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大河奔流的历城长卷

2022-09-08 11:40:49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 沙文婧 通讯员何树亮 陈静 毛小妮

责任编辑:李欢
擘画大河奔流的历城长卷

 黄河盖家沟“直角弯”

擘画大河奔流的历城长卷

柳子戏传统剧目《打芦花》

擘画大河奔流的历城长卷

摩托车上的第一书记李洪文

  黄河自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发源,奔流向东,穿峡越谷,注入渤海,灌溉了沿岸土地,养育了中华文明。自古以来,黄河多次改道,造成洪灾泛滥,华夏儿女因势利导、治河防灾,在顽强抗争中塑造了民族品格。

  黄河深深地影响了沿河区域,这些区域也因黄河而书写了生动的历史,留下了丰厚的文化。

  历城就是一个被黄河深刻影响的地方。黄河在济南走出八道急弯后,在盖家沟形成一个近乎直角的大弯,完成了第九道急弯,随即东流15.9公里,走完历城段。历城人民既受黄河滋养,又与黄河抗争,书写了源远流长的文化长卷,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大河变迁交相辉映。

  黄河孕育滋养首邑文化灿烂

  历城素有“齐鲁首邑”之称,自西汉初设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和黄河文化的滋养,历城自古以来文化繁荣、名胜名人众多。

  春秋时齐国大夫鲍叔牙,西汉著名外交家、请缨报国出使南越的终军,南宋豪放派词人、抗金将领辛弃疾,元代政治家、散曲家张养浩,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攀龙……文化名人层出不穷,积淀了历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浩瀚的历史进程中,名士乡贤的家国情怀,为政清廉、崇德向善的精神,凝聚成历城文化之“魂”,被代代歌颂、传扬,也化作缕缕春风,涤荡人们的心灵。

  历史忠臣逄丑父。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二年(前589年),齐晋交战,齐顷公亲率大军在今济南北马鞍山下与晋军进行决战,结果大败。齐顷公被晋军追逼,“三周华不注”,幸得大臣逄丑父与之更衣,才趁机逃脱。为了宣扬逄丑父忠贞救主的行为,人们在华阳宫内建造忠祠,它成为历城的一张特色名片。

  天下至孝闵子骞。闵子骞十岁丧母,其父续弦。继母做冬衣,给亲生儿子絮棉花,给闵子骞装芦花,棉花看着薄其实暖,芦花貌似厚却难挡寒。冬日,子骞和弟弟随父乘车出门,途中风雪大作,弟弟眉开眼笑赏景为乐,子骞则蜷坐一团瑟瑟发抖。其父疑其作状,恨其不争,怒用鞭打,袄烂花飞,其父这才明了真相,愤然休妻。子骞跪求父亲:“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后母也改过自新,一家人和睦起来。山大路街道有效结合驻地闵子骞孝文化传统,充分发掘孝的人文内涵,打造“孝行故里、廉以自立”孝廉文化品牌,高标准建设孝廉文化基地,多维度、立体化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培育形成崇廉尚洁、廉荣贪耻的新风正气。

  清正廉洁房彦谦。房彦谦18岁担任家乡齐郡的主簿,40岁时被郡守举荐进京做监察御史,后迁为河南长葛县令,在全国官员考核中,因其清正廉洁,被评为“天下第一”。当他离职高升之时,地方百姓拦路挽留,并为其立碑颂德。房彦谦一生为官,所得俸禄大多周济朋友百姓,以致“家无余财”。他曾对儿子房玄龄说:“别人皆因仕而富贵,我独因为官而贫困,我遗留给你们的,只有‘清白’二字。”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曾书丹《房彦谦碑》,虽年代久远,石碑字迹剥蚀颇甚,但房彦谦的一生清廉却清晰可见。

