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提升“老小孤残”等弱势群体的救助保障水平——让“折翼的蝴蝶”认真飞一回

2021-08-05 09:28:31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孙慧娟 杨晨

责任编辑:鞠月芹

  一座城市的文明底限应当是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人性化的兜底保障。

  清晨,沿着309国道驱车近两个小时,记者来到了章丘区官庄街道青野村祁霞莲(化名)的家中。推开深红色的大门,金色锦鲤的瓷砖影壁墙,似是刻画了近几年祁霞莲家里的红火日子……

  “通过政府帮扶,我们残疾人学到了技术,日子好过多了!”与记者交谈时,祁霞莲没有停下手头的活,三股线落一根针,在绸布上恣意翻飞,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落”于绸布,呼之欲出。她也因为好手艺被邻里亲切地称之为“巧绣娘”。

  如祁霞莲一样,随着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越来越多“老小孤残”等弱势群体享受到政府的帮扶和关爱,生活逐渐焕发生机。

  2月25日,山东省新闻发布会发布,“十三五”期间,全省实现财政社会救助支出760亿元,对“老小孤残”等弱势群体进行重点保障。

  近年来,济南市也在进一步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关爱工作。济南建立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机制,到“十四五”末实现80%以上的区县设有精神障碍残疾人社区康复机构或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康复工作;逐渐完善儿童福利保障制度,保障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权益;全力保障弱势群体子女就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重点解决盲道断线或占用等问题,巩固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整治效果……济南市持续提升“老小孤残”等弱势群体的救助保障水平,合理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帮扶和救助保障标准。

  社会治理的成效,关乎人民安居乐业,关乎社会安定有序。让社会治理形成同心同德、团结协作的强大合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还需要倾听更多来自基层的声音。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开门搞活动,真心摸实情,深入基层和一线“打捞沉默的声音”,主动做弱势群体的贴心人和代言人,让更多弱势群体参与到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来,是济南市全力保障“老小孤残”等弱势群体切身利益的一个特点。

  日前,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带队,分8个小组,深入乡镇、社区、农户,找到低保家庭成员、孤儿、“三无”老人、精神病人家属、残疾人群体等,面对面倾听心声,征求意见。

  “连日来,全市针对弱势群体技能、就业、心理、生活指导等方面,举办培训课程300多期,累计培训1.4万余人次。我们通过倾听弱势群体的心声,帮助他们学习技能,让他们发挥所长,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来。”市残联爱心驿站相关负责人掰着手指头算起“一笔账”。

  就帮扶残疾人群体而言,不久前,济南还推出“助残就业”专场招聘、“百名盲师展风采”、残疾儿童救助、“残疾预防”等惠残“10大行动”,涵盖了残疾人康复服务、就业、维权、精神文化等方面,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温暖,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收获宝贵的人生经验,以积极乐观的正面形象影响更多人,形成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良性循环,彰显社会帮扶弱势群体的浓厚氛围,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理解、尊重、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社会治理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源动能,占领造福百姓的价值高地,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社会。

  采访中,长年卧床的残疾人潘芳娟(化名)平躺在炕上、仰着头,熟练地绣着一枝紫色的牵牛花。早上送来的刺绣钱,还在床头。她说:“俺心里的牵牛花就是这样,四季盛开!”

作者:孙慧娟 杨晨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