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济南生态文明改革奏强音

2021-10-09 06:23:26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冯瑜

责任编辑:王浩

听,济南生态文明改革奏强音

  展望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这一远景目标,必须依托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济南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强化落实省、市改革攻坚部署要求,全面深化生态文明集成改革,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坚持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生态环境质量取得历史性进步。今年上半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天数104天,国控断面100%达标,好III类水体比例达到90%,国控断面水质指数位列全省第1,全市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试核算均为100%。

听,济南生态文明改革奏强音

  修订镇街“气质”排名办法

  调动镇街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积极性和主动性

  每月中旬,市生态环境委员会都会公布上个月的全市镇街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并据此奖优惩劣。今年4月,为进一步强化镇街属地责任,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水平,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对排名办法进行了修订。

  “新排名办法主要从丰富完善评价指标、合理优化排名方式、明确资金奖惩导向、科学调整约谈情形4个方面进行修订,将评分指标由可吸入颗粒物(PM10)单项指标扩展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3项指标,更加全面地评价镇街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有效聚焦重点镇街,调动镇街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积极性和主动性。”济南市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中心工作人员李荣斌介绍,新排名办法执行以来,全市镇街环境空气中PM10、PM2.5、SO2平均浓度均实现同比改善,其中7月改善幅度最大,分别同比改善28.3%、34.3%、22.2%。

  另外,新排名办法还将资金奖惩频次由每季度进行奖惩调整为每月进行奖惩,并在加密奖惩频次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奖惩原则,加大资金奖惩范围和额度。比如,由“奖励综合排名前10名的街镇、惩罚综合排名后10名的街镇”调整为“奖励改善前20名的街镇、惩罚现状后20名的街镇”。奖改善、罚现状的方式更有利于发挥考核导向作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实施空气质量提升行动方面,我市编制了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开展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完善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系统。建成投产山东首个加氢母站,拉开了山东省“氢进万家”的序幕。

听,济南生态文明改革奏强音

  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小清河出境断面首次达到三类水质

  9月29日上午,晴空下的小清河波光粼粼。今年前八个月,小清河辛丰庄出境断面年均值水质首次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国控断面水质指数位居全省第一,创下历史记录。

  “今年以来,济南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得益于全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强力联动。”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李计珍介绍。

  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是调动流域上下游地区积极性,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手段,是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重要内容。9月20日,我市全面完成24个断面的协议签订,提前一个半月完成全部市内断面协议签订,提前10天完成全部跨市界断面协议签订,是全省首批完成横向生态补偿签订工作的地市。

  在小清河洪园闸一处房间内,水质在线监测微站内的仪器正在有序运行。像这样的水质监测微站和国标监测站,济南有89个。“通过水质微站实现24小时监控,第一时间发现水质异常情况、第一时间联动处理。”李计珍说,通过人防加技防,借助区县联动、部门联动、上下游联动、左右岸联动这一联防联控机制,推动全市重点河流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同时,济南修订了水环境质量考核办法,从水质现状、达标以及改善情况对区县进行多纬度排名,压实区县水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

  专家点评

  市民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

  济南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孙庆珍

  近年来,济南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普遍感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了,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济南通过不同的宣传渠道和方式引导公众深度、有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提升公民生态环境素养,着力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走进课堂。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很多济南市民养成了绿色生活习惯。比如绿色出行、节水用水、减少使用一次性日用品等。

  同时,济南不断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和产业升级力度,关停整治或搬迁了一大批“散乱污”企业和畜禽养殖禁养区内企业,济发展质量与效益显著提高。

  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指标体系,并逐步提高其考核分值比重,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建立以生态保护为主导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不再考核GDP、财政收入、招商引资等经济指标。视山水如珍宝,更专注于环境保护成为当地特色标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生态理念在这里有了最新实践。

  新时代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建立起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长效的体制机制。近年来,济南市先后出台了《济南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济南市水资源管理条例》、《济南市湿地保护条例》、《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补偿实施方案》等,济南市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进入“快车道”,制度出台之密、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南将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五个济南”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做出新贡献。

  (本报记者 冯瑜)

作者:冯瑜

责任编辑:王浩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