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黑科技”如何赋能公共资源交易 ——记者探访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新场所

2022-11-01 11:11:13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王希涛

责任编辑:王浩

  这里有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的“大脑”中枢;这里有全国首次启用的四人不见面开标舱;这里还有多个远程异地评标室可实现常态化“云上评标”……

  10月8日,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新场所正式启用,如今运行已20余天。新场所有哪些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黑科技”呢?记者走进中心发现,智慧化、智能化元素无处不在,接下来为您一一揭晓。

  “足不出户”实现市域一体化智能管控

  记者首先来到位于中心大厅西南方向的市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协调调度平台。透过全方位无死角的玻璃门墙,可清晰看到大屏幕上的视频画面。

  “这里是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的‘大脑’中枢,可同时为48个交易项目提供电子监管、见证服务和技术支持。”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平台以3D模型对市域内交易场所、设备进行刻画,实现全中心智能化设备统一调度、信息发布统一管理、场地资源统一安排、人员统一管控、业务信息统一管理。

  据介绍,通过该平台可将国家、省、市三级交互数据,市、县两级项目信息和28套智能管控系统进行统一汇总。“犹如一条条神经接入大脑中枢,再通过综合调度中心进行处理、分析,实现全市交易业务、交易场所、专家资源集约化、智能化、规范化协同管控。”工作人员说,各行业监管部门和中心业务处室可通过该平台实时查看交易进展和进度,实现线上监督和电子见证,并通过坐席前的“ip呼叫终端”及时进行交流,为交易项目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有力保障。

  启用全国首个四人不见面开标舱

  在探访过程中,位于中心大厅西北方向的12间“白色小屋”引起记者的关注。每个小屋均配置了智能门禁、工作台、电脑、摄像头等开标直播设备。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目前全国第一个启用的四人不见面开标舱,在此可实现招标人和投标人不见面开评标。”

  据介绍,近年来受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转型及疫情影响,不见面开标已成主流。在转型过程中,中心发现如今的交易过程对开标厅需求日益减弱,过去少则两三个小时、多则几天的开标环节,现在最多几十分钟即可完成,开标厅长时间闲置,造成无谓浪费。在新场所建设过程中,中心开拓思维、创新理念,采用先进技术,整合科技成果,创造性提出“不见面开标舱”概念。通过一体化设计满足开标所有条件,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也极大节约了空间。

  据了解,该不见面开标舱可移动,不仅可以提供封闭式专属空间,还配置了低噪声新风系统,减少舱室内外声交互,保证开标过程中不受外界干扰,有利于主持人远程直播以及设备录音。代理人员通过开标舱内的电脑登录进行在线开标,整个开标过程实时监控,满足监督监管要求。

  “坐在里边非常安静,仅仅十几分钟就能完成在线开标、在线互动等一系列开标操作,感觉新潮又给力。”现场采购人王女士说。

  常态化“云上评标”省时又省力

  探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在评标区还设置了8间远程异地评标室,实现全程“云上”开评标。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这个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内,具有投标企业资质业绩“链上”验证,省内外专家“云上”沟通、“线上”评审、在线打分等功能。同时,采用环境监控、人脸监控、电脑录屏和音频对讲“四合一”技术手段,系统自动记录评标专家的每一步操作,共同完成项目的评标工作,确保交易全程留痕、可查可溯、公开透明、规范高效。

  据悉,目前中心设置异地远程评标室8间,配置异地评标设备49套,已与西安、大连、成都等省内外多地开展了远程异地评标,丰富专家资源,有效防止围串标,实现了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

  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前不久闭幕的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宏伟蓝图,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借着新场所启用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实施全区域智能管控、全流程智优服务、全方位智慧监管、全时空智联平台、全生态创新发展等手段,立足“公共服务”职能定位,聚力争创黄河流域极具影响力交易平台、全国一流智慧化平台、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全办成·更简‘易’”品牌三个目标,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积极贡献。 (本报记者 王希涛)

作者:王希涛

责任编辑:王浩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