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廷川:用镜头记录济水的历史回响

2020-11-23 13:47:09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钱欢青

责任编辑:尹昂

吕廷川:用镜头记录济水的历史回响

2019年2月,平阴县外山村,即将搬离滩区的村民拍摄“全村福”。本版摄影 吕廷川

吕廷川:用镜头记录济水的历史回响

2019年8月,寿光市羊口镇,济水故道入海处。

吕廷川:用镜头记录济水的历史回响

2019年4月,济源市王屋山,参加活动归来的厨师。

吕廷川:用镜头记录济水的历史回响

2020年1月,济南市泺口,百年铁路桥。

  济水之南,是为济南。在古代,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地位非常重要。古济水自西向东横穿济南腹地,河道深切、水清流缓,两岸是肥沃的平原,物产丰饶,得天独厚。然而岁月沧桑,济水又是一条已经消失了的河流。

  但吕廷川依然决定拍摄济水,他生活在济南,早在济南时报当摄影记者时就跑遍了济南的山山水水,对济水更是情深意重。“济水已经消失,但她留下了巨大的历史回响。沿着济水故道,我想用相机倾听这历史的回响。”

  从华不注到济水

  2018年9月16日,江苏同里,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颁奖典礼举行。来自济南的摄影师吕廷川,以一组题为《华不注》的摄影作品,获得了人文大奖。

  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参赛者众,评奖过程极为严格,4位终评评委布莱恩·坎贝尔、陈丹青、吕楠、阮义忠通过两轮投票,于15位入围者中选出了3组入围终评的作品。颁奖典礼前一天的9月15日,3位进入终评的摄影师与终审评委面谈之后,才决出最终名次,吕廷川位列第一,获得大奖。

  清代以前,华不注是济南的第一名山,有关华不注的历史故事层出不穷,其中最有名的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画下的《鹊华秋色图》。从2015年开始,每到一个节气,吕廷川都会背上相机来到华不注,以山为坐标,将历史和现实串联一起,讲述他心中的“花骨朵”。画面中永远矗立着曾经出现在赵孟頫笔下的华不注,画面中不断变化的是当下人们的生活,历史与现实于是交错在照片中,交织出一曲意味丰饶的乐章。

  其间也想过拍摄鹊山与黄河,“想想觉得黄河体量太大,而且别人早已拍了很多。而济水是济南的母亲河。”最终,吕廷川将拍摄重心放到了济水。2016年2月,在拍摄华不注并同时对鹊山周边、黄河泺口沿岸一带进行拍摄的同时,吕廷川开始了对济水的大规模拍摄。2019年2月,他对菏泽、巨野、梁山、东平、东阿、平阴等山东境内古济水流域县市进行了拍摄,这一年的春节(正月初一),他拍摄了位于古济水边的平阴玫瑰镇外山村千人搬迁大合影。2019年4月,又对河南省济源、温县、荥阳、延津、封丘、开封、兰考等古济水流域的地区进行了寻访拍摄,重点拍摄了济源王屋山(济水的发源地)、济渎庙(祭水地)等。2019年8月,又用了两周时间对济南以东的邹平、博兴、广饶、东营、寿光等古济水流经县市进行了寻访拍摄,重点拍摄了寿光羊口镇,古济水(今小清河)入海口。

  2020年10月19日至28日,每天5张左右,吕廷川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济水系列微信影展”,反响热烈。而他的拍摄脚步并未停止,“华不注系列其实今年刚刚收尾,济水系列还将继续拍摄”。

  历史、现实和隐喻

  如何拍摄一条已经消失的河流?吕廷川觉得这不是问题,“拍一条河不是一定要拍河水,一定要拍河水两岸的风景,一条历史上如此重要的河流,即便消失,也一定在历史时空中留下了巨大的身影。沿着济水故道寻访、拍摄,我想记录的,是对历史的感受、对现实的触动。”

