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健康,他们从不“缺席” —— 春节假期医护人员坚守岗位纪实

2023-01-24 07:18:07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邱天 时伟 赵倩

责任编辑:李欢
守护健康,他们从不“缺席” —— 春节假期医护人员坚守岗位纪实

  阖家团圆,亲友相聚,是春节永远的主旋律。有这样一群人,不分昼夜,日夜辛劳,坚守“医”线,用责任和担当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保障24小时不间断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他们放弃与家人的团聚,舍小家为大家,用大爱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他们忙碌的身影,成为节日里最温暖的风景。

  新年第一天坚守生命救治一线

  “患者是一名60多岁的女性,已做CT和血液检查,确诊胆囊炎,现在有病床吗?”1月22日,农历新年第一天,一大早,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庄伟正拿着电话和消化科联系患者转运病房的情况,她语速极快,生怕耽误一点时间。“可以接收,把病人送过来吧。”听到肯定的回复,庄伟终于松了一口气。

  安排胆囊炎患者转运病房后,庄伟又快速投入到下一个患者的治疗中。“这几天,很多患者病情转危为安,病情恢复到比较稳定状态,能出院的都赶在年前出院回家团圆了,现在急诊留观病房还腾出了几张床位,”庄伟说,“但是ICU还是满床状态,重症患者的病情还是让人揪心。”

  “患者的病种也有变化,肺炎患者的数量回落不少,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等慢性病的患者数量上来了。”庄伟告诉记者,“非新冠相关的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也市妇幼保健院产房医护人员一起迎接新生命的到来。(邱天摄)增多了,这跟往年同时期的情况差不多。”

  这个春节,庄伟继续选择就地过年,今天完成一天工作后,庄伟将返回济南的家中和爱人、孩子团圆,等待这个假期里下一个值班日的到来。为了保证春节期间医护力量的充足,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部分医护人员像庄伟一样,放弃回老家和老人团圆,留在工作岗位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宁愿医院尘土生,但愿苍生无疾病。”庄伟说,“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平平安安。”

  产房医护人员守护一线迎接“兔宝宝”

  1月22日00:02,24岁的胡女士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顺产一名女宝宝。这是该院产房新春迎来的首位“兔宝宝”。

  “孩子踏着零点的钟声来到这个世界,正是我所期盼的。”胡女士属兔,也想要一个属兔的宝宝,结果如她所愿。1月21日,她被推进了待产室,因有妊娠合并高血压,她被赋予“黄色”管理,也是产房的“重点保护对象”。因此,产房值班医生李俊敏和助产士团队组长于新、助产士郭素梅以及其他值班人员都来到胡女士床前为她加油鼓劲儿。

  随着“哇”的一声啼哭,新生命呱呱坠地,给产房带来了喜庆的氛围,大家忙着给“兔宝宝”称体重、留脚印、戴脚腕带。“体重3300克,是个小美女!”当助产士郭素梅把宝宝抱到初为人父、母的胡女士及爱人身边时,胡女士的爱人喜极而泣,“我当爸爸了!”

  “在这个岗位已经14年了,迎接的新生命已经数不清了,每当看到宝宝平安出生,都感觉很欣慰、很自豪。”郭素梅说,已经数不清是第几个除夕在岗了,特殊的日子里,产妇不能和家人团聚,我们就更应该充当她们的家人,越是在这个时候越应该提高警惕、做好充足准备,让所有人放心。

  分娩时,当天的值班医生李俊敏时刻关注着产妇胡女士的血压情况,“一切顺利是给我们的最大的安慰。”李俊敏告诉记者,“往年都是在产科病房值班,今年是第一次在产房值班,觉得新年迎接第一个宝宝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无论在哪里,每年在特殊的节日,她们都会把科室布置得像“家”一样,挂满“福”字。除夕当天,她们还给产妇准备了兔宝宝的布偶,送给新手妈妈们最真挚的祝福。

