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流高歌行 | 甘肃变奏曲:山川沙“三管齐下”,全面绿色转型

2021-09-20 14:26:29 来源:新黄河客户端
责任编辑:李欢

  时值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两周年之际,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推出“大河奔流高歌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周年大型全媒体报道”活动,派出11路22名记者赶赴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沿黄九省(自治区),深度采访报道沿黄各省(自治区)在深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做好“黄河文章”进程中的生动实践和经验做法。即日起,济南报业全媒体联动央媒及全网平台推出系列报道,全方位、多维度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邀您一起阅卷“新黄河”!

  荒漠遍地、水源匮乏、满目秃山……这是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的甘肃省曾经的真实写照。曾几何时,这里“十年九旱”,贫困山区的百姓只能靠天吃饭。

  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顽强的甘肃人没有向命运低头,反而坚定了改善生态环境的决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两年来,甘肃省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川、沙三条治理路线,持续发力治理修复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

大河奔流高歌行

  “六老汉”40年治沙造林25.2万亩

  创造“人进沙退”绿色奇迹

  1993年5月5日,一场特大黑色沙尘暴疯狂肆虐甘肃河西,造成85人死亡、264人受伤、31人失踪的惨剧,时至下午刚放学,15名古浪县放学回家的孩子在黑暗中辨不清方向而惊慌失措,不幸被狂风卷入湍急的渠水中。这个黑色的日子,成为铭记在甘肃人心头永远的痛。

大河奔流高歌行

  2021年9月12日下午,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内,望着当年这场沙尘暴侵袭的照片,年过六旬的二代治沙人郭万刚唏嘘不已。由于常年直面荒漠风沙,他黝黑的面庞看上去比同龄人苍老许多。向新黄河客户端记者谈起自己和父辈几十年治沙经历,老人浑浊的目光中透露出无比的坚毅。

  “八步沙”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取意是“出门八步就是沙”。几十年前,八步沙风沙漫天、荒无人烟。而在甘肃河西一带,像这样的荒漠有许多,常常是“沙进人退”,老百姓饱受风沙之苦。为了改良生态条件,1981年,郭朝明、石满等六个从不同岗位退居二线的土门镇农民机缘巧合走到一起,以联产承包方式组建了集体农场,共同在八步沙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治沙行动。

大河奔流高歌行

  40年来,“六老汉”三代人不惧恶劣环境和防沙治沙的艰难困苦,与干旱和风沙顽强抗争,从第一代治沙人“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到第二代治沙人创新应用“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实行造林管护网格化管理,再到第三代治沙人全面尝试“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新技术,从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到培育沙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创出了一条“以农促林、以副养林、农林并举、科学发展”的生存发展之路,他们先后在八步沙、黑岗沙以及北部沙区完成治沙造林25.2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3万亩,完成通道绿化近200公里,农田林网5000多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4000多万株,花卉、风景苗木1000多万株,在不毛之地的腾格里沙漠建起了绿色防沙带和绿色产业带,实现了沙漠变绿洲、绿洲变金山的转变,为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六老汉及其子孙们,被甘肃人亲切地称为“当代愚公”,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六老汉”精神也鼓励着更多甘肃人前赴后继投入到治沙大军中。

  据了解,甘肃是全国沙化土地分布大省,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遏制风沙危害的战略前沿阵地。全省沙化土地面积1217万公顷,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8.6%,涉及8个市(州)24个县(市、区)。2019年以来,全省完成防沙治沙综合治理588万亩,完成计划目标的125%。

  退耕还林整村搬迁

  发展特色农业过上好日子

大河奔流高歌行

  李应川大爷一家制作月饼

  临近中秋节,这几天,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富民新村的李应川老人,正忙着张罗一家人做传统美食古浪大月饼。

  9月12日晚上,李应川在自家院子里摆上一张小方桌,将刚出锅的大月饼端上桌,周边布置上西瓜、甜瓜和葡萄,向记者展示了中秋“献月”仪式。看着热气腾腾的大月饼,李应川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三年多前,李应川还跟老伴生活在古浪县南部山区横梁乡横梁村一座土坯房里,种着几亩小麦、豌豆的薄地。由于常年干旱少雨,土地收成少,李应川每年还要外出打工贴补家用。

  随着甘肃省保护山体水土退耕还林政策的逐步落实,古浪县南部山区实行了整村搬迁。2018年8月,作为1379户其中之一,李应川和老伴搬到了黄花滩新建成的富民新村,在政府补贴下,他仅自掏腰包2万余元就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子,用上了梦寐以求的自来水。

  更让李应川高兴的是,政府为了帮助困难户脱贫,积极想办法帮助村民开展特色养殖和种植产业。2017年12月,古浪县组建国有独资公司——黄花滩兴盛种羊繁育公司,建成万只种羊繁育基地,通过“羊银行——贷母还羔”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肉羊产业。李应川和老伴王菊莲现在依靠养殖肉羊和种菜,一年的收入比过去翻了数倍,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为生计发愁,在家就可以安享晚年了。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在甘肃,许多山坡退耕还林,大量贫困山区的百姓搬进了山下迁建村,在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特色产业,逐步过上了好日子。仅在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就有13个新村、6.24万名村民安居乐业。这里的华丽蝶变,称得上是甘肃战胜贫困的生动缩影和真实写照。

  做好黄河文化文章

  水资源涵养与黄河安澜并举

  兰州是我国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在兰州市里,黄河宛若一条飘落人间的飞天锦带,蜿蜒东去,依托黄河两岸风光和名胜古迹兴建的“百里黄河风情线”,如同镶嵌在飞天锦带上的一串明珠,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

  9月15日下午,在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许多游人冒着细雨行走在中山桥上欣赏滚滚黄河奔流东去的壮阔景象,不少兰州市民在黄河岸边平整的人行步道上悠闲地散步、慢跑。65岁的市民董女士陪着86岁的老父亲坐在黄河母亲雕塑旁的长椅上,面朝黄河,宁静休憩。她告诉新黄河客户端记者,自己就住在附近,每天都会陪着父亲到这里散步,看着百里黄河风情线一天比一天美丽,听到游人的赞美,作为兰州市民倍感自豪。

大河奔流高歌行

  兰州中山桥

大河奔流高歌行

  游客在黄河母亲雕塑前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两年来,兰州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做好保护、传承、弘扬三篇文章,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进兰州市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串联景点打造大景区,着力提升岸线亮化绿化美化水平,把兰州建设成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区。同时在水资源保护、污染防治、黄河安澜等方面在全省做出表率。如今的兰州,黄河沿岸环境更美了,空气更好了,降雨量也更充沛了。

  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昔日干旱贫瘠的甘肃省,正在朝着生态宜居的方向不断迈进。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