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主体多,服务、监管事项多,但人员却相对紧缺……如何解决基层市场监管出现的难题,更好地为百姓和经营主体服务?在济南市高新区市场监管部,市场监管部门所涉及的食品监管、药械监管、质量监管、消费维权等一系列事项均整合到一个“智慧监管平台”上,市场监管人员借助这个“智慧大脑”,把复杂的综合执法业务工作转化为现场简单的终端操作,推动监管方式实现向“互联网+智能”监管转变。
智慧监管
早上8点半,高新区市场监管部舜华南区市场监管所所长朱春达早已到达办公室,他打开手机上的“市场监管”APP,从中梳理出当日所需要协调服务以及监督检查的事项,给所里的工作人员派发“工单”。
这个APP就是“智慧监管平台”的最前端。朱春达介绍,以“食品监管”为例,打开手机APP,可以直接搜索检查对象,选择检查类别,然后按照步骤操作,即可直接在手机端形成制式检查文书。“市场监管人员到达现场时,一般都会携带便携式打印机,不仅可以打印现场笔录、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行为还可以自动生成责令改正通知书、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等执法文书,可现场打印直接将文书交给经营主体。保障了执法文书的规范化、标准化”,朱春达说。简单来说,就是“一选主体,二查事项、三显结果、四定意见”,只要四个步骤,就可以完成一家经营主体的检查。
基于“业务数据融合”理念,原来需要10个部门、20名执法人员、10次检查方可完成的监管任务经由智慧监管平台简化为“1、2、1”操作模式,即仅需“1”个机构、“2”名执法人员、“1”次检查即可完成。
与此同时,手机的定位功能也可以监督市场监管人员是否真的抵达现场,如果检查地点和手机定位不在一个位置,检查结果中能够显示出来。
此外,这一个端口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市场监管业务,即使市场监管人员面对不太熟悉的业务领域,也能够在“智慧监管平台”的帮助下,迅速熟悉业务,从“单项专才”成为“全项通才”。在监管过程中,如果经营主体对检查结果有异议,平台上每个监管执法事项均设定法律法规链接,违法行为、禁止条款、处置依据一目了然,现场即可查看。
科学监管
高新区是济南市最早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的片区。早在2013年,高新区的工商、食药、质监业务便合并到市场监管部门。“当时,人少主体多的矛盾相对比较突出,另外,传统的‘一支笔、一张纸’的办事模式效率不高。”朱春达告诉记者。
“智慧监管平台”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搭建起来的。“2014年11月,我们启动了平台建设,2015年4月,监管平台1.0版本正式上线,近十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平台的设置,不断增加模块,目前已经升级为5.0版本。”朱春达介绍。
记者注意到,“智慧监管平台”还有一个“云监管”的功能,原来,高新区市场监管部将辖区的学校食堂、中央厨房、配餐单位等明厨亮灶工程全部嵌入平台,通过平台即可实时查看各个后厨的情况。如果存在不规范的行为,可以及时对其进行提醒和纠正。
此外,一些审批事项也可以通过“云端”办理。如企业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以往现场审查、流程签审等至少需要企业往返两趟,如今通过“线上申请”,不仅让企业“免跑腿”,还提高了审批效率。记者了解到,高新区这一“智慧监管平台”的信用监管工作事项已经与全省综合监管业务系统实现精准即时数据传送。
如今,舜华南区市场监管所辖区内有4.45万户业户,而市场监管人员只有十几人,人少事多的矛盾依然存在。但在“智慧监管平台”的帮助下,市场监管人员繁多的服务事项有了更清晰的条理,群众的“急难愁盼”有了更高效、便捷的解决方式。科学的监管和服务方式,带来的不仅是工作效率的提高、工作流程的优化,更是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群众更好的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