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小哥传承老手艺 打磨出“豆腐王国”

2022-09-21 10:25:56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鞠月芹

  在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茶业口村,一说起“豆腐小哥”,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几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他毅然放弃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选择回乡创业,在传承老手艺的同时,也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他就是李记隆乾诚酸浆豆腐第七代传承人李硕。

  2018年,即将大学毕业的李硕在青岛实习,一次机缘巧合,他在青岛上合峰会上看到,“王哥庄花样大馒头”登上了国际舞台。同行的大哥拍着他的肩膀说:“哎,李硕,你家不是豆腐世家吗?你们家的豆腐若是也能走出国门,荣登国际舞台,你哥我就跟着你干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硕心想,家里六代人都做豆腐,虽然在青岛就业很好,但家乡的豆腐更需要他来传承,于是他便决定回家做豆腐。

  “人家孩子都往大城市跑,你却回来做豆腐,我白供你上大学了!”“做豆腐又累又不挣钱,你回来做豆腐干啥?”没想到,当李硕跟家里人商量时,却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李硕迟疑了,到底要不要返乡创业?要不要传承这门老手艺?正当他难以抉择时,奶奶把他叫到屋里,对他说:“孩子,你要是想干,奶奶就支持你。咱家几代人都做豆腐,养活了咱一家人,十里八乡的村民都喜欢吃咱家豆腐,丢了这门手艺怪可惜。”听了奶奶的话,李硕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李记豆腐”传承下去,做大做强,把这门老手艺发扬光大。

  说干就干,可一腔热血也难过“手艺关”。要想做出好豆腐,需要晚上10点起来泡豆,12点开始准备做豆腐,每到最关键的点豆腐环节,李硕却屡屡受挫,一直点不好。“记得有一次,因为半夜起床,精力不集中,滚烫的浆水一不小心浇到了手上。我一气之下,扔了舀子,一边冲着凉水一边偷着抹泪。”李硕回忆说,当时,他不断地问自己:是不是选择错了?是不是根本不是做豆腐的料?那一刻,他沮丧极了,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

  这一切都被他奶奶看在了眼里,她拉过李硕的手,心疼地说:“孩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更做不出好豆腐。”她弯下腰,掏出所有的柴火,仅留下火炭,边搅拌边下入酸浆,三四分钟后,一锅热腾腾的豆汁变成了雪花状的豆花,不停地在锅里冒着泡。随后,奶奶重新点火烧锅,白色豆花中的浆水逐渐泛起了淡黄色,一锅香嫩无比的浆豆腐就点好了。看着奶奶那双多年来早已被酸浆腐蚀出一道道裂纹的手,李硕再次坚定信心要做好豆腐。他认真研究选料、破豆、泡豆、磨豆、过滤、煮制、点浆和压包等工序,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终于做出了“奶奶的味道”。

  就这样,李硕沉下心来做豆腐,一做就是4年。他用“柴火”烧出烟火味,用“诚心”做出老味道,并以其零添加、纯绿色、口感嫩、有嚼劲的特点,让“李记豆腐”在莱芜家喻户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豆腐销量从每天五六十斤上升到现在每天2000斤左右。李硕家的豆腐先后被评为区级非遗、莱芜名宴、山东名吃,他也先后获得“莱芜青年先锋”“济南市乡村振兴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95后”创业青年,李硕不仅把这门老手艺传承了下来,还带领乡亲们一起过上了好日子。他通过“公司+合作社+作坊”的模式,发展合作豆腐坊40余家,城区合作供应超市10余家,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66名,辐射带动12个村居,近万人受益。今年,他又承包了30亩荒山,兴建田园综合体,发展豆腐产业链,建起了豆腐文化展览馆。“我一定要将做豆腐这门传统老手艺,变成乡村振兴好项目,美食传承大产业。在新的长征路上,留住传统手艺的根与魂,贡献青年一代的传承力量。”他信心满满地说。

  (本报记者刘然)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