  治黄楷模陈汝恒。光绪十一年夏季,陈汝恒奉命勘修章丘以下顺河大堤七十余里,不料河水暴涨,在齐东县上游距县城二十里的萧家道口漫溢,冲决河堤八十余丈,治理工程浩大,堵口合龙之时,水流湍急,情势危险,众人正惊慌失措,陈汝恒一跃跳入水口,人们随其跳入,其他人则趁势打桩填物,合龙才得成功。后来齐河南店子出险,陈汝恒作为三游河工总稽查,首先将该地居民迁至北店子,建棚舍予以安置,并增修斜堤一道,长八里,人称八里堤,令济南长期受益。

  2003年春,历城境内大辛庄遗址甲骨文的出土以及龙山文化时期黑陶的发现,更加折射出历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大辛庄遗址是一处集居址、手工业作坊、礼仪中心和墓地于一体的大型商代遗址,在商代考古与历史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历城区以保护、阐述、展示、传承大辛庄遗址价值为核心,高标准推进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着力打造文化新地标。

  稼轩故里是历城珍贵的城市名片。为做大做强辛弃疾文化品牌,历城区成立了稼轩文化交流协会,设立稼轩故里文化讲堂,全国稼轩文化城市联盟正在策划中。

  同时,历城区因地制宜盘活文化资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工艺进行创意挖掘、活态传承,打造一张张闪亮的文化新名片,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落地开花。将传统木偶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编创木偶剧《少年闵子骞》、《少年辛弃疾》;以黄河泥作为创作原料,开发黄河澄泥印章,多次被外交部礼宾司作为国礼采购,走出国门,把黄河故事讲到全世界。

  先烈许党许国写就红色篇章

  滔滔大河,蜿蜒九曲。黄河磅礴雄伟的气势、勇往直前的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品格。

  历城是红色热土,这里的革命斗争史波澜壮阔、功勋卓著。在历史洪流中,无数历城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为抗日事业、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山东党组织的发端地,也是山东党组织早期主要的活动地区,许多革命先烈曾在历城留下足迹。早在1920年,王乐平、王尽美、邓恩铭等就开始在原历城县城传播马克思主义。历城人鲁伯峻于1925年5月组织成立了中共历城北郊支部,并发动工人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历城共产党人先后建立了县支部委员会、地下县委、章历齐工委、济王工委、历城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三十七中队,创建南部山区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历城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踊跃参军支前,先后配合华东野战军打赢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为解放济南作出了重要贡献。

  著名烈士李敬铨就是以身许党的革命先驱。1923年,李敬铨到日本人创办的青岛大康纱厂担任粗纱技师,结识了时任中共青岛党组织负责人邓恩铭。1925年,李敬铨等组织青岛纱厂大罢工并迫使厂方答应了改善工人待遇等5项条件。1930年7月,李敬铨组织成立中共济南特委,并组织领导了鲁丰纱厂、电灯公司、津浦铁路济南大槐树机厂工人的斗争。由于被叛徒出卖,1931年1月,李敬铨被捕入狱,面对敌人多次严刑拷打,他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气节,同年4月5日,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

  军政兼优的烈士侯筱章在师范读书期间接触了革命思想,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抗日战争开始后,年仅十六岁的侯筱章弃学从军,奔赴抗日第一线。从连指导员到营党总支书记、教导员、县大队政委、县委书记,始终兢兢业业,赤胆忠心,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完成党的战略任务奋斗不止,牺牲时年仅24岁。受侯筱章影响,母亲把他的兄弟姐妹及侄女先后送入革命队伍,大哥在与敌战斗中牺牲,妻子和小儿子被敌人逮捕杀害。侯筱章一家为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遗迹,历城县府、神武革命烈士墓、田庄惨案遗址、宅科惨案遗址、灵鹫寺战斗遗址等,不仅为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广泛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和干事创业激情,激励人们奋勇前进。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历城区实施分类保护利用措施,已形成建、管、用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

