给出准确答复。村民张才基说,“我们信得过这个支部,他们想干事也真干事,他们是共产党的好干部。”

  协商民主议事会将发展中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摆在重要位置,把村集体经济中“三资”管理使用、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要求协商的事项以及各类协商主体提出需要协商的其他事项等都列入协商范围,引发村民强烈反响,让他们参与到协商事务的讨论、决策、实施的各个环节,实现由“张嘴发牢骚”到“理性求共识”,由冷眼旁观者到积极参与者的转变。

  随着支部阵地的不断夯实,党建工作“磁石”般的凝聚力也逐渐显现。在党支部带领下,东泉村全体党员愈发乐于参与村内事务和党内活动。东泉村的主题党日活动时间每次均超过两个小时,还特地预留了最后半小时作为党员发声时间,党员可以针对“三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高锐、张相国等不少居住在外的党员,每次都能按时参加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活动。

  在党建工作扎实引领下,东泉村乡村振兴的“同心圆”也愈画愈大。去年,全村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迈出了乡村振兴第一步。

  东泉村合作社以“自由呼吸,畅游东泉”为品牌,在村内重点发展民俗旅游项目。合作社收回村民荒弃、空闲、坍塌的宅基地,计划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努力建设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俗以及特色村庄,对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除此之外,东泉村在村容村貌上下功夫,对石泉路及村委会周边道路两侧铺设完成了7000余平方米草坪及种植绿化树木工程,村内河道规划也在设计中。村里还完成了样板户“煤改电”空气源热泵采暖供暖设施,即将在全村推行。“下一步,东泉村将着眼于定位省会城市经济圈高端休闲度假目的地,以乡村旅游为抓手,充分利用村内遗存的百年古桥、古街、古槐、古井、古庙、石板路、围子山及保存完整的古建筑及民俗生活等,打造泉城东郊的‘泉水人家’记忆乡村——东泉古村。”东泉村党支部书记高文勃说。

  玫瑰镇北石硖村

  玫瑰催生三条产业 秋意难挡百花盛开

  万亩花海、高空漂流、迷你小火车……这个“十一”假期,位于平阴县的东方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成为乡村休闲旅游打卡地。四季花海是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的主题,从3月份至10月份,千亩花田竞相绽放,铺满整个山坡。而在这个季节,波斯菊、千日红、马鞭草等花朵迎风绽放,花期甚至能够持续到11月。在千亩花海所在地的平阴县玫瑰镇北石硖村,田园综合体的建成开放,绝对是这个原本班子软弱涣散的市级贫困村发生重大转折的事件。作为玫瑰的核心种植地,因为村党支部班子软弱涣散,守着“金山”的北石硖村却从前些年的先进村沦为了市级贫困村。在市外办选派的村党支部书记周长胜到任后,以党建为引领凝聚人心,借助齐鲁样板村和山东省美丽村居创建的历史机遇,北石硖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立玫瑰合作社,建设玫瑰田园综合体,发展玫瑰主题风情民宿,这都是这两年在北石硖村上演的好戏,也让这个落后村彻底甩掉了市级贫困村的帽子,还带动了周边花农实现脱贫致富。截至2019年底,北石硖村集体收入突破4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加超过300%。

  脱贫攻坚只是第一步,北石硖村抓住国家重大机遇,探索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前期,通过合作社牵头,村民的土地流转给了东方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村里的2000多亩土地成了田园综合体的一部分,田间地头成了生产车间,村民们变身产业工人,拿着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合作社分红三块收入。如何借助田园综合体做足延伸发展文章是北石硖村目前重点考虑和正在打造的项目出发点。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建筑公司,承揽工程的同时,带动本村村民务工。瞄准半小时车程内长清大学城的十余个万人高校、两万多艺术生,北石硖村计划建设具有住宿、餐饮等接待能力的艺术写生基地、陶艺研学体验基地,集陶艺教学、陶瓷刻绘、陶瓷艺术器皿创作、学生手工体验等于一体。目前,北石硖村还计划将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发展优势,正改造提升传统村落和石头房子,建设农家乐民宿基地,建设农家乐民宿基地,群众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

  官庄街道吴家村

  “吴家庄园”山果香 村美民富产业兴

  吴家村位于章丘区官庄街道办事处驻地以西,309国道以北。全村共有435户、1430口人,党员65名,下设4个党小组,耕地面积1400亩。近年来,吴家村在官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实现村级增收,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敬老文明号、山东省乡村文明家园省级示范点、济南市首个中华孝心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加强。近年来,官庄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辖区大好形势也给吴家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吴家村立足优势、紧抓机遇,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吴家村利用旧村拆迁的复耕土地建设吴家庄园产业园区,先后投入1000万元,建成高标准大棚10余个,组织群众开展苗木花卉种植和铁皮石斛珍贵中药材培育,成立农产品销售公司,整合全街道核桃、小米、花椒等丰富农产品资源,集中打造“吴家庄园”品牌,统一宣传和销售,2019年村集体收入超过200万元;2018年街道引进的泉城百花园省级田园综合体项目落户吴家,由章丘控股集团和北京一景环美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该项目占地16700亩,投资4亿元,2019年已入选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项目。目前种植3000余亩樱花、海棠,7家特色民宿及园艺中心已建成,项目建成后将为周边20多个村带来发展新机遇。建设新型社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自

  2008年开始,吴家村党支部经充分酝酿,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启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投资2亿元建成了公寓楼34栋、1320户共计10万平方米。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投资960万元率先使用天然气;投资350万元新建污水处理站;投资200余万元,成立物业管理办公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医疗卫生室、立体娱乐室、健身室、警务室和治安巡逻队,实行24小时管护,为群众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环境。投资1000万元兴建了老年公寓;社区内实现水、电、水泥路、有线、网络宽带、天然气、暖气“七通”,吴家村朝阳社区是章丘区第一个接通天然气的农村社区,真正让百姓以“城里人”的标准住上了楼房。同时,社区内所有道路硬化、绿化、亮化,按照城乡环卫一体化要求,对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存放,垃圾日产日清,道路全天保洁,群众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为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还配套建设了闯关东文化广场、社区服务中心、商贸市场等,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生活的幸福感不断提升。先后投资30万元,实施了村庄道路整修、苗木花卉种植,群众幸福感大大提升。

  文/图本报记者时晔然张敏冯经伟刘阳郝倩张群张素芬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