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指导组专家邱海波:重症病人在哪 我就在哪

2020-03-01 14:41:28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颜甲

  加强重症患者救治是降低病亡率的关键,目前,全国已调集11000多名重症专业医务人员汇集湖北武汉,集中高水平团队协同攻坚。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也早已下沉到重症病区进行临床救治,同时总结经验,制定和完善诊疗方案,其中就有一位重症专家邱海波。

  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邱海波一天内要跑三四家医院,巡诊危重症病例,给出有针对性的诊疗建议。早在1月20日,邱海波就来到了武汉,起初面对这种全新的病毒感染,身经百战的专家们感受到的是棘手。

  中央指导组专家邱海波:重症病人在哪 我就在哪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 邱海波:因为每天不确定性非常多,我们不知道明天还有多少病人,而且我们也不知道明天还有多少危重病人。而且的确跟我们以前的病毒感染不同,它的过程比较隐匿,一旦出现症状以后,它可能就是致死性的,所以我一直说这是一个叫沉默性的低氧血症。当时这种防护上的压力也比较大,大家的恐惧心理也比较突出。

  在重症病房,邱海波不光是专家,还是临床大夫。在一个个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在与死神一次次的较量中,找寻突破口和诊疗路径。邱海波坦言,头一个月摸索治疗的过程是相当艰苦的。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 邱海波:不少病人给我们留下非常惨痛的教训,就是说一插管,心脏停,这是我们以前没有碰到的。提示我们这个插管是被延迟了,即使氧能维持,实际上组织是缺氧的,心脏有损伤,肾脏有损伤,我们就想是不是我们应该把这个关口往前走,气管插入,就是前面无创通气和高流量(氧疗)的治疗时期应该往前走。

  俯卧位通气,是邱海波和大家总结出来的对重症患者有效的呼吸治疗,但是要将插管的患者翻身,首先是个技术活,因为要避免病人身上各种插管的脱落和损伤,同时,这也是颇有难度的力气活。

  中央指导组专家邱海波:重症病人在哪 我就在哪

  俯卧位通气治疗,目前已经写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白天临床治疗,晚上研讨诊疗方案,这是邱海波这一个多月来的工作节奏。

  中央指导组专家邱海波:重症病人在哪 我就在哪

  在专家组成员夜以继日地努力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已经更新了六版,越来越规范的治疗路径体现的是中国速度。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 邱海波:可能四版(更新)到五版(的时间)是最短的,大概不到四天的时间。在这个疾病快速流行、快速暴发的时候,我们形成一点经验,马上放到诊疗过程里,实际上这可能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40天前,邱海波刚到武汉时,那时的重症病房一床难求。面对每天都在快速增长的重症病例,邱海波和专家组成员建议,增加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迅速扩充重症病床,这个意见很快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中央指导组专家邱海波:重症病人在哪 我就在哪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 邱海波:整个把医院变成重症医院,以及调重症的医务人员。全国有10%的(重症)医务人员调到了武汉和湖北。我觉得这是对重症病人的一种负责,从小的来讲是一个医生的责任,从行业来讲是卫生健康的责任,从大的来讲是国家的责任。我们应该把这些病人及时收进来,及时给予一个规范的治疗,让他们获得一个最好的结局。

  各地精锐医疗力量汇聚武汉,不同学科协同作战,邱海波奔波在各个重症医院间,会诊疑难病例,指导诊疗规范,在病房里一待就是一整天。

  中央指导组专家邱海波:重症病人在哪 我就在哪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 邱海波:对ICU医生来讲,重症病人在哪,你就在哪!ICU医生是为重症病人而生的,这里(武汉)有这么多重症病人,那我就应该在这,我就应该坚守在这。

  在最近几天的巡查中,邱海波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在好转,甚至出现了“床等人”的现象。

  中央指导组专家邱海波:重症病人在哪 我就在哪

  △武汉汉阳医院重症病房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 邱海波:我们在三天前去看的时候,觉得这些病人有可能会变成危重。结果,我们前天去看的时候,这些大部分原来比较重的病人都会告诉我们,呼吸不憋气了,氧合(指数)也好了。最近应该说,大家的心情变得越来越阳光了,就像这个天,春天来了一样。(记者 叶奂 任梅梅 聂继承)

责任编辑:颜甲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