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中瞄准全国一流品质培养2035栋梁一代

2021-01-13 14:02:14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济南市中瞄准全国一流品质培养2035栋梁一代

学生在课堂上认真观察植物生长。

济南市中瞄准全国一流品质培养2035栋梁一代

育文中学党员老师彰显先锋模范作用。

  打造国内一流、省域首个区级心理健康教育与体验中心;全市小学综合素养质量调研,“高质量、低负担、高均衡”等测量维度均列全市首位;全市教研示范校审核认证,上报24个学科全部通过,入选率全市第一;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各项指标均全省领先;在全市率先出台《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意见》,描绘“市中品质教育2035目标”……

  这许多个“首个”与“第一”,是市中教育致力于培养“身心两健、气质独特、心系家国、放眼世界”的“2035栋梁一代”,打造“名校云集、名师辈出、学生幸福、家长满意”的品质教育示范区,所呈现的加速度、新气象。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品质教育的进阶发展不仅成为“品质市中 教育先行”的最好注脚,更成为“打造全国一流品质教育”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

  用“酵母”效应提升群体品质

  培育教师专业成长“良田沃土”

  2020年11月22日晚,64位德育骨干教师正式结束在浙江大学的培训返回济南。

  而在此之前,8位教育教学管理干部深入重庆谢家湾小学进行驻校研修。26天、624个小时、8场专题报告、17次主题交流、22场学科教研,让每一名研修团成员都浸润在谢小的文化磁场中……

  教师培训蔚然成风,教师成长风景独好,得益于市中教育始终将教师发展置于核心位置。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教育部门要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扰,找到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点燃教师主动发展成长的兴趣点,满足教师发展的梯次成长需求。”市中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宫春表示。

  实现这个愿景的市中方案就是全员赋能。

  为此,市中教育构建起“全员专业赋能机制”,制定“十百千”人才发展规划,建立“三地、七校、七专家”人才培养体系,每年投入500万元专项经费,不断扩大、织密“本土教育家培养基地网”,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促进区域教育质量的综合提升。

  一名优秀教师的“养成”除了“动力”充足之外,还要有成长与发展的方向。

  在这一过程中,市中教育的法宝是高端引领。2017年、2019年,市中区先后举办两届学术双年研讨活动。两次学术节均历时8周,共计组织了70余场专题学术研讨活动,先后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堂江等专家140余人走进市中教育。2018年起,连续两年主办“基础教育发展国际研讨会”,以学术交流为平台,聚焦“深度学习”与“教育治理”进行深入对话。

  “高端化学术交流引导校长与老师们在学习碰撞中深入思考教学研究的本质,聚焦学习的真谛,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生长。”市中区教体局副局长王鲁明表示,一场场由内而外的蜕变,一次次触及教育本质的“头脑风暴”,驱动着市中区一批批教师、校长走向了名师、名校长之路。

  现如今,市中区培养积累了一大批特色突出、风格优良的优秀教师、名师、名班主任,形成了提升教师群体品质及教育品质的良好“酵母”,而“酵母”效应也在不断提升着教师群体品质。2020年8月,市中区11位教师入选济南市“立德树人双领军团队”建设工程人选。3位教师被评选为济南最美教师,5位教师被评为济南市教书育人楷模。全省共确立了50个(济南市4个)齐鲁名校长领航工作室,市中区阎莉、王念强两位校长名列其中。

  七大项目组“并驾齐驱”

  五育融合培养栋梁一代

  “震撼、震动、振奋,成效好。市中区深入思考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劳动项目校的形式来推进劳动教育的研究与跟进,并通过劳动教育来进行树德教育,走在了前列,做出了示范和引领……”去年11月23日,市中区劳动教育阶段性研讨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冯新瑞对市中区在劳动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给予高度评价。

  其实,早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伊始,市中教育人便闻令而动,成立劳动教育项目组,确定10所项目学校,先行先试,并在全市率先出台《济南市市中区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意见》,带动全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探索形成劳动教育的市中样态。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近年来,市中区各学校和教师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认识在不断提升,以往或多或少被轻视的美育、劳动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素质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立德树人总目标更是贯穿于各种教育活动之中。

  这一切都得益于市中教育引入的项目化研究方式。

  “近年来,市中教育一直将构建良好校园关系,构建素质教育具体化软环境;落实学段德育目标,搭建素质教育具体化脚手架;打造成长空间,培养素质教育具体化催化剂;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打造素质教育具体化的助推器等作为德育研究的着力点。”市中区教体局基教科副科长戴旭华告诉记者,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市中教育围绕“关系”“环境”“目标”“队伍”“劳动教育”等关键词,成立了校园关系、家校关系、校居关系、育人空间、德育目标、班主任队伍建设、劳动教育七个项目组。

