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生态立区、实业强区,全力打造“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

2021-11-16 10:32:14 来源:济南报业全媒体

作者:王端鹏 胡磊

责任编辑:田艳敏

莱芜区:生态立区、实业强区,全力打造“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

  以主流价值为光,解读“济南故事”,解码C位新闻。爱济南客户端推出“追光”栏目,发挥新型主流媒体权威性和创新性,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紧要处、关键处、动人处,推出一批“带露珠、沾泥土、冒热气”的全媒体作品,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以前所未有的“自信与豪迈”与您一起阔步前行。“追光·区县观察”聚焦各区县新思路、新做法、新成绩、新亮点,助力区县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莱芜区大力实施“生态立区、实业强区”发展战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锐意进取、奋力争先,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1-9月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2亿元、增长5.2%,地方财政收入41.7亿元、增长18.4%,进出口总值141.2亿元、增长15%;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09.3亿元、营业收入1228亿元、利税总额43.2亿元,分别增长17.5%、23.2%、6.8%。

莱芜区:生态立区、实业强区,全力打造“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做好区划调整后续工作。把区划调整成果作为对党忠诚的现实检验,坚决做好“改革、发展、稳定”文章,顺利完成1057名回莱人员转隶安置、105个事业单位组建调整,全方位承接运行城市管理等公共事业,完成“五馆一院”等资产清查划转,全区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劲足,“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一起干”氛围更加浓厚。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基调,6.2万余名党员深入学习、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编撰《中国共产党莱芜简史》,4万余名党员参加党史知识竞赛,开展“学七一讲话·讲党史故事”等诵读宣讲庆祝活动5500余场,受益群众30余万人,持续掀起党史学习教育新高潮。提升完善发展思路。紧扣“省会城市副中心、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发展定位,大力发展以工业经济为核心、一二三产协同推进的实体经济,持续优化“政治、产业、自然、人文”四个生态,深入推进“跨越提升年”活动,全力打造“东强”增长极、“南美”新名片,加快建设幸福和谐新莱芜,奋力争当强省会建设发展“排头兵”,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坚定不移抓实体,全力打造“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举全区之力加快重工项目建设。像当年支持莱芜战役一样支持重工项目建设,严格落实政府、企业“两个清单”,累计投资90亿元,建设厂房50余万平方米,拆迁房屋7200余套,加快建设6条园区重点道路和1万套安置房,智能网联重卡一期批量生产、二期加快推进,累计生产整车7500余辆,凯傲智能叉车一期试生产,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高端新能源叉车研制中心,富维安道拓等24家高端配套企业入驻,“汽车零部件+整车+物流”全产业链条加速形成,3-5年可“新建一座产业城、再造一个新莱芜”。全面优化平台载体。把功能区作为经济发展主阵地、主战场,错位发展、齐头并进。莱芜高新区建立全国第一家产业人才培养赋能平台,成功入选第四批省级专家服务基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试点,高企数量及增长率指标排名全省第二。雪野旅游区立足文化旅游、总部经济等产业定位,完成雪野湖周边景观改造提升,成功举办山东体育产业发展大会等活动,打造“省会会客厅、济南新名片”。莱芜农高区加快发展都市农业、智慧农业、精品农业,建成葱姜蒜院士工作站等平台15个、国家级“星创天地”3个,以全国第3名的成绩通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答辩。全区已逐渐形成三大功能区为龙头、电子信息产业园等9个专业园区为支撑的高位发展平台。持续加快动能转换。紧扣“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以高端装备智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三大产业为主导,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为支撑的“3+3”产业,实现量质齐升、动能澎湃。新兴产业渐成优势,泰金精锻等17家企业获评瞪羚企业;朗进轨道交通空调系统智能总装线投产达效,产品占据国内70%市场份额;中睿医学等强势进驻,园区药企达到35家,“鲁中新药谷”蓄势成峰。传统产业加速蝶变,累计实施技改项目145个,完成投资31亿元,泰钢加氢母站项目顺利投产,“泰山钢铁新能源(氢能)产业园”入围全省“十四五”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项目。双招双引持续加快。洽谈引进项目263个,签约项目40个;引进市外投资151.8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923万美元;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175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目前全区在建项目105个,其中省级重点项目22个,数量在全市名列前茅。用活用好“改革创新”关键一招。坚持用改革办法破解难题、以创新思维推动发展,成为全省五个系统集成改革试点区县之一。聚焦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一次办成”改革,推行项目帮办“1+1+N”新模式,嬴城宏济堂等6个省市重点项目同一天“五证一书”齐发,“拿地即开工”实现常态化。聚焦科技创新改革,加大投入力度,科研经费增长超过5%;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6家,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18.6%,成功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区。聚焦金融领域改革,成功引进广发等银行17家;与鼎舜资本等金融企业合作,成立股权质押融资增信基金;建立10支金融辅导队,帮企争取贷款12.6亿元;成立上市促进中心,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总数达到49家,金融服务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莱芜区:生态立区、实业强区,全力打造“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

