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实干担当 在强省会建设中彰显莱职作为

2022-05-09 09:54:32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鞠月芹

  编者按 前不久胜利闭幕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两会,描绘了我市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吹响了“勇当排头兵、开创新局面”的冲锋号角。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强在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六个现代化强省会”“十个方面”重点任务,这为职业教育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为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路径。本期理论版由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市校融合发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思政课”“助力乡村振兴”话题进行探讨,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党代会精神落地生根。

  实施三大战略 深化市校融合发展

  □孔祥敏

  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大历史节点上,在济南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强在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六个现代化强省会”“十个方面”重点任务,这为职业教育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为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路径。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勇于开拓,主动作为,打造特色高水平专业群,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助力济南职教高地建设,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征程中展现莱职担当、贡献莱职力量。

  一、实施专业优化提升战略,打造特色高水平专业群

  1.优化专业设置。对接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文化旅游等产业,重点建设粉末冶金智能制造、文物修复与保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对接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产业重要环节或产业链,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护理健康、生物制药、现代物流4个省级重点专业群;对接智慧建筑、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汽车制造、现代金融服务等重点产业领域,着力培育现代装配建筑、汽车服务、会计3个市(校)级骨干专业群,形成结构优化、重点突出、内涵先进、资源共享、特色凸显的“2+4+3”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起专业评估、专业认证、行业、企业及第三方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

  2.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构建以教学手段新颖、工作情景再现、信息技术促效等为特征的范本式新形态课堂。深化混合式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网络课程开发、应用和教学信息化整体水平。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探索教学模式创新,校企共同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平台、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网络学习空间,构建智慧教学生态,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参与式学习。

  3.完善课程体系。构建“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专业群共享课程,升级专业课程,建设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积极争创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提高课程培养的迁移能力,适应终身教育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将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纳入专业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牵头开发省级、国家级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和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等。校企共同开发富媒体、立体化、动态化、交互式新教材。

  4.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联合粉末冶金、智能制造、养老护理等行业第三方认证机构合作开发1+ X证书标准,探索率先试点。对接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老年照护、母婴护理、Web前端开发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将证书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设1+X证书考核站、1+X证书师资培训基地。完善课程学分认定和转换管理办法,提高学分互换互认比例,贯通国家“学分银行”,力争成为国家“学分银行”试点学校。

  5.构筑人才贯通培养体系。深化中高职贯通培养,深化与中职学校的“3+2”贯通培养。遴选钢铁智能冶金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4个专业,与4所中职学校开展贯通培养。对接3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开展“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遴选2个专业,探索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力争形成2个可推广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

  二、实施校企深度融合战略,全面提高校企合作质量

  1.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紧紧围绕“六个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目标要求,聚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需求,依托学校牵头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与企业共建3家二级产业学院、10个专业、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3家工匠工坊,构建现代产教融合体系。积极争创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充分发挥各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理事会、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构建常态化多元协同育人机制。校企共建高水平实训基地和工程技术中心,打造国家和省级产教融合平台,形成引领产教深度融合的“莱职方案”。

  2.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共建与运行长效机制,构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校企协同育人。遴选6个专业开展基于“双导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探索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双重教学、指导,引入实体企业实行校企双导师“真做实操”的专业综合训练,以“项目实践”和“轮岗实训”形式分两个阶段开展人才培养,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

  三、实施技术技能积累战略,提升社会服务核心能力

  1.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技术技能成果。打造国际粉末冶金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国内现代中草药开发应用协同创新平台、华北地区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服务特色平台等,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山东江河湿地生态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立“中科济南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院”。建成粉末冶金全产业链绿色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智能(仿真)实训基地、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服务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应用技术成果数量加大,质量稳步提高,服务产业的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校企共建特色研究所,对接“云物大智”技术发展,通过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共同承担技术服务项目等,促进成果转化。

  2.深入开展应用技术研究转化推广。实施“100+”师生同创计划,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组织实施40项以上师生同创项目,加速科技创新成果产出。联合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共建中小微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合作和技术培训。政校行企多方联动,搭建产教融合综合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形成特色科研实训管理运行机制。教师技术服务的制度与政策更加完善,教师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推广的积极性提高,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实质性服务。

