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正高级岗位、建立“双定向”基层职称制度!山东多措并举促进基层人才发展

2020-04-21 19:45:37 来源:齐鲁网
责任编辑:李欢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1日讯 基层最需要人才,也最缺乏人才。基层人才短缺,一直是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近年来,为解决基层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的问题,山东省人社系统大力推进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全力做好基层人才晋升、评价、引进、培育四篇文章,努力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一、全面创新基层岗位设置制度。首次在基层事业单位设置正高级岗位,彻底改变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无法评聘正高的历史;分步提高高级岗位设置比例,规划到2022年,高级岗位设置比例从5%提高到10%,到2028年提至15%,2035年提至20%。;创新基层岗位设置方式,将以前由事业单位独立设置的方法,调整为由县(市、区)统筹设置,有效化解部分事业单位因人员少而达不到设置比例的难题。

  二、全面创新基层人才职称评审制度。率先建立“双定向”基层职称制度,健全“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卫生职称制度,实行单独分组、单独标准、单独评审,并设置正高级职称,吸引高层次卫生人才到基层发展。将“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基层卫生职称制度向基层教育系统延伸,建立基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并将基层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至设区市,吸引更多的人才向基层中小学流动;率先出台乡镇人才职称“直评”政策,建立乡镇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乡镇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申报中级职称,20年以上申报副高级职称,30年以上申报正高级职称,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参加职称评审,鼓励人才在乡村基层施展才华;率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试点,打破学历、论文、科研成果等条框限制,重点考察职业农民的业绩贡献、技术水平、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

  三、为基层精准招引“金凤凰”。打破基层人才引进的制度限制,创新基层招聘制度,允许乡镇事业单位适当降低门槛,放宽岗位专业条件、年龄、学历等限制,并单独划定分数线;扩大相对落后地区本地考生的招聘比例,可最高不突破50%,确保基层能够留住人才。建立人才特聘、岗位特设等基层引才制度,开辟基层引才“绿色”通道,允许基层事业单位突破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等限制,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开辟基层岗位聘用绿色通道,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急需紧缺人才,可直接聘用到中级或者副高级岗位。建立基层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待遇,乡镇工作补贴人均达每月410元;建立柔性引才新机制,组织开展12次专家服务基层活动,组织高层次人才基层服务12000余人次,解决技术难题16000多项,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才24000多人。积极打造人才的基层发展平台,建立省级专家服务基地20家、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24家,柔性开发利用高端人才资源;创新基层引才方式,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遴选3000名在乡镇工作或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后备人才库,为基层发展注入青春“血液”。扩大“三支一扶”规模,共招募1800名大学生,从事基层的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今年,将进一步扩大“三支一扶”规模,大批引进“双一流”高校优秀毕业生。在“青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中设立乡村人才专项,专门为乡村发展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

  四、加快建设高素质基层人才队伍。实施职业农民技能提升计划,充分运用田间课堂、农民夜校、网上教学等形式,共培训职业农民102.5万人。实施乡土人才培育示范计划,将基层乡土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工程,通过远程教育、集中培训等多种教育培训方式,共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才40.6万人,计划3年内全部轮训一遍,努力为基层培育一批乡村振兴急需紧缺的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组织基层人才挂职研修,选拔466名基层人才到省内高校、科研院所、文化单位、医疗机构访学研修,提高基层人才专业素质。实施乡土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引导技工院校规划建设涉农学科专业,采取长短结合,弹性学制、“半农半读”等形式,开展基层人才专业教育和专项技能培训。全省技工院校共开设涉农专业32个,培养农村适龄青年劳动力13.5万人次,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19万人次。

  闪电新闻记者 高于 报道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