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保护,让“老底子”成为软实力“新动能”

2022-05-10 10:03:50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陈炜敏

责任编辑:鞠月芹

古籍保护,让“老底子”成为软实力“新动能”

古籍文创产品。

  提升城市软实力,展现城市的精气神,必须要释放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活力。济南丰富而厚重的古籍资源,就是这种“新活力”之一。

  近年来,我市不断提升古籍保护水平,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为切实发挥古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古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期待更多人持之以恒,发现济南,让更多济南的“老底子”为提升城市软实力作出“新贡献”、提供“新动能”。

  “绢八百、纸千年”,一本从时间深处走来的古籍,其每一页纸张、每一处墨迹,都在无声讲述着最为真实的历史,是可感可触的思想与文化。它们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段被封印的历史。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针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环境、古籍工作的新情况和新要求,提出了推进我国古籍工作的一系列新举措,让承载着几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古籍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拥有众多珍贵古籍,在新时期,这些丰富而厚重的古籍资源,将为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释放新活力、提供新动能。

  摸清家底,7种古籍被收入《国家古籍珍贵名录》,377部被收入《山东省古籍珍贵名录》

  走入济南市图书馆中心馆5楼,古色古香的装修与“古籍与地方文献部”十分相配。这里有阅览室、书库,还有李清照、辛弃疾文献中心。5楼还设有20多个展示珍贵古籍与地方文献的展柜,让读者可以一睹古籍风貌。书库作为古籍“重地”,实现了消防、安防、温湿度、空气净化、防虫蛀等配置一体化和智能化。市图书馆行政负责人王海介绍,市图书馆还制作了600多个防尘防虫、内嵌樟木板的封闭式书橱,为古籍制作订做了11000多个函套,使馆藏一半以上的古籍有了函套的保护,古籍保护条件大大提升。

  王海介绍,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同时开展了1949年以来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古籍普查工作。“经过十多年的普查登记整理,至2021年底,济南市图书馆共普查登记古籍和民国线装书11.5万余册。”

  市图书馆古籍与地方文献部主任裴文玲介绍,普查中也发现了一批珍本、善本,其中明刻本《庄学士集》、明泰昌元年(1620年)闵振业刻朱墨套印本《史记钞》等7种古籍被收入《国家古籍珍贵名录》,《綦图互注扬子法言》等377部被收入《山东省古籍珍贵名录》。

古籍保护,让“老底子”成为软实力“新动能”

修复人员在进行古籍修复。

  古籍地方志、碑帖拓片是济南市图书馆收藏的一大特色。馆藏古籍方志近千部,其中山东省的地方志有226部,历代碑帖拓片也藏有2000多件。另有建馆以来购买、再造的新版古籍和再造善本等古籍资源。另外,济南名人文集也占有重要地位,除了李清照、辛弃疾文献中心的馆藏,还有张养浩、李攀龙、王士禛、朱缃、王苹、马国翰等济南名士的文集。

  市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省古籍保护中心的认可,2009年市图书馆被评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影印再版让古籍走进千家万户,为提升城市软实力作出贡献

  古籍的生命和价值在于传承,而非束之高阁。市图书馆结合地方文化建设需要,重点对馆藏古籍和民国时期的济南地方文献进行再生性保护,这也是市图书馆多年来着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

  裴文玲介绍,最初进行再版的是《济南快览》和《济南大观》这两本上世纪早期出版的济南地方文献。再版时,探索性地将这两部书进行标点整理,采用横排方式出版。“这一出版方式虽然读起来较为简便,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因为需要水平较高的专家校核标点,成本大,耗时长,最主要的是不能保持文献的原貌。”

  考虑到利用这部分文献的人以高校师生等研究型读者为主,在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后,市图书馆最终确定了对馆藏古籍、民国地方文献采用影印再版的方式。为了保存文献的原貌,采用仿真影印的方式重印再版,其版框、行款、文字等均保持“原汁原味”。既能将这部分文献化身千百,永无失传之虞,又可广泛传播,便于披览研读,从而达到“继绝存真、传本扬学”的目的。

  到目前为止,市图书馆已影印再版了《趵突泉志》《历乘》和《华泉先生集》等51部文献价值较高的济南地方文献。

  为弘扬传统文化,让济南的古籍文献为更多人所利用,促进古籍文献的传播与流传,近年来,市图书馆将整理再版的《历乘》《齐乘》《趵突泉志》等2000余册、价值百万余元的再版文献无偿捐赠给济南大学图书馆、省图书馆、市博物馆、市考古研究院以及区县图书馆等古籍收藏单位。而且,这些古籍的电子版都可以在济南市图书馆的官方网站上免费查阅。

