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决胜脱贫 振兴乡村】为了“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国家扶贫日到来,听济南脱贫攻坚铿锵足音

2020-10-17 07:15:22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范俐鑫

责任编辑:颜甲

  深秋时节,南部山区层叠的田园绵亘蜿蜒,如诗如画。几声鸡鸣,唤醒了熟睡的柳埠街道泥淤泉西村,一缕缕炊烟袅袅升起。

  又是崭新的一天。63岁的村支书乔有河站在村口放眼望去,晨曦映照之下,依山傍水的村落别有一番韵味。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如今抓住“绿水青山”,打造旅游观光采摘民宿一体,摇身一变成为济南最大的民宿村。“村里有占地70亩的果树林,山楂、黄金蟠桃、油杏明年就能结果。”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乔有河和村民们更有了盼头。

  荒废的村居开发后充满人间烟火,泥淤泉西村成为全市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济南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执行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紧紧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等重点问题,切实把保证脱贫质量摆在扶贫工作首位——

  这是一条坚定的足迹: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党委主责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和各环节,统筹各方力量,集中资源攻坚,全市上下汇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这是一本厚厚的账本: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促脱贫,把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村有产业、家有就业、户有分红,贫困群众年均增收3500元以上,就地就近就业4.36万人次;

  这是一套科学的体系:因人因地施策、因致贫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以“三年行动意见”为基础、39个部门专项方案为依托、67个具体实施办法为支撑的“1+39+ 67”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强力推进,全市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这是一种内生的活力: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多措并举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群众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愈发澎湃坚定……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庄严承诺。近年来,奋进不止的济南,脱贫攻坚足音铿锵。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回顾济南的脱贫攻坚之路,会看到这样一份“脱贫答卷”——全市100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2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群众满意度达到99.7%以上。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一大早,商河县怀仁镇生张村村民赵文国就骑上电动车,赶到村南地头,喜滋滋地查看一垄垄绿油油的葱苗。自从参加了村里组织的技术培训,看天吃饭的庄稼人变成了有底气的“技术工”,赵文国干劲十足。

  这几年,通过举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村里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各类技术培训和实践观摩,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逐渐形成,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不仅如此,光伏项目、环境改造提升、村社区服务中心等一大批建设项目也在生张村“开花结果”。村容村貌提升了,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精气神儿也足了,生张村彻底实现脱贫摘帽,迈向示范村、先进村行列。

  不只生张村,脱贫攻坚为更多贫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秋雨过后,长清区张夏街道王庄村泉乡郊野公园空气格外清新,葱郁的果树绿化了整个山头,也为村民们带来可观收入。昔日的贫困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不仅“靠山吃山”,还利用扶贫资金和项目方投资建成全自动养鸡场,仅鸡舍出租一项就能为村集体每年增收5万元。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章丘区三涧溪村时亲切笃定的话语至今言犹在耳。如今的三涧溪村全国闻名,村民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全村1160户3384人,2019年村集体收入30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扶贫基地帮助100多名贫困户脱贫,村集体资产由2018年的1.13亿元增长到超过2亿元。

  实际上,生张村、王庄村、三涧溪村的例子在济南并不鲜见。肩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肩负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全市上下砥砺奋进,拨快脱贫攻坚的“济南速度”,贫困村走上发展快车道,村民们的致富碗越端越稳。

  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强力激活“造血”功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字之变,却是长效扶贫、精准扶贫道路上的“真谛”。尤其在新形势下,产业扶贫早已成为脱贫攻坚的利器,以产业帮扶实现真扶贫、真脱贫、长效可持续脱贫。

  按照“村有产业、家有就业、户有分红”的目标,济南市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突出产业脱贫“治本”作用,科学谋划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就业扶贫,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促脱贫,全面夯实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基础,极大提升了困难群众致富的信心——

  打好“特色牌”。农业特色产业振兴工程强力推进,平阴玫瑰、济阳黄瓜、历城草莓、莱芜生姜、钢城药谷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市镇级产业扶贫项目438个顺利建成,引导贫困村发展种养加、乡村旅游、光伏项目1463个,贫困村集体年收入平均达到8万元;

