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山镇着眼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 “五彩农业”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2021-10-18 10:11:28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卢卫美

  精准把握区域特点,延伸特色产业链条。近年来,莱芜区苗山镇以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为契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眼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按照“党建引领、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一幅“五彩农业”蓬勃发展的画卷正在苗山大地徐徐展开,村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10月13日,在苗山镇陡峪村村民李光常的农田里,莱芜紫光中药材产业化联合体理事长李奉胜正在询问近期白花丹参长势情况。李光常告诉记者,过去他一直以种植花生、红薯为主,一年下来收入微薄。2013年,他看到有的村民种植白花丹参尝到了“甜头”,也立即转而种植白花丹参。虽然他起步晚,但是种植模式与以前却大不相同,“现在苗山镇大力发展中药材,成立了合作社,给农户提供管理、销售等一系列帮助,收益比过去有了大幅提高。”

  据悉,苗山镇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布局,以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为契机,把中药材种植作为第一优势产业,构筑“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美”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引导农民转变种植业结构,切实提高土地亩均效益,通过种植中药材走上了富裕之路。尤其是白花丹参,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的功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目前,合作社以基地为中心辐射苗山镇30多个村大面积种植中药材,已发展种植面积超过两万亩。

  莱芜紫光中药材产业化联合体理事长李奉胜介绍说,该联合体主要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根据农户需求,引导种植适合的品种,提供技术服务,并且保障回收,以确保村民种出高品质的白花丹参,从而让村民收入得到显著提升。

  “自从2009年成立合作社,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现在每天在合作社打工能挣150元钱,家里有农活也耽误不了。这样我不仅能有两份收入,而且工作强度也小了不少。”合作社社员张有高兴地说。

  不仅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合作社,通过种植中药材走上了富裕路,同时,合作社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系对接,建立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实现了药材稳定、安全、可控的生产目标,成为全国多家中药企业的供应商,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种植中药材产业只是苗山镇的一个缩影,在苗山镇,小黄姜种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几年,随着生姜种植合作社的成立,种植技术有了标准、销路有了保障,越来越多村民参与到苗山小姜种植中,全镇种植面积达到了两万亩以上。

  尚现忠是苗山镇小漫子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最近他格外忙碌,每天都有订单,把小黄姜发往全国各地。“你看,现在装的这车货是发往四川、陕西西安的。我们种植的小黄姜色泽好、辛辣味浓、耐储存,在这些地方特别畅销。”尚现忠告诉记者,今年苗山小姜产量高、价格好,并且销路不愁,深受国内外客户的欢迎。合作社现在共有90多户社员,今年收入与往年相比都能有显著提高。

  苗山镇地处丘陵地带,多山地,昼夜温差大,气候和土质特别适合小黄姜的生长。这几年,随着生姜种植合作社的成立,村民参与小黄姜种植的劲头也越来越足,现在小漫子全村共种植小黄姜260亩左右。

  “我们村平均每口人一亩生姜。原先的生姜亩产量在3000斤至4000斤左右,通过科学种植,特别是使用微灌以来,使生姜产量增加到每亩7000斤到8000斤,每家每户每年收入不低于三万块钱,成为我村的经济来源之一。”小漫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京文说。

  近年来,苗山镇围绕“长勺鼓韵,五彩苗山”发展目标,坚持党建统领工作全局,持续推动双招双引提速、城镇环境提升、人文底蕴提档、民生事业提效。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230家、家庭农场98家,成功入选“2021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以农为引,经济发展结构不断完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2020年顶住疫情冲击压力,全镇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逆势上扬。完成方下河生态修复治理,疏浚河道13.5千米,新建沿河路10千米。完成81个村的自来水改造和54个村的“户户通”道路硬化,绘就了“以水为脉,以路为引”的民生幸福画卷。

  “苗山镇立足苗山资源禀赋,确立了‘农业+文旅+康养’的发展思路,搭建起了东部杂粮、中部丹参、西部果蔬三大农业产业板块,通过组建生态农业发展协会,以农业主体集群,发展资源集聚,助推农业产业增效,农民群众增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挖掘潜力,以农为引,做足‘苗山味道’,以药为媒,打造‘长勺药乡’,擦亮苗山‘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金字招牌。”莱芜区苗山镇党委书记刁庆玉信心满满地说。

  (本报记者杨雪通讯员王新宇)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