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摩的”的硕士,能否冲破“职业偏见”?

2021-10-19 09:51:56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卢卫美

  近日,一条硕士当“摩的”司机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英语专业毕业、中山大学硕士、大一过6级、裸考过专业8级……许多网友发问——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却在外面开“摩的”,到底值不值得?

  高学历人才进入传统意义上的低门槛行业已经不是第一次引发舆论。此前最广为人知的即是北大“屠夫”陆步轩,近来也有类似的讨论,如名校毕业生入职卷烟厂、应聘保姆,博士竞争中学教师岗位……

  985硕士开“摩的”努力生活就不算“浪费”

  杜杨是“38岁硕士失业后开‘摩的’回应网友质疑”事件的中心人物。

  他说,因为父母都是体制内工作,他们觉得“很没面子”,“小孩也是突然有一天回来就让我不要再做‘摩的’司机。”网友的争议更是铺天盖地。反对的声音说他“浪费学历”,抨击他的英语发音,甚而还有网友去“扒”他的毕业论文一探究竟;支持的声音则说,“只要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就不算浪费”“赚钱养家糊口不丢人”“他有他的自在,是我们被刻板印象束缚了”;也有人评价称,“他达到了人才的境界,但没有承担起人才应尽的责任”“如果能做更有价值的工作,为社会创造效益就好了”……

  与杜杨一同引发热议的,还有一名“95后”女孩刘淑仙。她2019年毕业于重庆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创业赔了20万元,为了早日还清贷款,她白天跑代驾、晚上通宵摆摊洗车。

  对于“高知人才从事低门槛工作”,你能理解吗?近日,我们发出了调查问卷,受访者年龄71.9%在45岁以下,24.76%为专科以下学历,40%为本科学历,10.48%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对“985硕士开‘摩的’”不能理解的占42.38%,33.33%表示在一定程度上能理解,24.29%表示可以理解。

  “90后”市民王智认为,大家可以对这类人群的选择感到惊讶,但不应该质疑,因为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要是努力生活就不算“浪费”。

开“摩的”的硕士,能否冲破“职业偏见”?

  “当有越来越多高知人才走进低门槛工作行业,也说明当下社会职业三六九等在他们心中已经被打破了,而舆论还带着学历论、刻板印象看待个体的职业选择。”王智说,其实当下社会能提供的岗位,学历与收入已经不再直接挂钩,为了养家糊口、积累工作经验或攒下第一桶金,选择基层行业并不丢人,况且高学历的天然优势也能给行业带来新的生机,大众应该关注的恰恰是如何让人才在各行各业都能得到积极的发展。

  从骑手成长到站长低门槛行业也有发展空间

  接受采访时,杜杨表示,对职业有着更长远的规划。他考虑借助现在的流量,在短视频领域继续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比如做成知识类博主之类。”

  杜杨面对的争议,外卖骑手夏璠或许可以感同身受。

  2009年,从山东科技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后,夏璠先后做过建筑公司文员、在纳爱斯集团跑过业务,做过德国慕尼黑皇家啤酒的代理,但因为种种原因,他跟朋友合办的公司“没有做好”,最后“欠了一笔钱”,他“突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2016年夏天,经熟人引荐,他加入当时还处在半草莽阶段的外卖行业,成为一名外卖骑手。在那之前他甚至一次外卖都没有点过。“面试的时候门槛并不高,只要是18岁以上,会骑电动车、会用智能手机,持有健康证,基本上就没有问题。”夏璠回忆,当时自己并没有告诉家人,家人一直以为自己从事的是互联网方面工作。

  夏璠说,其实骑手这份工作没有大家想象中简单,“有一年冬至,几乎所有的饺子馆都爆单,我手里积压了十几单,各个方向的都有,不停地有顾客打电话,当时就觉得崩溃了,需要冷静一下。”