  “希望将这些珍贵文献大力推广,深深植根于广大群众的精神血液中,推动书香泉城建设,为建设文化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在古籍再版的基础上,伴随着全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的开展,市图书馆的文创工作也开展起来。2017年,市图书馆成为全国37家副省级以上图书馆文创试点单位和全国图书馆文创联盟创始成员馆之一。从馆藏古籍文献中,经过层层挑选,共选出47种特色古籍、碑帖拓片、字画作为文创产品开发的素材,到目前为止,共开发文创产品100余种。

  城市软实力植根于以古籍为载体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期盼着更多的济南学人,从济南文献出发,持之以恒,发现济南

  济南市考古研究院院长李铭表示,考古工作离不开古籍,特别是济南地方志、济南金石录等古籍的帮助,很多历史人物生平、历史事件、城市变迁等,可以在古籍记载中寻找线索。而且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证明的过程,其发掘成果可以反证史书,或补齐史书记载缺漏。

  李铭介绍,1998年,在燕翅山山腰上发现一座明代墓葬,经考古人员的抢救性发掘,认定此墓为明代济南郡王高唐王及王妃的合葬墓。这一点正与地方志相关记载相互印证。

  “传承城市文脉,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实实在在的工作。”李铭说,古籍再版工作给我们留住了可靠的、有依据的历史记忆,对社会、对城市都非常有价值。

  济南文史专家侯林是市图书馆古籍与地方文献部的“常客”,为了查阅相关资料,侯林曾“像上班”一样,天天到市图书馆5楼报到,“这些古籍对从事济南历史文化研究的人帮助很大”,侯林表示。

  侯林从事济南历史和泉水文化的研究几十年了。从济南的地方府县志里、从明清文人别集中,侯林经过“大海捞针”一般的艰难搜集与筛

  选研究,相继出版了《济南名泉史话》《济南泉水诗补遗考释》《济南园林六十家》《芙蓉街芳华摭拾三百载》等济南历史文化研究专著,他参与编校的《济南泉水诗全编》一书,也将于下月出版。

  城市软实力就植根于以古籍为载体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在那些发脆变黄的古籍里乃至当今电子书库里的济南历史文献资源,因为种种原因,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有的还一直处于‘沉睡’状态。”侯林表示,他期盼着更多的济南学人,从济南文献出发,持之以恒,发现济南,发现济南的历史文化蕴藏,“那是一个无限宏大的宝库”。

  王海透露,下一步,市图书馆将争取主管部门和财政方面的支持,将11万余册古籍和民国线装书分期分批进行数字化,方便市民查阅利用;另外,将馆藏1万多张(册)碑帖拓片进行整理研究;还将改造古籍库房,改善古籍存放条件。

  我国古籍保护事业迎来发展重要机遇,会有更多喜欢这个工作的年轻力量加入到这一行业

  在济南,除了济南市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山东博物馆等都从事着古籍相关工作。我省还有专门从事包括古籍在内的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有关工作的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

  在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工作的马晓钰2020年进入古籍修复领域工作,科班出身的她已经在不同项目中修复过70余件地契、6册近代文书、1册民国手写凭证原本、30余件不同类型证书档案,以及清初古籍1册、家谱3册等。

  “古籍修复包括修复前的记录,版本及破损情况、拍摄修复前照片;分析检测;制定修复方案;备料、染配补纸;拆书;修补残缺,喷水压平;折页、修剪补纸;齐栏;装订等十几道工序。”马晓钰介绍。

  去年,一沓待修的古籍来到马晓钰手上,“拿来的时候是散页装在盒子里,纸张强度较差,重度病害,修复后要满足展陈、阅览、保存的要求。”就像面对一位重症的“病人”,马晓钰先分析了古籍的“症状”:受潮导致粘连,纸张性能较差,难以打开,无法翻阅;纸张性能及晕色情况导致修复过程中无法大量用水;纸张性能及受潮情况致使污渍、灰尘侵入纸张纤维,难以去除;夹带着十张红色夹签,散落且破损严重。熟悉了“症状”,马晓钰“对症下药”:结合干揭、蒸揭、夹揭的方法来拆揭;制定了先托纸加固后修补破损,尽最大可能保留书页上的信息;制定了做成册色单片的修复方案,统一形式保护起来,也便于翻阅。

  “古籍是我们中华文明珍贵的物质遗产,保护典籍就是保护中华文脉。古籍修复是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利用的基础,只有做好古籍修复保护工作,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文化遗产。文化瑰宝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历史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传承,我认为是从事修复事业的意义所在。”

  马晓钰也十分关注《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这说明了国家对于古籍及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也是我国古籍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新生代古籍修复工作者,深受鼓舞,同时也深感重任在肩。我们也会紧跟国家政策方向,完成古籍修复工作者的使命,更加积极思考如何提升我们的古籍修复能力与技术,抢救治疗更多的古籍文献,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而古籍是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其保护利用关乎文化自信的建立和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古籍是构建地域文化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古籍进行研究、利用,对于传承城市文脉、增强城市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市具有重要意义。

  (本组照片均由本报记者崔健摄)

作者:陈炜敏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