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安慰那些流浪不安的心灵

2022-10-01 11:28:11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徐敏

责任编辑:鞠月芹

  “有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有的理想是不能实现的。在人生路上,我们要战胜惰性、把握时间,去实现那可实现的理想。”“我们要做的任何一件有竞争的事,最好都要有未动手之前的战略和构想,也就是事前的计划。”

  刘墉,著名作家、画家。几十年来,他笔下的历史故事和句子激励了无数人。自1972年至今,刘墉先后创作出版了几十本励志作品,其中《萤窗小语》《肯定自己》《超越自己》《跨一步就成功》等作品陪伴了“70后”“80后”读者成长,每一段年少芳华似乎都有一份刘墉的叮嘱和鼓励。刘墉似乎成了“心灵抚慰”的标签。

  “从我二十三岁写成处女作《萤窗小语》,到现在整整五十年了。我在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年,写成《萤窗小语》第一集,其后每年一本,正好在三十岁,完成了第七本。它的畅销,鼓励了我继续写作,最终成为专业作家。”刘墉回忆了创作生涯的缘起,积淀五十年之后,刘墉在接力出版社出版了新书《人生便利店》。

  阅读推广人樊登说:“我们都是读着刘墉老师的书长大的。他的书,无论是写给青少年,还是写给成年人,都能在对应的年龄段中,兼顾通俗易懂和儒雅睿智。”刘墉的作品之所以可以被几代年轻人接受,可能是因为作品中传递出的价值和智慧有一种柔软的韧性。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对刘墉进行了专访。

  磨难让我们更珍惜顺遂的人生

  记者:“6岁的时候,我的亲生父亲过世。9岁的时候,我的养父过世。13岁的时候,我家烧成一片废墟,我从火里跑出来,连眉毛都没了。16岁的时候,我吐血休学。”看到您的履历,让我想起北京大学曾经有一名新生的入学演讲感动无数人,题目是“感谢贫穷”。想请问您,觉得这些磨难带给您的是什么?

  刘墉:其实我的磨难还不止于此。人的一生,有几个人会一直顺遂呢?总是走走停停,颠簸困顿都有,但也因为有这些不顺的事情,你才会感觉到顺的可爱。就像我有哮喘,有时候突然有一阵子没有喘,还觉得肺好通畅,就会想:“哇,今天怎么这么舒服,这空气多好,这呼吸多畅快!”对于一般人来说,畅快的呼吸有什么稀奇呢?但对于有哮喘的人来讲,那是多大的快乐啊!

  所以,因为有失,所以会更加感觉到“得”的快乐。就像古时候,皇帝对臣子说:“要把你杀掉。”臣子要吓死了,回去就要被杀头了。但是过会儿皇帝又说:“好,饶你不死,恕你无罪。”这臣子又感激涕零。其实皇帝本来就是借题发挥,没当回事,但当他赦免这臣子的时候,臣子觉得好像得到了天大的恩典。

  记者:也正因您的人生经历如此之多,所以才会有更豁达的情怀,所以才会讲述很多看透得失、懂得珍惜的小故事?

  刘墉: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我们有“失”,这“失”让我们感觉到“得”的宝贵。就像孩子生病了,好难过,去看医生,然后孩子好了,家长又多么高兴啊!

  我有本书叫《寻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为什么天堂要有苦难?因为我实在不知道,如果我上了天堂,那儿什么事情都不必做,无忧无虑,每天有吃有喝又好玩得不得了,永永远远都这样子,那到底算天堂还算地狱?

  所以,人生有喜有忧、有失有得,因为有缺憾、有磨难,所以我们才更珍重那些得到的,也更懂得什么是幸福。

  为人处世的智慧来源于生活

  记者:可以说,几代人都是读着您的《萤窗小语》成长起来的,从中获得了或多或少的为人处世的智慧。作为向读者传达这些的作家,请问您的智慧源于何处?是读书、学习,还是从生活、生命中感知?

  刘墉:我想,是得自于生活。我常常说我不是这个家那个家,我只是一个生活家,我只是在生活当中感悟。但是人生是很妙的,如果我这阵子写有关处世的文章,就会有很多处世的故事灵感跳进我的心里。所以我在《萤窗小语》里就讲,你要抓住灵感吗?那么你要先把天线的频道拨好,才会接收到那个频道。你要成功吗?那么你要先把行囊准备好,放在门边,当机会来敲门的时候,你提起行囊就跟他走。

  所以我的灵感很多是因为我不断去发掘它、不断地寻找它,因为找,所以得到,因为感兴趣,所以看到。

  记者:除了作家,您还有画家、诗人等多重身份。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一定有相通之处,在您身上,您觉得它们彼此之间相通的地方是什么?

