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长津湖——老兵任祝三的烽火记忆

2021-10-11 12:44:31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徐敏

责任编辑:鞠月芹

  任祝三老人今年已经89岁高龄。天气晴好的下午,他会坐在小区的广场上,和同样出来享受悠闲的晚年时光的老人一起聊聊天。老人身形瘦小、性情恬淡,说话不疾不徐。如今看起来一切云淡风轻,如果他不说可能谁也不知道,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当年也是从烽火硝烟中走过来的一名老兵。三年五年,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就是一生一世;而那段遥远的战争岁月对于任祝三老人来说,似乎是前世的记忆那般遥远,真实而又飘渺。

  久远到将近90年前以前的岁月和山河,老人已经有很多记忆模糊不清。1932年,任祝三出生在安徽的一户农家,风雨飘摇的时代,他与同时代的很多孩子一样,缺衣少食,只能当一个放牛娃,以给地主家放牛为生。任祝三母亲早逝,父亲养育着他们兄弟几人。那时候,能够吃顿饱饭是全家人最大的幸福。后来,抱着能够“吃饱饭”的梦想,任祝三义无反顾地参了军。回忆起当兵的初衷,他说,其实当时并没有多么宏大高尚的家国情怀,只为了能够有饭吃。

  1947年夏,当时还只有十几岁的任祝三跟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烽火硝烟,战乱不止,到处都可能遇到敌兵和土匪。因为任祝三当时年纪小,机灵又跑得快,所以他在队伍中担任了运送手榴弹的工作。据他回忆,运输路上随时都听得到炮火轰鸣,甚至能看到有炮弹在距离自己不远处的地方爆炸,引爆的硝烟让人掩面咳嗽连连。不过那时候,年少的任祝三不知道什么是恐惧、是害怕,只想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打胜仗,才能迎来所有人都能吃饱穿暖的那一天。那时任祝三并没有配枪,却在枪林弹雨中一路疾行,就在这样的战争生涯中,终于迎来了全国性的战略反攻。

  1948年11月,任祝三又投入到淮海战役中。在战役中,敌机经常从头顶呼啸而过,炮弹火力强,战友之间相互掩护,在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成为生死之交。说起这段经历时,老人似乎已经记不起战场上发生的很多事件,却始终强调,自己只是一名参加战斗的战士。

  参加过多次战役的任祝三,最难忘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的长津湖之战。1950年8月,任祝三跟随志愿军部队抗美援朝,美军炸毁了丹东大桥,阻挡了前行的道路,后经由吉安走浮桥到达朝鲜。寒冬腊月,大风凛冽,部队提出精兵简政,志愿军冒着风雪,一人携带10枚子弹、5个手榴弹、一袋干粮继续前行。任祝三作为一名普通的步兵战士,持枪参加了这场战役。

  在长津湖一战中,中国志愿军部队与美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交战,志愿军挖好掩体对付美军的猛烈炮火,任祝三所在的27军与20军、26军合围敌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将美军1个多师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最终歼敌1.3万余人,扭转了战场态势。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而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惨痛的牺牲,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极端天气中,很多先烈是以端着枪的姿势被冻僵的。这体现了志愿军战士服从命令视死如归、冻成冰雕也不退缩的革命精神。

  任祝三回忆,当时他们穿着很薄的棉衣,身上背着已经冻得僵硬的炒面。冰天雪地,炮火轰鸣,他们饿了就抓一把硬邦邦的炒面放到嘴里,渴了就抓一把雪含在口中当水喝。“我当时年纪小、火力大,身强力壮还能够抵御凛冽的寒冷,幸运地活了下来。可是一些年纪较大的士兵抵挡不住,他们都被冻死在战场上了。”任祝三说,战争从晚上打到了第二天天亮,其惨烈无法形容。他说,当时战士们都不懂冻伤应该怎么处理,战争结束后有些冻僵的战士,直接将双脚泡到了热水中,这样反而导致了更严重的伤情。他们听当地老百姓说,应该用冷水泡,先让冰雪慢慢融化,双脚慢慢适应越来越高的温度,才能逐渐恢复。说起这段战事,老人目光望向了远方,似乎不愿再回忆战友们牺牲在冰天雪地中的那段痛心的往事。庆幸的是,抗美援朝已经过去了71年,我们没有,也不能忘记那场英雄浴血,以肉身“擒熊”的史诗之战。

  1952年,任祝三回到了中国。几经辗转之后来到济南,学习了文化,后来在纺织品公司上班,后半生经历了岁月静好的人生。硝烟早已散尽,不仅是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老兵,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亦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安宁。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徐敏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