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画像| 都市开锁人

2021-01-13 13:54:03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王飞 王希涛 张宪政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人物速写

  李俊付,35岁,职业开锁人。李俊付个头不高,平头短发,靠着开锁技术被社区居民熟知。一户居民不慎将钥匙落在家里,李俊付用一个小小的别勾,按住锁芯边摸索边转动,只听“咯噔”一声,锁开了。

融媒·画像

李俊付测量钥匙尺寸。

  眼前是一把密码门锁的钥匙,为了配一把备用钥匙,它的主人老刘已经辗转多处,最终来到了李俊付的店里。放大镜下仔细观察,这把钥匙使用了曲线槽和子母珠的组合法,行业称为“以色列子母珠”,每一部分的组合排列极其复杂精密,在复制上具有很大难度。

融媒·画像

李俊付与同行交流技术经验。

  一个小时的加工时间里,李俊付用一小条铜板制胚子、精准复刻了钥匙的每一条细微结构。成品钥匙用精确到0.02毫米的卡尺都测量不到误差。当老刘用新配的钥匙流畅地打开家门,连连称奇:“你是怎么做到的?”

  老刘不知道,眼前的这个开锁人,已经连续十几年配合消防部门和警方参与抢险和抓捕行动,平均每个月参与七八起;他还为国内外锁具安全研发提供技术建议,创下118秒开20把锁的纪录,并成为山东省锁具职业技能鉴定唯一一位行业内考评员。

  始于孩童时期的“沉迷”

  李俊付是一位开锁匠,35岁的他已经有23年的从业经历。没错,他从12岁就已经学会开锁、配钥匙了。28岁那年,李俊付已经取得了锁具修理工技师资格证,这在国家标准锁具修理工行业中属于最高级别。

融媒·画像

  对于技术的钻研源于热爱。李俊付在儿童时期,就展现了超越旁人的创造能力。小学二年级时,他能够自己组装四驱车,用废旧物品制作电动小船。因为父亲是锁匠,李俊付自小耳濡目染,放了学就帮父亲干活。那时顾客看到这么个小孩配钥匙,经常质疑:“你行不行啊?”可结果却都打消了他们的疑虑。

  生活的历练给了李俊付大量实践经验的同时,他格外重视理论学习,读中专时毫不犹豫选择了相关专业。“拿配钥匙来说,老一辈人基本上都在靠摸索减小误差,没有理论支撑,他们的误差只能控制在0.5毫米左右,而我们现在机器的革新、技术的精进,能将误差大大缩小。”考上中专后,李俊付逐步掌握了焊接、机械原理、热处理、绘图等技能。

  “技术活”里的社会责任

  2018年,李俊付获得“济南工匠”称号。原本,他将自己定义为技术工匠,但一次次经历,让他逐渐意识到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

  一天,李俊付接到公安部门的电话:位于开元山庄附近小区一户家庭,钥匙锁在家里,煤气炉灶上还做着饭。“5分钟内必须赶到!”接到民警的通知,李俊付骑上小踏板摩托车迅速到达小区,一个箭步冲上楼道。来不及喘口气的李俊付掏出工具,手到锁开。锅里的水已经烧干,户主慌忙进屋关掉煤气,这时整个楼道的人才舒了一口气。

  还有一次,正值夏季高温天气,花园东路与奥体西路交汇处,一位车主不慎将钥匙和2岁的孩子锁在了车内,而备用钥匙远在40公里外的家中,往返显然来不及。车主无奈之下拼命用石头砸车门。李俊付赶到现场,仅用了20秒就将车门打开了。“打开车门的一刹那,热浪直冲,孩子的双眼已经开始迷糊了。”这一幕李俊付仍然记得清清楚楚。

  这些年来,李俊付成了公安和消防部门的好帮手。他多次配合警方工作,参与抢险和抓捕行动,为维护社会治安和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贡献了力量。

  研究造锁的开锁工匠

  前不久的一次公开场合上,李俊付向观众们展示了“蒙眼开车锁”的绝活。一辆轿车面前,李俊付用布条蒙住眼睛,摸索试探下,仅用了8秒,车门就被毫无破损地打开,现场一阵赞叹。

  “紧急情况下,时间往往就是生命。老百姓有急事,就近能找到人、能解决事才行。”李俊付意识到,提高技术能力很重要,行业内实现资源共享更重要。在李俊付的微信上,有多个业内联系群,每个群里都有数百名开锁人,他们遍布全市各处,以保证最短时间内为老百姓解决难题。李俊付说,大家没有将彼此当成竞争对手,反倒是无保留地沟通分享技术。

  “我希望咱们的锁是越来越安全的,所以一直在为锁具设计增加难度,但同时我又是开锁的,就等于在给自己增加难度,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循环。”如今,李俊付的技术达到了国家锁具行业标准的最高标准,同时,他还为国内外多家主流锁厂提供了技术研发及锁具创新服务。近几年,李俊付受聘为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师,成为职业开锁人入行唯一的行业内把关者。为这一行业培养着更多的后继者,他对每一个从业者的要求是:练好技术,更要心怀责任。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观看。

融媒·画像
融媒·画像
融媒·画像

融媒·画像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王飞 王希涛 张宪政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