  3.积极构建终身教育服务体系。优化学校社会服务资源,实现教师、场馆、平台等资源对外服务专门管理,提升资源运用效能。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建设1个继续教育远程服务平台,上线20门远程服务课程,其中国家继续教育网络课程1门。建设国家示范性职工教育培训基地1个,建设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基地1个。发挥现有培训考核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紧密结合全市“十个方面”重点任务,面向新兴产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企业员工业务能力提升、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康养济南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主动走出去,加强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联系与合作,多层次多渠道开展社会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使命催人奋进,实干方显担当。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将以“三个走在前”为指引,锚定目标,瞄准定位,铆足干劲,奋勇争先,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系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

  □郝金镇 吴修荣

  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挖掘利用好济南红色资源,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牢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充分挖掘和利用济南当地红色资源,始终如一把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思政工作,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探索走出一条红色思政育人的新路子。一、共撰共讲红色思政故事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明的底色。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

  传承好红色基因,就要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种子在学生中生根发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讲故事,不仅老师要讲,而且要组织学生自己讲。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通过实地走访、查阅文献、对比研磨、相互切磋,采访上百人、考证十余家爱国教育基地后写成了《红色故事》一书,为开展故事性思政课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校党委下发了《关于开展“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故事征集、视频大赛活动暨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倡导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寻找当地红色故事,并成立由指导老师结对的创作组。寒假中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对学生一对一对辅导。返校后教师们从每班选出2-3个优秀作品,学校共选出近200篇佳作。思政课教师按照优中选优、精益求精的原则,从中评选出100个作品,结集出版了《“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故事集锦》,并对创作优秀作品的师生进行了表彰,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红色思政教育活动的浓厚氛围。

  在师生共同撰写红色故事的基础上,学校开展了师生共讲红色故事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坚持

  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硬灌输”,让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活力,使学生在情感的升华中感受到了真理的魅力。红色故事《莱芜战役中的中国共产党》获评全国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创新示范案例,思政课教师吴修荣讲述的《走进红色圣地传承红色基因》在山东省首届高校思政短视频大赛中获得优秀奖、学生宋子玉讲述的《鲁南大地播火者——刘之言》在第二届高校思政短视频大赛中获得最佳传播奖。吴修荣同志还在济南市红色故事宣讲中获得了“优秀志愿讲解员”荣誉称号。人民网、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山东教育报对学院开展红色故事教学的典型经验都作了专题报道。二、共建共享红色思政实践基地

  传承红色基因,既要发挥好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用科学的理论教育人、武装人;又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坚持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为做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校与驻济部队、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建设红色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构建起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化红色思政育人体系。在校内,学校建立了点、线、面结合的“室”“廊”“路”“园”“馆”有机衔接红色思政阵地。国旗下的红色宣讲、办公区的红色文化长廊、校园红色思政故事路以及党建主题公园、初心馆、明德园等都成为牢固的红色思政教育堡垒。

  学校还与省市媒体合作建立了高职高专首家思政云平台,投资120万元建设了思政VR实训室,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感受烽火连天红色岁月的战斗和生活,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学校还先后设立了八个校外红色思政教育基地,如中共莱芜县委成立大会旧址——云台山和尚洞、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汪洋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莱芜战役纪念馆以及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等等,这些地方拓展了学校红色校外思政实践基地。同时,在学校和实践基地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些红色故事也进入到学校思政教育的课堂。如中共山东省委临时工委旧址展示的莱芜党组织千里寻党的故事和汪洋烈士壮烈殉国的故事等等,都成为思政课开展理想信念、不怕牺牲教育的经典案例,广受师生好评。三、共挖共建红色思政元素

  传承红色基因,要用好思政课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同时“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挖掘好自身的红色思政元素,做好课程红色思政教学,与红色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学校党委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见》,印发《关于开展课程红色思政案例征集活动》,各个专业、各门课程都积极挖掘蕴含在课程中的红色思政元素。这项活动不仅推动了课程思政工作的深入开展,还帮助思政课教师将课程思政中发现的优秀案例再加工,充实到思政课程的教学之中。在这种相互的交流融合之中,红色思政资源得到了充分挖掘,红色思政元素得到充分利用,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得到了充分彰显。

  学校还抓住建设全国数字校园的机遇,将线上红色资源和线下红色资源有机结合,利用课堂派、优慕课、泛雅平台等教学平台,使网络思政平台变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预热和延伸,进一步提升了红色思政育人效果。

  为保证红色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专门设立红色思政专项科研基金,将党建课题、思政科研课题以及思政教学改革课题统一纳入红色思政专项,实行统一的项目化管理,调动了全员参与红色思政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也为搞好红色思政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

  红色思政故事的讲述、红色思政基地的打造以及红色思政元素挖掘,使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红色思政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逐步扩大,“中国红”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红色已经成为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将乘着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的东风,一以贯之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挖掘用好济南红色资源,把红色故事讲深、讲透、讲活,更好地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为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分别系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主任、教授;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教授)

