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界、零接触、智能化——疫情下的“全民阅读”呈现新变化

2020-04-24 07:23:22 来源:新华网

作者:蒋芳、冯源

责任编辑:田艳敏

  4月23日,迎来又一个“世界读书日”。特殊时期,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全民阅读也呈现更加多元的变化,阅读的力量更加彰显。

  你是否在“报复性”阅读?

  “我喜欢科幻小说,感谢浙江图书馆的活动让我便捷地接触了这么多高质量的图书。”4月19日,网友小李读完《三体》后在浙江图书馆微信公众号“21天阅读”栏目里上传书评,签到打卡。

  近期,浙江图书馆推出了“阅读静心,书香战‘疫’”系列活动,“21天阅读”栏目为读者推荐了15本佳作,读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免费阅读。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数字化阅读日益流行。南京市民李云戏言自己在疫情过后没有“报复性消费”,反而一直在“报复性读书”。“我算了算最近的微信读书和喜马拉雅听书的总量,甚至超过了2019年全年。”

  “春日里、逛书店”在南京蔚然成风。今年3月,南京市面向市民摇号派发电子消费券,其中图书消费券有700万元,覆盖全市198家书店。清明小长假期间,南京书店总销售额超过100万元,图书消费券热度仅次于餐饮券。

  4月23日开幕的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云上大会专门设置了行业抗“疫”成果展示。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王勤介绍,协会于1月30日发出《数字阅读行业战“疫”倡议书》,各大网络文学平台积极参与,带动数千部获奖作品、传统文学精品和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佳作上线,《大江大河》《庆余年》《琅琊榜》等热门IP作品广受欢迎。

  据不完全统计,2月1日至29日,全国60家单位共设置了80余个免费阅读专区,用户总浏览量超过52.8亿人次,总阅读量超过72.2亿人次,总阅读时长超过3.3亿小时,总下载量超过2.4亿次,新增用户突破1亿。

  全民阅读呈现新变化

  每年的4月23日,各类新书推荐和阅读推广活动扎堆,今年,不少活动搬到了线上。打开一些出版社、书店或者读书会的微信公众号,就会看到密密麻麻的直播预告。

  江苏人民出版社学术编辑室主任卞清波近期也试水了几次直播“带货”,邀请相关领域学者共同推广《司马懿家族与魏晋历史》《诸葛武侯与三国时代》等书籍。他告诉记者,“带货”收益有限,但带来的关注度不可小觑,“线上分享也使更多人有机会接触、传播知识,推进全民阅读。”

  科技手段正在不断开拓全民阅读“入口”。近日,北京72家实体书店陆续在美团外卖上线。在南京,图书馆推出了“书服到家”业务,读者可以在全市范围内实现通借通还,享受“外卖”服务。南京市建邺区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世界读书日期间,读者通过“书服到家”网上借阅图书,还可以领取免邮券用于预约还书,相当于超值包邮。

  手机、平板看书很普遍,但很多读者仍然喜欢看纸质书,更有阅读的意境。近日,浙江图书馆推出了“无边界图书馆”业务,打通线下空间与线上平台,为读者提供更灵活的阅读体验。

  24小时书房也在恢复运营。江苏省扬州市为每个城市书房都配备了“一站式”阅读体验服务,方便读者自助办证、阅览、外借、数据库检索和二维码书刊资源下载等,书房实现无人值守,依靠人脸识别管理。“如今,24小时书房靠的不仅是情怀和灯光,还有不断提升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手段。”扬州市图书馆负责人说。

  社交间隔期,正是读书时

  疫情期间,南京工业大学的大学生们在线上发起了一场“好书悦读”沙龙。该活动发起人表示,“‘宅’不是空虚的代名词,相反‘宅’时光是阅读充电的好时机,我们聚在一起,计划每十天读一本书,分享和记录心得。”

  当前社交活动大幅减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阅读中汲取力量。阅读的影响不仅仅是抽象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具体的“开心明目利于行”。

  “阅读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情绪疫苗,帮助我们抵抗病毒。”作家麦家说,最近他有了更多的读书时间,在阅读中思考人生。“我们总是鼓励小孩多读书,却放任自己不读书,这也是一种‘病毒’。大家不如趁着疫情期间社交活动减少的时机,守在家里多读几本书,以‘读’攻毒。”

  “阅读不仅能获得知识和信息,也给予我们温暖和力量。”浙江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说,当前不妨多翻阅书籍,为心灵减压。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负责人认为,疫情对阅读的改变将是深远的。过去一段时间,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一些读者阅读更重视功能性。疫情过后,人们除了关注健康,也会更多关注和体味生活,对非功能性的阅读需求会有所增加。

作者:蒋芳、冯源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