  城乡融合促发展,加快建设“省会城市副中心”。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立足“一主两副三带多点”空间格局,开展违法违章建设整治等三大提升竞赛,拆除违章建筑90万平方米、违规广告6.6万平方米;济莱高铁加快推进,完成凤凰北路改造提升等工程,“七纵六横一环”城区主路网框架基本形成;编制完成水城概念性规划,植树造林175万株,“水城、绿城”建设初见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立足“率先发展”要求,以组织振兴为引领,抓工业壮实体,“整建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破题开篇;加快“三辣一麻”“三黑一花”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实现农产品出口额38亿元,占全市79.8%;建设“四好农村路”306公里;抢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机遇,创建“出彩人家”示范村(社区)44个、示范户1.3万户,“百姓春晚”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大碗茶”驿站品牌列入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案例。全面做好生态环保。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工业炉窑整治等行动,全区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改善11.4%,新建7处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完成168个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办结439件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转办件;成立嬴州国有平台公司,对砂石资源扎口管理,完成81个村72处修复治理项目。房干村获评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村庄。

  精准发力优保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兜牢社会保障底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80%以上,城市低保提高到904元/月,农村低保提高到676元/月;新增城镇就业947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建成114处农村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老有敬养、弱有众扶成为民生最朴实底色。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12件民生实事,已办结141件“我为群众办实事”惠民项目;以培引“名师名校、名医名院”为抓手,优先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新城医院试营业,完成1820个普通教室照明、134处校园取暖工程,教育卫生资源更加优质均衡。以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大美儿童乐园等项目建成运营,全区共接待游客92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1亿元,民宿创意设计获奖数量全市第一,“掌上莱芜”抖音号传播力指数位居全国县级第二位。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推进疫苗接种,守好莱芜这方“净土”;用心用情做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这个“送上门的群众工作”,百分制考核连续7个单月排名全市前3;全力应对台风“烟花”和汛期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持之以恒强党建,全面从严治党走向深入。抓基层、强治理。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深化“六级联动”“包镇联村”,24名大班子领导带领88个区直部门包联100个重点难点村居,2万名党员走访群众25万户,畅通党员联系服务发动群众“最后一环”。坚持“好人加能人才是当家人”导向,换届前调换党组织书记123名,新当选236人,高质量完成862个村居“两委”换届工作,进度和质量均位居全市前列。讲纪律、守规矩。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深入查纠整改,发现问题1463个、处理339人,执法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狠抓正风反腐,纪检监察机关立案457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99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担责任、强作风。严格压实“领导包挂、行业管理和属地管理”责任,推行工作“大排名”机制,传承弘扬好“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不畏艰难、勇于担当,抢抓机遇、敢打必胜,听党号召、无私奉献”的历史文化基因,积极主动、雷厉风行,严谨细致、创先争优,加快建设幸福和谐新莱芜,奋力争当强省会建设发展“排头兵”。

作者:王端鹏 胡磊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