  在2017年担任站长之前,夏璠向家人坦白了自己外卖骑手的职业,“没有人说‘好’,也没有人说‘不好’,但父母看起来不太高兴。”不过,夏璠从骑手成长为站长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晋升速度比其他站长提速了好几倍。成为站长的他从一开始就重视新人培训,专门做了一套培训课件,把“新人注意事项”“导航使用说明”“安全配送指南”等问题标红加粗。后来,这套课件还得到了济南、青岛很多站点的借鉴。

  本科学历送外卖,夏璠也曾不被理解,但作为一种职业选择,他认为“不丢人”。

  你怎么看待与杜杨、夏璠相似的职业选择?58.1%受访者认为这是一种值得尊重的职业选择,57.14%受访者认为这是一种度过低谷期的过渡,40%受访者认为这是一种浪费教育资源的行为。而高知人才进入低门槛行业,48.57%受访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在行业中起到正面作用,22.86%认为一定会起到正面作用。

  扭转“职业偏见”让人才积极发展是关键

  “这两件事能引起争议,归根结底是因为‘职业偏见’,大家认为高学历就该从事‘高大上’的职业,所以才会对反差感到这么惊讶。”

  “人们是默认了获得高等教育、名校资源的人直接与高层次发展挂钩的公式。”

  “职业教育发展刚刚起势,人们对‘蓝领’行业的认可度还没有提升上来。”

  读者纷纷对该事件引发争议的原因进行探究,其背后深层次因素也被摆上台面。如何让人才在各行各业都能得到积极发展,引发社会思考。

  当下社会存在“职业偏见”吗?81.9%受访者选择了“是”。对于如何让基层从业者得到更好的发展,84.76%受访者认为应该提高相关行业的保障待遇,80%受访者认为应该引导社会扭转“职业偏见”,58.1%受访者认为企业需要完善晋升机制,49.52%受访者认为职业技能教育应该被重视。

  其实,已经有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重视低门槛行业人才的培养。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抽样调查显示,50.17%的骑手有获得教育培训、学历提升的需求。因此,在骑手学历升级方面,美团将与国家开放大学合作,为有学历提升需求的骑手提供零经济压力、更便捷的深造渠道,为骑手提供完成学业所需的全额奖学金,帮助骑手开始大学学习。

  职业教育方面也有新动作。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

  985硕士开“摩的”引发的争议和思考,或许会让已经在路上的转变加速到来。

开“摩的”的硕士,能否冲破“职业偏见”?

  街采市民吴女士

  我最近也关注了这起事件,在当事人的回应中说“人生总要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我只是行走在低谷”。我觉得他这种在遇到低谷时,能放下高学历带来的光环、迈入低门槛行业的举动,是很值得敬佩的,总比眼高手低白白浪费时间要好。其实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心态,不要因为学历就自视甚高或自怨自艾,能力在生活、工作中才是最重要的。

开“摩的”的硕士,能否冲破“职业偏见”?

  市民孟女士

  高学历确实在择业时会有更多选择,也更容易接近体面、高薪的工作,但我认为这不是决定性的。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要能给自己、家人带来好的生活,努力工作,谈不上什么浪费。况且高学历从业者也会带来新鲜血液,用自己的学识推动行业发展或改善一些工作机制。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每个行业都需要高学历人群的加入。

开“摩的”的硕士,能否冲破“职业偏见”?

  市民刘先生

  “学历偏见”确实是存在的,招聘的时候就会标明最低要求。学历高当然很重要,但我认为这种偏见其实也筛选掉了很多人才,比如说职业院校的学生直到现在也会被认为是“混”出来的,其实很多人在各自领域都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我希望“学历偏见”能得到改善,让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体面起来,不需要因为学历在工作中被各种质疑。

  微观点人生“过渡期”的勇敢选择

  百度百家号 酷扯儿

  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但以该事件当事人的学历背景和个人能力来看,当“摩的”司机,说不是大材小用,也有些违心。

  “摩的”司机这个工作,如果合乎当地法律法规,也是正正当当地靠自己劳作赚钱,特别接地气,但基本上跟他的专业不搭界。当然,他英语讲得好,知识积累丰富,可以更好地和乘客交流,甚至给乘客教两句英语。但这只是他个人赋予工作的“附加值”,网友会质疑他“躺平”,也是很现实的考量。