  发挥专业科研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

  □王家利

  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济南市过去五年工作实践经验与成就,客观分析了济南市面临的机遇挑战,科学谋划了济南市未来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描绘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宏伟蓝图。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努力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作为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的劳动者“最集约化”渠道的职业教育,更应该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开启新的征程,职业教育需要承担新的使命。作为市属高职院校,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有责任、有义务把学习宣传贯彻好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党代会精神落地生根。

  近几年,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主动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不断拓宽服务渠道,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学校连续两轮被评为全市“第一书记先进工作单位”,2人获优秀市派第一书记,2人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攻坚克难好干部”。学习贯彻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就是要以责无旁贷的担当、坚定坚决的行动,勇当“三个走在前”排头兵,发挥职业教育优势,继续以实干实绩助力乡村振兴。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发展动力

  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富民产业,让农业成为创业创富的平台,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大力培养新型农民既是从本源上解决农民素质问题的主要抓手,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将以学习贯彻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依托学校所在区域内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主体,积极在回乡大学生、外来大学生、合作社负责人中选拔培养、培育本土新型职业农民领军人才。加快建设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设施、完善运行机制,积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免费的农业职业教育,为帮扶主体培养一批爱农业、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绿领精英”。

  新时代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重新定义要求从根本上实现其“由身份向职业”的转变,学校将发挥涉农专业优势,加大力度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化素养,提高他们从事现代农业的职业信念、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让新型职业农民感到从事农业有尊严、有保障、有成就,从事农业是一条通过劳动付出就能获得相应经济收益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实现美好人生、通往幸福生活的重要方式。

  农业分工的细化和农民职业的分化催生出多类型现代农业从业主体。对此,学校将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能力培育。对于生产经营型的新型职业农民,以经济管理系为依托,重点帮助其掌握市场分析、投融资决策、品牌建设、市场运营、组织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的能力,培育其成长为“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经营主体。对于专业技能型的新型职业农民,以食品药品系为主体,重点立足于实现从“会种地、会养殖、会加工”到“种得好、养得好、生产得好”的转变,培养其科学化、规模化、精细化的种植、畜牧或农产品加工能力,帮助其成长为“田秀才”“土专家”“技能大师”。对于专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以商务管理系为依托,将对从事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生活性服务主体的培训重点放在服务礼仪、环境优化、电商平台运用等从业知识和技能上。

  依托学校长期合作的农民合作社、生态农业发展协会,学校分期分批组织更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及时了解和发现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到合作社与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技术交流,对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解答群众的疑难问题,指导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种植科学化水平。支持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主动承担培训任务,不断增强农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引导农业产业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展“互联网+农业”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引擎”

  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特色产业提振工程,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高效设施农业,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学习贯彻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助力乡村振兴,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还将在发展智慧农业和高效设施农业上走在前。近几年,学校聚焦应用研发,积极搭建平台,研发成果丰硕,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共承担省、市科研项目376项,累计争取科研经费近4600万元,有1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已成功转化并投入生产。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面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挑战,必须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高效设施农业,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绿水青山的良性循环。2019年学校在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建立了“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博士工作站”“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开发中心”,积极开展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创新和实用技术推广,探索“互联网+农业”,全面提升生态农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互联网+农业”,一方面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数据应用,改造传统生产方式,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与消费者精准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可以实现订单化生产。然而,对于大多农户而言,运用这些先进技术和理念并不容易。比如物联网的遥感遥测技术,数据收集、监控成本较高,对于普通农户是比较难的。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将聚焦助农实践中遇到的难点堵点,总结成功经验,进一步提升技术推广实效。继续利用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充分发挥大数据团队、电子商务团队、遥感团队的作用,完善苗山镇优质农产品大数据库;优化拓展“乡情E购”“we来新农”等电子平台功能,通过线下看样、线上扫码下单的购买方式,为外界提供更优质的体验场景;商务管理系成立电子营销工作室,推进苗山优质农产品营销。同时,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合作,争取在驻地甚至全市推广“互联网+农业”经验,拓宽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及经营者的营销渠道,增加收益。

  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吹响了“勇当‘三个走在前’排头兵,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局面”的冲锋号角。莱职人将继续保持求实、务实、扎实的作风,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按照党代会精神,担负起勇当排头兵、开创新局面的时代重任,做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坚定推动者和践行者,以饱满的热情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实干实绩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系莱芜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药品系副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