  “项目组由项目负责人、主要成员、参与学校三部分构成,项目负责人是项目开展中的‘领头雁’。他们是一种联盟关系,一群志同道合的‘合伙人’,聚在一起研究一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自然动力十足。”王鲁明告诉记者,在研究中,项目组把差异当作资源、定方向不定方法、定目标不定进度,引领不少学校找到了“最近发展区”,“‘抱团发展’也实现了由碎片化研究向系统化研究的转型和提升,突破了不少德育工作中的瓶颈问题。”

  在德育项目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市中教育将继续围绕高质量育人这一核心,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家校社政研五位一体,通过“五育”互育、有机融合和和谐共生、共赢,提升整体育人效应,培养更多能够幸福生活的市中学子。

  引领教师不断“逼近专业”

  教学质量始终处于“高位”

  市中区新建学校的老师们心中有专业、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彰显了对课程认识的“高度”、对课标和教材理解的“深度”、对问题设计的“梯度”,特别是对学情关注的“温度”,这是市中教育教学质量保持高位的源头活水……2020年12月10日,市中区向全市教育同行开放泉景中学、育秀中学、泉海中学、泉泽中学、经纬学校五所学校,组织十个学考学科开展“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活动结束后,市教研员们毫不吝啬地给出了高度评价。

  站在中国地图旁思考市中教育,市中教育人坚持把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坚持向教研要质量、向教改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在实践中逐步确立了“一基、四梁、八柱”区域品质教研发展体系。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基石,从“教师成长、课程建构、教学转型、质量评价”四大路径入手,着力实现“为会而学,为学而教”,引领教师“逼近专业”,实现了市中教育发展新样态。

  了解市中教育的人明白,质量的背后是每一位市中教育人的坚守与付出。

  育秀中学校长张咏梅每天晚上延时服务结束后,开车把家远的老师送回家;舜华学校校长孙霞亲自跟踪薄弱生落实,解决了师资短板的瓶颈;泉景中学校长冯晓青、育文中学校长郑永健,主动承担初三教学任务;学生居家学习期间,十六里河中学校长傅兰芬、六十八中校长王峻柏、二十七中校长张涛等进入备课群、班级群,听集体备课、听课堂教学……

  “校长目光所及之处,就是教师目光所及之处,这是市中教师聚焦专业的根本保障。”市中区教体局副局长王建华表示,在市中区,每一所学校都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实践路径有着高度共识,“这是因为‘有气候、有种子’,而所谓的‘气候’和‘种子’,就是市中教育在迈向全国一流征程中所积淀的深厚基础。”

  正因为如此,在2020年国家质量监测中,市中教育各项指标均处于全省领先位置,在全国也位居前列。市中区还作为唯一一个样本区,在全省国家质量监测反馈会上进行经验分享。全市小学综合素养质量调研,市中区在“高质量、低负担、高均衡”等测量维度方面均列全市第一;全市学科教研示范校审核认证中,市中区上报24个学科全部通过,入选率全市第一,并成为全市唯一一个中小学全部学科被认证为学科示范校的区级单位。

  面向“2035”开启新征程

  为国家为社会育可用英才

  “智慧赋能,做‘眼中有人’的教育”“打造一所教师幸福、家长满意、学生快乐的学校”“优质家庭教育,为学生发展赋能”“让空间成为深刻的教育力量”……1月7日,新年伊始,市中区2020年教育教学年会举行,局党组成员,区属各中小学、幼儿园以及机关科室相关负责同志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为学校赋能、为教师赋能、为学生赋能。

  会上,大家达成共识:培养“身心两健、气质独特、心系家国、放眼世界”的市中栋梁一代;打造“名校云集、名师辈出、学生幸福、社会满意”的品质教育示范区;构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保障完备、优质均衡”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面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发展蓝图,老百姓“上好学”的最核心诉求是什么?市中学子最该具备的关键品质、核心素养是什么?市中教育如何加速驶入高位优质均衡时代?

  带着这些问题,敢为人先的市中教育再次走在了前列。

  2020年,市中教育郑重提出“市中品质教育2035目标”:打造全国一流品质教育,学前教育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社区教育多元丰富,各类教育科学发展,构建起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形成社会各方协同治教的生态化教育新格局,实现市中教育由基本现代化向高位现代化的跨越发展。

  对于市中教育人来讲,这个“小目标”不仅仅在于改变几所学校、培养多少名师,而是一个“品质之区”对自身未来的愿景描绘和对生活在这里市民的行动承诺。

  实现“小目标”继续从“家门口”开始,市中教育持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呈现出“北优、南兴、中强、西进”的蓬勃发展态势,描绘出了“四核四圈”“名校云集”的品质教育发展新蓝图。

  “市中教育将致力于培养‘身心两健、气质独特、心系家国、放眼世界’的‘2035栋梁一代’,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通过三个五年计划,明确阶段目标、路径、措施、项目,分步骤落实,进一步激发学校发展‘新动能’,不断扩大市中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全力打造教育均衡发展的‘市中样板’。”宫春表示。(文/本报记者 史春勇 通讯员 董国华图/本报记者梁大磊通讯员王广斌)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