  在历史的巨大背影之下,最最普通的场景于是也有了意味。在河南济源,住在宾馆里的吕廷川遇到了一场婚礼,兴冲冲就跟拍了一天,“这是济水发源之地,几千年来人们在这里生活,想着历史,看着现实,这样的影像记录本身就很有意思。”吃着当地颇有特色的小咸菜,看那泥巴做成的炉子里闪耀的火苗,仿佛能让人触摸到远古人们的生活。吕廷川去的时候,王屋山正在修高速公路,“高耸的柱子突兀在空中,那是人类对这片树林新的征服”。在王屋山,古意盎然的一个景区,几位参加完活动的厨师进入了镜头,吕廷川觉得这个画面很有些时代的荒诞感。

  一张一张的照片就这样拍摄完成。在济水系列的拍摄过程中,吕廷川放弃了此前专题拍摄时的叙事模式,而是注重把个人的情感投注到目之所见的一草一木之中,“镜头摄取的可能是一滴露水、一座桥,或者一处单车坟场,画面中也许没有人,但有人留下的痕迹,我想让我的照片像诗歌,或许也带点散文的意味,但不是小说。”

  这样的拍摄让拍摄者获得了巨大的发挥空间,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拍摄难度,它需要拍摄者在历史背景中审视、发觉内心。吕廷川享受这种感觉,独自一人在路上,感受天地万物、民风民俗,感受历史深处吹来的风,生命也会获得某种独特的体悟,就像那一次在寿光羊口镇,济水故道入海处,“天上一整片云压下来,面前又是浩瀚的大海,孤身一人,走在天地之间,那种旷古的孤独,仿佛让我触摸到了时间深处,历史的心跳。”

  记录即将消失的生活

  据张华松先生《济水与济南》一书,“济水故道,自东阿鱼山以下至济南历城东北境,大致就是今天的黄河河道,自历城东北境向东直到渤海莱州湾,大致就是今天的小清河。”

  东阿鱼山,山下临河,山上有著名的曹植墓。拍摄鱼山曹植墓的经历,也让吕廷川印象深刻。那是2019年的2月份,“到东阿的时候天就灰蒙蒙的,夜里下起大雨,第二天大雪纷飞。路上杳无人迹。我找了当地一个农民,请他用三轮电动车载我去鱼山。到得有点早,景区还没开门。大雪纷飞中等到9点,终于上了鱼山,天地苍茫,山路上一个脚印都没有。想想曹植那个年代,山下就是济水,山上和如今一样草木森然,心里就有无限感慨。”

  鱼山在聊城市东阿县,而如今的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则是东阿古城所在。那次拍完鱼山,吕廷川在大雪纷飞中独自步行前往平阴,“一定要去拍一拍雪中的东阿古城,拍一拍浪溪河”。东阿古城乃春秋之“谷城”,史载“济水流经谷城,又狼水自东南来注”。狼水又名狼溪水,也就是今天的浪溪河,至今还在流淌。河上一座永济桥,是济南现存跨度最大的古石拱桥。

  拍摄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但吕廷川“享受”这样的辛苦,他会在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去泺口拍摄黄河铁路桥,“顺便给黄河拜个年”,黄河泺口段,就是曾经的济水故道。2019年春节,他甚至跑到平阴过了年,“平阴县博物馆原馆长翟建平先生跟我说,平阴的外山村即将整村搬离黄河滩区,正月初一上午十点村里人最全,可以去拍个‘全村福’。为了不耽误拍摄,除夕夜我就住在了平阴的宾馆。正月初一上午七点多就赶到村里开始行动。我们弄了辆大吊车,坐在大吊车上,我拿着相机,翟建平拿着喇叭,指挥村民站队形。黄河岸边的这张两千余人的‘全村福’终于拍摄完成。”

  “全村福”拍摄于黄河岸边,此处的黄河,亦是济水故道。吕廷川说,拍摄“全村福”期间,他和村人聊天,得知村里保留着很多渔民风俗,“早前老人经常说,河水曾经很清,还能下河摸鱼”。就是这样一个河边村庄,第二年,村民就将全部搬迁,住进楼房。吕廷川觉得,就像已经消失的济水一样,外山村村民们即将消失的河边生活同样值得记录,“河边就像村里的会客厅,到了春节,总是有外出求学或者打工的人不约而同来到河边,他们知道在这里,总能碰到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无论在哪儿忙碌,一年奔波后,过年放假晃悠到河边,是他们最惬意的时刻。不知道村子搬迁之后,他们是否还会到河边来?”

作者:钱欢青

责任编辑:尹昂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