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拾趣》:有学术、有生活、有性情,更有人生

2021-01-17 07:46:51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赵晓林

责任编辑:颜甲

《考古拾趣》:有学术、有生活、有性情,更有人生

《考古拾趣》:有学术、有生活、有性情,更有人生

赖非在办公室

  当记者第一次拿到《考古拾趣》这本新书时,以为是一册关于考古的学术专著,等稍微翻阅,即被其中的文字吸引,也知道了书中除了考古工作中的有关调查、发掘外,还有更多的是作者在考古之余在生活中的趣事、杂事、小事的记录。其中所透露出的是作者的生活阅历、思考和静思。

  近日,记者来到了赖非的办公室,听赖非先生聊了他写这本书的过程和想法。

  赖非的名字在中国艺术史学界、考古学界有着很大影响力。他曾任职于山东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多次参与考古现场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工作,在北朝摩崖刻经等领域有着奠基性贡献,在考古学、书法、篆刻、书法理论等方面颇有建树。他于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就读期间接受了全面而系统的考古学训练,此后又有着数十年考古发掘、田野调查的经历,这在从事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学者群体中,其实是不多见的。他的主要学术著作有《云峰刻石调查与研究》《山东新出土古玺印(并释)》《书法环境——类型学》《齐鲁碑刻墓志研究》《齐鲁摩崖刻石》《山东北朝佛教摩崖刻经调查与研究》《赖非美术考古文集》,编著有《云峰刻石全集》《山东北朝摩崖刻经全集》《邹县北朝刻经全集》《中国书法全集·北朝摩崖刻经卷》《山东书法全集》(凡23卷,执行主编)《山东石刻分类全集》《山东佛教刻经全集》等,另有学术论文百余篇。这些平实可据又细密谨严的著述,不独实质性地填补了北朝摩崖刻经这一领域的空白,更大幅推动了中国古代铭刻的研究水平。

  “其实,这本小书没什么可说的,就是一本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某个片断的记录,没什么学术价值。”赖非先生开头就非常谦虚地这样“定性”了自己的这本新书。

  翻开《考古拾趣》,有文、有书、有画、有印,从另一个角度展现出了一代学者、考古人的学养修为。如果是考古业界人士,按图索骥,可看到赖非先生几十年的田野考古及学术研究成果;行外人,读后也会拍案大笑,因为在文字里能看到一个率真质朴、好玩有趣的灵魂。

  《考古拾趣》全书共59篇文章,长短不一,随心所欲,而每篇不管长短读起来都感觉很舒服,很有恰到好处、挠到痒处的阅读快感。赖非将这些文章分为几个部分:第一是数量最多的,也是最主要的部分,是赖非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涉及考古发掘、调查记录、制作拓片、付梓成果的工作片段;第二部分是围绕着觥筹交错的生活趣事;第三部分是他与文博系统、高等院校、文化单位乃至东西方汉学家的交往点滴;再就是对家庭生活的一些追忆。他告诉记者,这些文章都是他日常经历的真实事件,都是一些生活小事,但又都和考古有关。第一篇题目为《喝大了》,末篇名为《吹牛玩》。把这两篇放在头尾,是他给读者的一个小暗示:所有文章,不过是酒后吹牛,玩笑而已。

  说着,赖非拿出一个笔记本,翻开给记者看,里面都是他记录的有关文章的题目、分类、提纲等等。外人看着有些乱,他却说其实不乱,每个部分、每一张记录的内容都是有规律的,他都了然于胸。正是由于日常的记录、积累,每篇文字都在他的脑子里长期酝酿着,所以整册书的文章,他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写完了,而且之后也没进行过大的修改。

  赖非介绍书中的文章时特别选出了《一堂未了课——记衔草寺的小女子》。这篇文章较长,是不多的“长篇”。内容是关于一位独自守护衔草寺,最后寂寂而终的女子。衔草寺与著名的灵岩寺曾遥相呼应,是济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寺庙之一。赖非和同事去此处寻访调查时,问及这位女子的家人时,对方的回答是令人惊诧和悲伤的话:“没有他们”。赖非说他写这个故事时写得很苦,是心里的那种悲伤的苦。读此文,足以从字里行间触摸到一种悲悯的情怀。

  “考古有自己的业务规律,这规律是几代人积累起来的大学问。不是不告诉你,而是告诉了你,你也听不明白。于是行外人就把自己的不明白,说成别人也不明白——连蒙加唬。这也说明在社会大众层面,考古还是一件有点神秘的事。”在一般人看起来,考古就是一件关于“挖宝”的有趣的活儿,但在赖非和他的同事眼里,考古是一件既让他们着迷,又让他们感到头疼的苦差事。赖非说,他和同事们是热爱考古的,爱到“下去不愿意上来”,因为在探方里,可能一铲子轻轻的挖掘,就有一个新发现,就能解读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这让他们兴奋且激发出更多的激情。但也有很多时候,他们会产生“上来不愿意下去”的想法。

  有一年春节将到,他和同事听说不放假后,赖非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挂在门上:“四海为家没有家,一年到头没有头”,横批是:“今日过年”。这副对联,是他和同事们的自我写照,也是所有考古人生存状态的现实描写。

  而且,他们长期在野外劳苦,而妻儿亲人一直不在身边,这是一种个人自知的苦;回到办公室里,也是一刻不闲地翻查资料考证文物,而当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写成书稿,要正式出版却还需要自己掏钱,还得让亲人节衣缩食,填补自己。

  这些,体现在《考古拾趣》里有关他的专业工作和生活日常记录的文字里,可以让考古业界人士和普通人都能读出一种况味,读出赖非对于工作、对于生活独特的个性趣味。

  《考古拾趣》,有学术、有生活、有性情,更重要的是有人生,值得一读!

作者:赵晓林

责任编辑:颜甲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