  1月22日凌晨到早上8:00,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共迎来7个“兔宝宝”。

  “新的一年,我的心愿是每个宝宝都能平安降生、健康顺利。”李俊敏说。

  急救车组除夕夜急速奔跑时刻准备

  1月21日下午5时许,当大多数人都沉浸在辞旧迎新、阖家团圆喜庆气氛时,在济南市急救中心直属急救站的值班室里,护士李程的眼睛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着的历次急救指令和患者情况,身后是接受出诊指令的电话……这里一直保持着一种为挽救生命而争分夺秒的紧张感。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重症高峰的平稳度过,近期,120急救车的出车量明显下降。虽然任务量减少了,但车组人员始终不敢松懈,“我们要始终处在高度待命状态,心里一直绷着一根弦,”李程说,“每次出车都是一场赛跑,哪怕早到一秒,也能让患者的生命健康更有保障。”

  “铃铃铃……”话音刚落,身后的电话就响了起来,值班医生王洁第一时间抓起电话,“一位肝病患者病情恶化,需要尽快转院……”了解情况后,她和李程边交流患者信息,边准备急救设备,不到一分钟,他们跳上驾驶员张克已发动的急救车,伴着急促的警笛声,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赛跑”又开始了。

  在除夕这个特殊日子里,车组3人也感受到了一些欣慰。“今天11:30,山东省中医院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位90多岁的老人,病情恢复良好,达到出院条件,呼叫120急救车,想赶在大年三十出院,回家过个团圆年,”李程说。接到任务后,车组3人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接上老人,经过40分钟车程,把老人平安送到章丘的家中。李程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虽然我们不能回家团圆,但看到老人能身体康复回到家中,我们心里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团圆的喜悦。”

  正月初一早上8点半完成交接后,车组3人都将赶去和家人团圆。“工作7年,连续5年赶上除夕或春节值班,家人很理解,也已经习惯了。”张克说。李程和王洁则要踏上返乡路,王洁要踏上去聊城的路,远在枣庄的李程的父母和奶奶在等他回家团圆。

  “过年好啊!”1月22日上午8时,在莱芜区寨里镇刘大下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杨涛早已忙碌开来,“过年期间得休息好,别累着……”他关切地询问着就诊患者的近况。

  70岁的李大爷早早地来到诊室。2022年8月,老人突发脑梗,导致一侧肢体不便。从那以后,老人经常到卫生室接受针灸康复。卷起老人的裤脚,杨涛熟练地找准穴位,扎入银针,再打开理疗灯。老人悠闲地躺在治疗床上,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过年也不休息吗?”记者问道。“都是乡里乡亲,有需要随叫随到,全年无休!”杨涛笑着说。

  20多年前,杨涛患上强直性脊柱炎,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军营。他脱下“橄榄绿”,穿上“医务白”,回到家乡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一身白大褂、一根拐杖、一个药箱,成了村里“移动”的诊所。在他的“嗒嗒”拐杖声中,一项项医疗惠民政策传遍乡村角落。

  杨涛所在的卫生室,守护着刘大下村和赵官庄村近500户村民的健康。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336人,高血压有133人,糖尿病有51人,残疾人59人。“每位村民的健康状况,我们都熟记于心。”杨涛说,针对重点人群,村卫生室建立信息台账,收录患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残疾人等信息,定期电话、微信随访,“如果有治疗需求,我们第一时间上门服务。如果需要转诊,我们即刻汇报上级部门,安排转诊。”

  为了方便群众就诊,卫生室设置了厨房,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候,他几乎吃住在卫生室。如今,卫生室配备了血氧仪、雾化器、氧气瓶,针对“阳康”后出现的咳嗽、憋喘、痰多等症状,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治疗。“通过中药进行调理,对新冠感染后遗症有明显疗效。”杨涛说,比如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采用炙甘草汤、瓜蒌薤白半夏汤辨证加减;针对咳嗽、憋喘、咳痰,采用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等辨证加减;针对肺结节的患者,采用泽漆汤、清肺散结汤等辨证加减;针对全身乏力、一活动出虚汗,采用补中益气汤、归脾丸、生脉饮等辨证加减都起到了良好的疗效。

  杨涛说,春节期间返乡人员增多,农村地区防疫任务更重、压力更大。他依然会坚守岗位,守护村民健康。

作者:邱天 时伟 赵倩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