  把好“运维关”。脱贫攻坚以来,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被纳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确保收益权、落实监督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  搭好“购销台”。发布《济南市扶贫产品目录》,成立“济南市消费扶贫联盟”,近百个优质扶贫产品平台入驻淘宝、京东、百度等大型电商企业和直播平台;

  开展“就业帮扶”。职业技能“免费教”,有意愿有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培训实现全覆盖,至少掌握一项致富技能;扶贫专岗“就近设”,累计设立扶贫专岗1.56万个,帮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帮扶主体“尽心带”,各类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截至目前,全市设立就业扶贫加工点300多个,培育绿泽画院等贫困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86处,带动2万多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增收。

  找准“穷根”、量身定做精准扶贫带来稳定脱贫

  在平阴县孝直镇,“爱心扶贫超市”成了贫困户们兑换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场所。马跑泉村村民尹衍英用了两个月时间积了210分。这些积分是通过参加公益岗位劳动和村镇创办的扶贫项目获取的,可以到超市换东西。

  积分换奖励,扶贫更扶志。一头是劳动收入,一头是积分换来的政府免费商品,双向奖励让很多群众的收入也涨了不少。这种精准的扶贫方式,让“小积分”发挥了“大作用”。目前,“积分制”扶贫已在全市15个有扶贫任务的区县全部推广开来,惠及全市1006个贫困村,有力保障了全市21.2万贫困人口实现长期稳定脱贫不返贫。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近年来,济南市结合贫困人口老弱病残占比70%以上的实际,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核心标准,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致贫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建立完善了“1+39+67”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通过医疗扶贫“减负担”,取消门诊和住院帮扶病种限制,贫困患者门诊就诊享受“三免六减半”优惠;通过教育扶贫“促公平”,对农村贫困学生实施从学前教育到中职、高等教育全资助,累计资助4.2万多人次、9000余万元;通过危房改造“保安全”,建立完善“村、街镇、区县”三级危房改造信息公示制度,累计改造11062户;通过人居改善“提品质”,对居住条件差的贫困户进行“五净两规范”人居环境提升,累计改善21718户;通过安全饮水“暖民心”,贫困村供水保证率和供水合格率大幅提升;通过惠贫保障“兜底线”,全面落实贫困残疾人生活和护理“两项补贴”……

  在巩固脱贫成果上精准施策、在克服疫情影响上精准施策,扩大兜底保障覆盖面,全市科学高效地确保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

  高质量脱贫攻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

  “我们的冬枣肉多皮薄,落地就碎,甜分大,是市面上少有的优良品种。”不久前,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太平街道哈叭沟村,街道纪工委书记冯佩泉与所联系村党支部书记董强一同直播带货,介绍当地特色农产品冬枣。

  “真没想到咱们的干部能亲自到咱果园里来做直播带货,太接地气了,咱这心里有底了。”看着不断上涨的销售数据,村民张连合笑得合不拢嘴。

  这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纪工委督促主责单位利用“互联网+”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的活动现场。暖心监督,让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落地。今年以来,济南市纪委监委瞄准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针对脱贫攻坚中发现的违规决策、弄虚作假、敷衍塞责、消极应付、做表面文章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督促各主责部门(单位)强化工作考核和责任落实,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众志成城。全市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心无旁骛地投身脱贫攻坚,汇聚脱贫攻坚强大“济南合力”,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以上率下,政治责任牢牢扛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督战亲自抓,36个市级领导帮挂团队结对帮扶沉一线,15个有扶贫任务的区县扛牢责任不松劲,42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立足本职聚合力;

  尽锐出战,基层堡垒不断强化。832名市、区县、街镇三级专职扶贫干部闻令而动、迎难而上,3932名第一书记驻村抓党建促脱贫,274个贫困村“两委”班子调整优化,贫困村基层工作基础更加夯实;

  主动应对,政策“组合拳”强力打出。制定出台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编制39个专项方案和67个具体意见,拿出更多真金白银支持脱贫攻坚;

  严肃追责问责,作风保障不断强化。通过巡视巡察、嵌入式审计、资金绩效评价、暗访督查、自查评估等方式,实现各级各部门扶贫工作落实情况监督全覆盖……

  担当奋进,矢志攻坚。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济南正全力在“拔穷根”上下功夫,在“谋长远”上再发力,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本报记者范俐鑫)

作者:范俐鑫

责任编辑:颜甲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