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昊居地“江水”为嬴汶考析

2022-05-19 06:10:44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王浩

少昊居地“江水”为嬴汶考析

少昊像

  □徐祥法 刘家文

  少昊为上古时代传说中的五帝之首,也作少皞,被后世尊为“大华夏显宗康皇帝”或“白帝”,是远古时期东夷文明部落首领。在位期间,因修太昊之法,被尊为少昊。他设工正、农正,分别管理手工业和农业,以发展生产。同时还订立度量标准,并观测天象,制定历法,发明乐器,创作乐曲,以鸟命官。其德行极高,是华夏文明的创始人之一。

  《帝王世纪》云:少昊帝名挚,字青阳,降居江水,有圣德,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这些文字,为后人简单勾勒出了少昊的生平履历,从中可以看出,“江水”乃少昊广施“圣德”之地,是其后来成就辉煌伟业的根基。至于“降居”一词的含义,从字面上理解,为贬谪迁居之意,古籍所表达显非此意。有学者认为是黄帝分封少昊到江水之地为诸侯,有学者认为是降生居住于江水之意。笔者趋向于后者。广西师范大学的甄英军先生《关于“降居”“辨秩”与“五帝”》一文论证“降居”当释为“神性的出生或受天命而生”。不管是哪种情况,少昊曾居于江水之地,是没有异议的。

  对于少昊降居“江水”之所在,自古以来有很多个版本,有岷江说,有长江说,有汶水说,有沂水说……不一而足。那么,少昊“降居江水”之“江水”到底在什么地方?

少昊居地“江水”为嬴汶考析

宋代罗泌《路史·国名纪》关于少昊后嬴姓国在莱芜的记载。

  ●从古籍记载分析,“江水”在泰山以东汶源地带

  《史记·殷本纪》记载:古禹、皋陶所居之地“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史记·封禅书》:江济河淮“四渎咸在山东”。此“山东”指河南西部的崤山以东。这里“四渎”的方位是以当时商汤居地为中心坐标来说的。《孟子·滕文公下》:“汤居亳,与葛为邻。”商汤居地“亳”在河南商丘,古济水在其北(黄河改道后济水河道被黄河占据),河水(黄河)在其西部,淮水在其南,这些都没有异议。至于江水,有人认为是长江,这就令人费解了:长江在淮河以南,既然“南为淮”,又何言“东为江”?也有人认为是岷江,而岷江在四川一带,显然不会在“山东”,更不会是“东为江”之“江”。因此,此“江水”在“亳”东部的泰山附近,那么泰山附近大河除却“北为济”的济水、“西为河”的河水(黄河),只有源于莱芜的大汶河。

  “江”近泰山。《山海经·东山经》:泰山“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江。”环水,古水名。《水经注》卷二十四:“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南流历中下两庙间。”环水即泰安梳洗河,源于泰山中天门下,入泮汶河,最后流入大汶河。毫无疑问,“东流注于江”的“江”,乃今西流的大汶河。《水经注》又云:“《山海经》曰:环水出泰山,东流注于汶。即此水也。”郦道元将《山海经》“东流注于江”改为“东流注于汶”,或许他认为“江”为“汶”之误,也可能他意识到古“江水”即“汶水”,为便于理解而有意改之,但《山海经》“东流注于江”之“江”即“汶”没有异议。

  “江”近艾陵。《韩非子·喻老》说艾陵之战:“越王入宦于吴,而观之伐齐以弊吴。吴兵既胜齐人于艾陵,张之于江、济,强之于黄池,故可制于五湖。”意思是说,越王做了吴国的官,劝说吴国讨伐齐国,以此削弱吴国的力量。吴兵在艾陵打败了齐国,势力发展到了江、济一带,又在黄池盟会上逞强,因此可以控制五湖。艾陵之所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哀公十一年》曰:艾陵“即艾邑,在莱芜县东境”。拙文《“艾陵之战”战场考》(见本报2021年6月11日)论证了艾陵在莱芜区东北的常庄一带。上文中“济”为齐国境内的济水,“黄池”为宋国首都,在今河南封丘,“五湖”是指今鲁西南的东平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张之于江、济”的“江”,有人释为长江,诚如是,则吴国本在长江流域,何言打败齐国后势力扩张到长江一带?《国语·吴语》:“吴王夫差既胜齐人于艾陵,乃使行人奚斯释言于齐,曰: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遵汶之上,不敢左右,唯好之故。”可见,《韩非子》“张之于江”、《国语》“遵汶之上”的“江”与“汶”是同一条河流,艾陵之战就在汶水流域,那么,“江水”就是今天的汶河。