  历城区高度重视红色文化挖掘弘扬,建设5000平方米的历城党史教育馆,推出红色文化宣讲团名单,举办“喜迎二十大”红色主题美术精品图片展、《济南红色街巷》展览,拍摄大型红色纪录片《历城画卷》《致敬老兵》,以及公益短片《我是一个兵》等,以声、画、图文、视频等形式,讲述百年历史风云,让红色文化以更生动的形式来到人们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坚持创新发展奏响时代强音

  在历城人民心里,黄河不仅是一条地理的河,还是一条精神的河、文化的河,奔腾的黄河塑造了历城人民坚韧不拔、奋勇前行的精神,也锻造了干事创业、创新发展的历城品格。

  翻开《济南市志·济南市大事记》,记载:“1964年10月,济南市在沿黄盐碱涝洼地利用黄河水改种稻田试验成功。”文中所指,就是当时首创沿黄稻改典范的药山人民公社。1964年,历城县委大胆选择自然条件较差的药山、丁太鲁、姬家庄、河套圈、七里堡等5个大队1.8万亩为水稻试验区,在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5个大队1.8万亩水稻喜获丰收,单产稻谷均在300斤以上。历城县“药山稻改”取得成功并由此推广至全市和全省沿黄地区。

  进入新时代,历城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完善现代化防洪体系建设,加强沿黄区域生态监测、湿地保护和污染治理,塑造集防洪护岸、水源涵养、生物栖息等功能为一体的黄河生态风貌带。齐鲁科创大走廊、超算数字经济创新圈,融创文旅城、水发集团、力诺集团等文旅、科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历城成长起来,正成为引领历城未来的战略高地。

  华山街道作为历城区沿黄街道之一,充分挖掘片区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利用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坚持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将片区塑造为“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近人、旅游配套完善、生活舒适便利”的城市综合体。街道做好鹊华文化与黄河文化结合文章,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塑造了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华山精神”。曾经被大家认为“脏乱差”的地方,现在山水相映,再现“鹊华烟雨”胜景。

  荷花路街道大力发展现代都市精致农业及文旅产业,加强黄河沿岸齐鲁样板村建设,加快推进“江北水乡·水美乡村”项目进度,在黄河淤背区建设堰头郊野公园、石济客专郊野公园,成为泉城市民新的假日休闲“打卡地”;策划黄河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恢复万亩良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历城模式;启动高端水稻种植项目,引来成群白鹭在示范田栖息繁衍,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田园画卷。

  如今,沿着黄河一路走来,映入眼帘的这一幅幅绝美的田园画卷,形成了一条绵延不断的绿色生态走廊。

  此外,历城涌现出芦南村党支部书记贾虎平、摩托车上的第一书记李洪文、南全福社区党委书记江英茂等一大批乡村社区致富带头人。

  芦南村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办事处最南端,四面环山,曾是出了名的深度贫困村、自然灾害村。2014年,贾虎平接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做好党建、山水、土地“三篇文章”,持续开展封山造林,修建郊野公园,拆除旧村建设新区,成立专业合作社,引进企业落地云台山田园综合体,蹚出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企业”三位一体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子,奏响了山乡巨变的新乐章。而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美丽芦南画卷正徐徐展开。

  历城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以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为原型,编创吕剧《扶贫路上》《夫唱妇随》《三上门》《养羊风波》和山东琴书《爱心芸豆》等作品;将“泉”“廉”元素有机融合,开发“泉立方”印章、“清莲”盘纸等文创作品;策划“海纳百川,鱼跃龙门”等6条研学游线路;开展沿黄文学采风创作,以黄河主题推出绘画、摄影、诗歌、散文等文学艺术精品。

  今天的历城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的崭新征程,黄河文化正在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历城区纪委监委将继续把推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作为重要工作,督促各单位扛牢政治责任,完善制度机制,展示地域文化,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让黄河文化真正“活”起来,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历城强音。

作者: 沙文婧 通讯员何树亮 陈静 毛小妮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