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诊放大“同病不同诊”短板

2020-12-02 07:11:22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一张口腔内溃疡滋生的照片,拿给3个网络问诊平台上的若干名不同医生问诊,却得出了众多不同的诊断和处方开具。据报道,在线医疗大幅发展的同时,网络问诊、开药过程仍存制度漏洞,导致公众“体验”并不算太如意。(12月1日《中国青年报》)
  笔者作为一名医生,对同一位病人在网上得到不同的诊断表示理解。这是因为,口腔内溃疡可以确定为一种反应,其中一名医生认为是“口腔发炎”,这个用语虽然不太规范,但也谈不上有错。至于“舌炎引起的口腔溃疡”和“念珠菌感染”这两个诊断,也都符合炎性反应大类。
  问题在于,诊断一旦深入和细化,就暴露出网络问诊的短板。口腔内炎性反应可以通过照片加以判断,但炎症是无菌性炎症、还是由细菌引发,就很难进行下一步判断。如果由细菌引发,则需通过检验等手段来加以辨别。但网络隔着屏幕,无法通过检验等手段来鉴别诊断,而医生的经验和直观印象容易出错,“同病不同诊”的短板难免会被放大。
  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诊疗只允许复诊、不允许初诊的原因。复诊意味着诊断已经明确,医生只需按照诊断开具处方即可。然而,诊疗不仅过程复杂,而且充满变数,复诊病人有时需要更正或增加诊断,原有疾病导致的并发症也属于新的次级诊断,这些都是复诊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常常为医生和患者带来困扰。
  克服网络问诊“同病不同诊”短板,除了要坚守只复诊不初诊等规则之外,还需制定更加细致的规则。比如,对于复诊患者的并发症诊断,究竟算初诊还是复诊,应加以明确。在现有条件下,互联网诊断不能只针对复诊,而且要针对单纯的复诊,当复诊的病情变得复杂、有可能出现新诊断或并发症时,网上的医生应该果断建议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
  互联网诊疗无法进行现场检查和检验,与当前线上诊疗主要采取“对等式网络”的服务模式有关。网络一头连医生,另一头连着患者,再无第三方参与,单靠两者,物理距离不能消除,现场检查无法展开,这道难题就会始终存在。
  因此,进阶版的互联网诊疗,应在现有基础之上,多开发远程听诊、远程超声、远程检验等互联网诊疗专用设备,并通过医患协助等方式,在两方参与的情况下,完成互联网隔空诊疗。这方面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除了互联网诊疗设备需要创新开发之外,管理规则也要同步完善。
  此外,互联网诊疗除了两端的医患,还应该鼓励第三方参与,比如患者所在地的实体医疗机构和药店等。这样一来,互联网另一头的医生可以得到线下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协助,不仅能避免出现“同病不同诊”等现象,而且检查和配送药品等制约互联网诊疗发展的难题,也有望得到化解。(罗志华)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