  刘墉: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文字本身就有意象,读文字会让你有脑中的想象;而绘画本来也有诗情,画面中的景象会让你产生文学的感触、产生诗的情怀,所以这二者本来就是相通的。

  还不止于此,我觉得音乐、美术、文学、舞蹈都是相通的,甚至和数学都有关系。因为数学是一种宇宙的和谐,而音乐和美术也都在寻找这种和谐。就像克利的抽象画,或者塞尚、高更的作品,马蒂斯《舞蹈的人》,好像画得很不均衡,但是又很均衡。这里面就有数学,也有舞蹈。

  在我的画里面,这些也是彼此相通的。有时候我有了灵感,会把它发挥成散文、发挥成诗,甚至写成小说,有时候我把它画成画。我曾经想哪一天要放弃一样,但后来发现那就不是我了。所以就一直画家、作家、诗人,到现在。

  来这个“便利店”,寻找人生的豁达

  记者:《人生便利店》这本书中包含了200个温情小故事。请问这些故事都是来自哪里?这其中您个人最喜欢的是哪个故事?

  刘墉:书里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但有一个很特别,是女儿上幼稚园的时候发生的。

  有一天,我母亲带来一匹小白马,是一个很小的玩具,不到30厘米长,长长的鬃毛,大大的马头,上面还有马鞍,可爱极了。母亲把小马递到女儿手里说:“来,奶奶送你一匹小白马,将来找个王子。”接着又说:“就算王子没有白马,骑上奶奶的这匹就是白马王子了。”

  当时我在旁边,就笑着问:“是倒贴吗?”母亲答:“这年头哪有那么多白马王子啊,只要有才能,肯努力就成!夫妻一体嘛,谁帮谁没个准儿,说不定王子会送咱们小公主一匹白马呢,再不然两个人骑一匹白马,多亲热多幸福。”

  我的母亲是很幽默的,这幽默里有很多的温馨。虽然老人家已经在二十多年前以九十三岁的高龄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现在这个小白马玩具还摆在女儿的房间,每次看到都想到那一刻。所以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小故事,让我特别能回想起往日的温馨。

  记者:《人生便利店》出版后一定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反馈。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读者反馈?

  刘墉:有很多很多的读者反馈,因为我有微博,也有公众号,很多读者会给我留言,有时候我发现那好像变成一个树洞,大家常常来诉说一些心事或想法什么的。

  我记得有一个朋友留言说,他以前在青春期碰到一些事,很是焦虑,后来读了我的一些书,发现其实不止他陷入这些泥淖,但也无非就是那么回事,就算当时怎样怎样,也没什么不可接受的,于是人生变得豁达了。所以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什么是知天命?就是知道我们有些事可以做到,有些事终究是做不到的。等到六十耳顺,有些事情听起来很刺耳、很不舒服,但是我们也能以平和的心情接受,因为人生就是如此。读者能从我的书里获得这份心情,是让我非常快乐的。

  还有读者说,二十年前就常常看我的文章和画,现在准备带着女儿也看,把我作为学习的偶像,而且也要做慈善,做到知行合一。做偶像实在是不敢当,但我觉得我有一种坚持,甚至说是一种强迫性思考,就是说出去的话,我会一直念在心里。比如,从二十几岁时,我就说我的声音不卖钱,所以演讲收入我收到了就马上捐掉。从二十几岁到现在七十多岁,一直捐,一直捐,就靠着这些演讲费,居然捐了四十所希望小学和其他的公益项目。

  我常说如果每个人都能帮助看到的可怜人,这个世界上就几乎不会有可怜人了,所以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努力。

  记者:通过《人生便利店》这类一如既往解决人们困境的图书,您最希望读者从中收获什么?

  刘墉:有一位读者说,这本书的文字比当年真的温和很多,好久没看完一本书了,读完会心一笑。

  确实,这本书里有很多温和的地方,那就是人生的豁达。好比一开始“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到后来又变成“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了,又好像“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我也喜欢蒋捷的词,说“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到了人生的这个阶段,就没有那些很强烈的预言了,不再是少年时的那种激情,也不是中年时流浪的壮阔,而是老年的宁静泰然。

  所以这本《人生便利店》,应该可以安慰一些流浪不安的心灵吧。那正是我经历许多困顿之后,加上年龄渐长渐老所有的感悟。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徐敏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