  我们所有人,一生总会有几次,主动或是被动地站在门前,要选择勇敢推开或是扭头逃避。他这种勇于拥有“过渡期”的心态其实很可贵——38岁失业了,如果慌慌张张地再就业,未必有真的适合的岗位;如果每天怨天尤人,更会让日子过得一团糟。

  参差多态才是幸福本源,没有人能为他人的幸福和成功制定模板。

  积极生活的人都是成功者

  网友@怀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急吼吼的成功论,而且是成功速成论。成功与否的唯一衡量标准就是金钱。假如新闻报道换一下,换成“985硕士带娃空余开‘摩的’,年入百万”,评论就会完全不一样。

  但如果只用金钱去衡量的话,那历史上的失败者可太多了。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要活在现在,下面的评论就是:看,白读书了,好资源不要,跑去山里种地,只会作秀;苏东坡刚在网上发了他新研制的东坡肉,评论里有:这么有才却只知道吃吃吃,能不能干点实事?能不能不浪费国家的资源?

  在我看来,一路学习,我们除了可以拿到学历外,真正意义是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担当的人,让我们持续完善自己,变得更智慧也更成熟。

  学习是为了让我们有更多选择,而不是为了把人和工作,分三六九等。

  真正的失败者,是在家对家人不好、在外危害社会,好吃懒做且没有责任心的社会蛀虫。而爱护家人,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积极生活,即使面对困境也能在暂时的迷茫中勇敢面对的人,在我眼里,都是生活的成功者。

  他们乐观勇敢,他们笑对人生,浑身散发正能量,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有些偏见需要各方发力扭转红网 邹竣麒

  作为当前社会一种固有的成见,“学历偏见”“职业偏见”是如何产生的?随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改善,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逐年发展,考上大学较之20世纪轻松了很多。正因如此,近年来常有“本科学历不值钱”的声音。可以说“学历偏见”的产生与今天教育机会增长的情况密切相关。

  其实,这些偏见是一种“晕轮效应”,即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以企业招聘为例,在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为了追求筛选简历的效率以及最大程度提高容错率,学历就成了可供HR参考的一道天然屏障,这道屏障的两端可能是本科与专科、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双非与双一流、985与211中的任何一对。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都存在这样一种认识:学历可以更好地反映大学生的实力和能力。在这种以偏概全的认识下,自然会形成偏见即“学历=能力”,因此,人们才会对985硕士有着期待,同时又对双非本、专科生不大待见。

  如何才能改变这样的“学历偏见”?各行业的龙头,需要发挥领头羊、风向标的作用,改革人才选拔、招聘机制,摒弃“唯学历论”;同时,社会尤其是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于企业是否存在学历歧视的监管,并加大查处力度、完善相应政策,对于这样一个根深蒂固的偏见,只有“当头一棒”才能打醒那些装睡的人。

  假如这些亟待反思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学历偏见”将会永远是一座压在人们头上的“大山”。

  记者手记

  每一个用心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当985硕士开“摩的”被认为是浪费学历,那些学历普通的“摩的”司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会不会也有一丝受伤?难道这些门槛低的工作,就永远要标着“低学历、低收入、低档次”的标签吗?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美团的市场调研中,50.17%的骑手有获得教育培训、学历提升的需求。这个数字传达出一个信号,看似从事低门槛行业的他们,同样有着一颗积极上进的心。

  正如同“行走在人生低谷”的杜杨,他们不会一直行走在低谷。我们应该关注这个群体的感受,别让这些看似无意的评价,冷了他们汹涌着的热血。

  令人开心的是,我们看到公众观念开始扭转、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职业教育越发受到重视……不论学历高低,都要昂首向上。每个用心生活的人,都有机会“逆风翻盘”!

  本版稿件采写/本报记者曹雅欣

  观看本期街采精彩视频,请扫描二维码。

开“摩的”的硕士,能否冲破“职业偏见”?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