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岭村寻古

2021-09-13 11:58:36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钱欢青

责任编辑:鞠月芹

小岭村寻古

  石板铺设的古道

  雨后初霁,秋高气爽,是寻访古村的最好时节。一是山水潺潺,雨季之后独有一种润泽,令人心生柔软;二是古意盎然,那些时光深处的古道、古碑,老树、老屋,别有一番意味。市中区兴隆街道办事处小岭古村,没想到离市区如此之近,紧靠二环南路以南,小岭隧道之下,就能穿越时光,进入一个“从前慢”的诗意世界。

  古道与古碑

  说小岭古村,是因为小岭的“新村”已经于2016年整体搬迁到老村以西的安置小区。一新一旧两个村,分别矗立在高架桥东西两侧,两个村子当然都是小岭村,只不过一个已经是现代化的社区,另一个依旧是传统古村落。自从村民整体搬迁后,小岭古村便无人居住,但村的格局尚在,古树老屋都在,虽然荒草丛生,老屋也日渐破败,整个村子却如琥珀一般被凝固在时光深处。

  下高架往东进村,一块开阔的平地是古村的西头场地。场地西南侧三棵挺拔的杨树昂然而立,枝叶在秋风中飒飒作响。东侧是一座两层石头房。小岭村党支部书记苏立保告诉我们,早前这楼的二层是村里的供销社和卫生室,一层用来放置拖拉机等农具。场地北侧的一幢二层楼,则是上山下乡时期的知青点。曾经这个场地周围十分热闹,如今当然都已人去楼空。

  就在“知青楼”下,有一块立于“大清光绪三十一年”的石碑,碑文以“小岭碑记”为题,虽因字迹漫漶无法辨出每一个字,却依然可以明白碑文的大体内容。据碑文所记,小岭村人务农者多,这里又是附近各村往来要道,但是“行人畏其险阻”,于是有田文成、苏士德、张文祥三位“一乡之义士”,发起村人铺石修路,又因为工费浩繁,非一村所能胜任,所以附近村庄也来帮忙。竣工之后,“行人咸得乐其乐而利其利”,“诚盛举也”。碑文不仅记录了当年村民集资修石板路的情况,还详细列出了赞助人名单。

  村人认为,这块光绪年间所立石碑记载的修路事件,修的就是穿村而过的千年古道,这块碑证明,古道沿线村民曾多次维修这条重要通道。据《小岭村史》载,这条所谓的千年古道,是济南南部山区通往济南城区的一条古山道。它北起千佛山东南侧的开元寺大佛头附近,中间经过市中区的小岭、大岭、搬倒井、斗母泉等几个村,一直延续到西营,全长约30公里。古道曾是南部山区向济南运送柴炭的要道,是从南部山区到济南城区的官道,此路往南则通向泰安。

  幸运的是,在小岭村,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石板路铺成的千年古道。相较于其他几个村,小岭村的石板古道保存得比较完整,有三四公里长。有的地方由两排石板铺成,宽约1.5米,有的地方由一排石板铺成,宽约半米。每隔几块平铺的石板,就有一块起阻挡作用的竖立铺设的石板。有的路段则因地制宜,路面直接由山体岩石凿平而成。在部分石板路边缘,还有用石头堆砌的路沿。

  千年古道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沿着石板古道往南,在东侧石垒墙壁中,就可以看到一块石碑,碑首刻“修路碑记”四个大字。碑文记录的也是当年村民集资修路的事情。虽然石碑经过风化已经字迹模糊,但仍能辨别出大体内容。碑文开头刻有“省东南开元寺一路上达山川百壁,下通齐省万家,搬运柴炭,昼夜往来,未必不经由于此也”的字样。内文有“是路至今已千百年矣”“往来行走者多被跌蹈”的记述。在落款处,刻的是“大明万历十有七年岁次乙丑季春吉旦立”,以及“募缘善人刘文仲”等字样。大明万历年间的碑文说这条古道已经上千年,可见这条古道距今确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

小岭村寻古

  石头房

  老屋与老树

  不仅古道,村中不少道路都由石板铺成,老屋亦多由山石砌筑,特色鲜明。行走村中,处处可见石砌老屋组成的规整的四合院,满目荒草老树掩映之下,别有一番古意。

  在苏立保引领下,我们“到访”多个废弃的四合院,其中不少都形制完整,东西厢房,北屋南屋一应俱全,大石条砌筑大门,大门内侧还有用来上门栓的石槽。其中一个四合院北屋门口,还有一个石筑供台,供台旁是一个同样由石头砌成的鸡窝。院子里一把木制太师椅,已经斑驳。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用规整的长石块组成的大影壁,据说这样的影壁少说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村中草木旺盛,尤其是两棵百年老树,更为人津津乐道。一棵是已经200多岁的古榕树,被村人叫作“棒棒树”,就在距村西三棵大杨树东北方不远的老院子里,这“棒棒树”高10余米,据说只长叶子不长花果,也没有味道,叶子可以用来制成窝窝头,树冠类似于伞状。另一棵是皂角树,树高约10多米,树冠圆形像伞,结皂角果,在村北侧。皂角能用来洗头发、洗衣服,还可以当作中药外用泡脚。春天树上开满白花,秋天结果,堪为村中一景。不过当我们穿过雨后泥泞的小路,终于来到皂角树下时,发现它的树叶已经枯干,只有一两处枝头冒出新芽。

小岭村寻古

  古道旁的明代石碑

  历史与地形

  据《历城县志》记载,小岭村先民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济南,他们在此开荒种地,辛勤耕作,繁衍后人。村庄主要由苏、田、张三大家族组成,后董、胡两族迁入,逐步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山庄村落。

  如果从空中俯瞰,我们就会发现小岭古村的独特地形,它坐落在三面环山的盆地之中,南依大岭村,北与搬倒井接壤,西邻兴隆一村,东靠龙洞公园。地势东高西低,南略高于北部,水往西流,村庄呈葫芦瓢的形式,西边像瓢把。

  据《小岭村史》,小岭村所处地域为泰山余脉的兴隆山脉,属山地丘陵区,辖区内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台地平坡、梯田满目。小岭村属中低山、丘陵地带,地表主要为出露的石灰岩。

小岭村寻古

  村中原来的供销社和卫生室

  本版照片均由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钱欢青摄

  小岭村的历史文化底蕴较为深厚,是一处“土厚、德厚、福厚”的古村落。村庄群山环抱,景色秀丽,气候宜人。

  《小岭村史》还载有村东北方向的一座很像孔夫子的“石人”。据村民代代相传,“石人”比小岭村的历史都要长,“石人”也被叫作“孔子石像”,高十余米,呈青灰色,天然形成,气势浩然。远远望去,无论是写意的神态,还是细部的刻画,都到了惟妙惟肖的地步:头戴巾冠,眉骨高耸,胡须飘逸,连身上的衣纹袖褶都一清二楚。青天穹隆,苍山如海,“孔子石像”与周围环境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再看那漫山遍野的石峰石岭,呈或立或坐的姿态,凝神拱向孔子石像的方向,又仿佛在说孔子弟子三千,桃李满天下。据说观看这座天然孔子石像,立足的角度相当重要。如果攀上石塔山,再看那石像,却不如在山坡上看那样惟妙惟肖了。

原标题:小岭村寻古

值班主任:高原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钱欢青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