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宦韩韶与嘶马河

2020-10-20 09:26:33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卢卫美

□邓庆昌

莱芜城西15华里,有一条自北向南汇入汶河的支流,名叫嘶马河,在嘶马河与汶河的交汇处,坐落着一个村庄也叫嘶马河。说起“嘶马河”这个名称,已经有1800余年的历史了。这个名称与莱芜历史上一位载入史册的县令——韩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明《嘉靖莱芜县志》记载:“世传汉韩韶乘牝马来宰是邑,及归,留之,其马嘶于河上,故名。”

莱芜是嬴、牟故地,历史悠久。自公元前221年秦置嬴县迄今,莱芜设县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然而由于岁月流逝,文献不足,明代以前,莱芜历史上有记载的县令寥寥无几,而作为莱芜历史上曾经存在了近千年的嬴县,韩韶是唯一一位有记载的县令,因为当时嬴县人口不足万户,故称为嬴长,其事迹不仅载于《后汉书》,而且在莱芜也广为流传,除史载其除暴安良、救民于水火的事迹外,最令人耳熟能详就是关于嘶马河的传说了。

《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记载:韩韶字仲黄,颍川舞阳人。

韩韶初任郡吏,后被征召入司徒府。东汉永寿二年(156年),泰山一带公孙举起兵,守官多因此而被罢职。经过认真挑选,韩韶被选为嬴长,公孙举部闻其贤,相诫不入嬴境。当时,周围诸县受兵灾严重,废弃耕桑,流民得知嬴境安全,便大量涌入嬴境求索衣食,韩韶怜悯饥民,开仓赈济,救助的人有万余户。主政者大多不同意这种做法。韩韶说,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得以存活,即使因此获罪,也死而无憾。太守一向看重韩韶的名德,未给任何处分。

《后汉书》关于韩韶的这一记载,将莱芜历史上一位一心为民、品德高尚的县令生动地呈现出来。据说,自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韩韶任嬴长以来,以卓有成效的措施,不但清除了令莱芜长年民不聊生的匪患,而且冒死开仓赈济灾民,受到群众的衷心拥戴,成语“含笑入地”就是来源于韩韶“长活沟壑之人,而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这一凛然正气的誓言。

韩韶究竟在嬴任职有多长时间,我们已无从考证,但民间传说中,他是为了莱芜百姓夜以继日地工作,导致疾病缠身,不得不告病还乡的。临别之际,莱芜百姓不约而同地聚集起来,恭送韩韶回故里养病。十里长亭,漫漫归程,当年,群众就是从嬴城(嬴县治所,今莱芜区羊里街道城子县村)这个地方,一直跑了十多里地送韩韶到嘶马河边。依依不舍的行人,终为嘶马河那滔滔的流水所阻,韩韶含泪向乡亲们道别,他来嬴县上任时骑来的母马早怀有孕,后在嬴县生下一头枣红马驹,韩韶珍爱如掌上明珠,但在即将离开嬴县之际,他毅然指着母马身边的枣红马驹说:“此驹生在嬴城,吃嬴城草,喝嬴城水长大,应该留在嬴城。”说着让人把小马驹栓留在河边,自己跨上马,挥泪而去,马驹恋母,母马恋驹,相互嘶鸣不止。以一斑而窥全貌,一个留驹之举彰显了韩韶公私分明、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人们万分感谢韩韶为民造福的恩情,将留驹处的河流取名为“嘶马河”,并树碑立传,以示纪念,其中一碑上书曰:“韩韶留驹处”。后来,人们感念韩韶,纷纷在此建房居住,聚而成村,村以河名,成了今天的嘶马河村。韩韶与嘶马河的故事从此在莱芜世代传说,嘶马河成为莱芜人民铭记韩韶的一座永恒的丰碑。明代莱芜秀才任泽曾在莱芜县城东部门外建范丹、韩韶二公祠,明清两朝将其崇祀为名宦。

一条河流,一个村庄,一个成语,将一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县令永远载入史册,为莱芜人民世世代代永远铭记。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的诗《有的人》中曾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1800多年来,莱芜历史上有过多少县令,可能人们已经数不清了,但是韩韶以其高大的灵魂,跨越千年,永远矗立于莱芜人民的心中。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