少昊居地“江水”为嬴汶考析

《中国历史地图集·春秋》对嬴汶河的标注。

  ●今嬴汶流域,仍有“江水”之名

  今莱芜区嬴城遗址附近嬴汶河畔有江水村。对于该村村名的来历,有两个传说。其一:唐末兵乱,赵氏女同嫂李氏避兵乱。行久而渴。人馈浆水,其嫂饮之,赵氏女不受,覆之地,遂渴死。后人因名此地为“浆水沟”。其二:唐王兵马由北向南行进,天旱酷热,大军口渴难耐,见前面路边一大柏树下,有一卖豆腐的老妪,其豆腐筐下一小砂锅盛满浆水,兵丁上前讨要,待其喝足后再看,砂锅内浆水丝毫未减,唐王感念,因赐“浆水沟”之名。

  对于一个流传久远的古地名,后人不知其来历,便附会以传说,这司空见惯。江水村以传说释村名来历即是如此。其实,江水村应因古“江水”而得名。诘难者或许会问:汶河畔有村庄无数,为何单单该村因古“江水”得名?我想原因有二:一是此地为最接近嬴汶河源头的古人类聚居点,可称“江水”之源,在整条江水极具代表性;二是此地近时为“大都市”的古嬴城,且为古齐鲁通道的一个重要关隘,人流量广,以古水名命名的村名得以沿袭。

  ●蜀地岷江“江水”“汶水”等别称源于山东

  四川省的岷江亦有“汶水”“江水”“汶江”之别称,与山东境内的江、汶有何关系?

  商代甲骨卜辞中多有“蜀”之记载,如“蜀受年?蜀不其受年?”(《殷墟文字乙编》5082)、“癸酉卜,囗贞,至蜀,亡祸”(《殷墟文字乙编》1811)等等,说明蜀地在商朝控制范围内,未远至四川。

  四川的三星堆文化与东夷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太阳崇拜、以鸟为图腾、以牙璋为礼器等等,都显示出古蜀文化与东夷文化的内在联系。潮州市非遗保护中心黄锦树《三苗、蜀五王三星堆特殊青铜器考析》认为:“约在5000多年前,东夷太昊、少昊和蚩尤三部落联盟,经过在涿鹿败于华夏族黄、炎联盟后以及尧时迁其裔于三危的渐徙入蜀,……成为古蜀国的主体民族。”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先生《卜辞中所见殷代之农业》一文认为:商代蜀地在泰安一带,“盖北自今之泰安,南至汶上,皆蜀之疆土。”泰山学者周郢先生《泰山古“蜀”觅踪》认为,“‘蜀’最早并非发祥于四川,而是源出于东方的泰山一带。……关于蜀族源起,清人朱曾右,近人蒙文通、胡宣厚,今人李学勤等学者多有探讨,大都认为这一部族发祥于东方,如李学勤先生认为:周原卜辞中的‘蜀’即在鲁地”。人迁地名随,这在历史上并不鲜见。岷江有“汶水”“江水”“汶江”之别称,盖为东夷人迁居蜀地后将水名带至此地之故。

  ●少昊“降居”之“江水”为嬴汶

  从诸多史籍资料上看,古代山东的“江水”乃泰沂山区诸汶的泛指。那少昊所居的江水具体是何处?许慎《说文·女部》:“嬴,少昊氏之姓。”谯周《古史考》:“少昊氏,嬴姓。”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其族也。”宋代罗泌《路史·国名纪》:“穷桑(少昊建城邑之地)氏,嬴姓。”宋代郑樵《通志·氏族略》称:“居于姚墟者赐以姚,居于嬴滨者赐以嬴。”郑氏又言:“嬴,地名也。杜预云:泰山嬴县。唐并入兖州博城,博城今奉符。以所居于嬴,故因生以赐姓。”少昊氏为嬴姓,而莱芜古嬴地,是由嬴姓转化而来的唯一可考的古地名,“居于嬴滨者赐以嬴”推断,少昊所降居之江水,当为莱芜区境内的嬴汶流域。

  少昊生活的时代为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时期,迄今为止莱芜境内已发现嬴城遗址、汶阳遗址等多处该时期遗址。这些未经考古发掘的遗址中,不仅有反映贵族权威的陶玉礼器,尤为重要的是,有人曾在汶阳遗址发现过大量鸟喙形鼎足,这在其他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是极为罕见的。我们知道,少昊名鸷,鸷是鹰类的猛禽,在此地发现与氏族首领名字相符的图腾崇拜的器形,可以证明少昊族在这里留下的足迹。

责任编辑:王浩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