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美术馆:国宝在“云端”

2020-02-21 11:03:51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责任编辑:卢卫美

  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济南的众多博物馆、美术馆暂停开放。对于众多文物和艺术爱好者而言,不能亲临场馆参观固然是一种遗憾,但迅速集结的“云上博物馆”,却不仅能让人足不出户看展览,还能让人感受现场参观无法获得的独特体验。

  3D文物欣赏文物无“死角”

  济南市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西汉乐舞杂技彩绘陶俑。在一个长方形平座上,有21个栩栩如生的彩绘陶俑,他们有的张开双臂,正在引吭高歌,有的身着花衣,载歌载舞,有的翻筋斗,有的表演柔术,有的奏乐,有的击鼓,好不热闹。

  这件国宝级的文物,反映的正是我国一种起源于先秦,至汉代大盛的杂技艺术——百戏。如果是在平时,我们去博物馆展厅参观,能看到这件文物放在玻璃展柜里的样貌,而在济南市博物馆推出的“云上博物馆”中,这件文物被制作成了3D影像,观众可以用手指轻触图片,从任何角度观看这件文物——没错,你甚至可以把这件文物倒过来,清楚地看到那个长方形平座底部的情况。

  济南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博自暂停开放以来,已陆续推出精品展览、线上展馆、3D文物、文物动漫片等数字资源,供大家通过多种新媒体手段参观“云上博物馆”,满足公众足不出户在线观展的需求。“云上看展览”、“云上看展馆”、“云上看3D文物”(陶瓷器、青铜器、玉器)、“云上看‘建馆60周年特展’”等项目颇受观众欢迎,上线十几天以来,仅微信公众号、微博的访问量就超过3万余人次。接下来,“云上博物馆”还将推出“云上看动漫片”等内容,还将录制讲解员部分文物的详细解说,为观众的“云上博物馆之旅”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文物山东”110家博物馆线上漫游

  济南市博物馆的线上内容,同时也进驻了“文物山东——山东省博物馆网上展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文物山东”)。“文物山东”是整合山东全省博物馆数字化资源迅速上线的一个网上展览服务平台。2月17日,“文物山东”平台接入国家文物局官网,成为疫情防控期间国家文物局对外推介项目。

  记者了解到,“文物山东”平台共包括9大板块。在博物馆板块,观众可以线上参观110家博物馆,内容丰富,包括博物馆历史沿革、展览概况、藏品介绍、虚拟展厅、馆内藏品、最新展览等;在展览板块,平台及时发布全省博物馆的展览资讯,快速、准确地为观众推送博物馆最新展览信息,通过三维虚拟漫游、全景漫游等体验形式,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观展体验;在藏品板块,平台建立了280余万件(套)文物信息的藏品数据库,是国内文物数据量最大的文物信息平台,观众可对文物进行快捷检索,鉴赏文物精品的高清图片、3D展示、语音讲解等。

  为了增加互动,“文物山东”平台也是做足了功课:以图搜图板块,观众可以上传自己的藏品照片至平台,图像搜索引擎能够对上传藏品图片进行图像分析和判别,进而搜索到平台数据库与这张图片相似的文物资源,供观众进行对比鉴别;文物百科板块类似于维基百科模式,观众可以在平台编辑并发布文物词条,由听文物故事转变为亲身参与挖掘文物故事、讲好文物故事;在线策展板块,平台提供在线策展功能,观众可以在平台资源库搜集藏品、策划个性化的展览,实现人人能当策展人,人人可以发布展览。

  个性化的服务板块也是“文物山东”平台的亮点:企业展会板块,属于文创产品板块,这是一个文化创意企业和文物保护装备企业的板块,集中展示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先进的文物保护装备和技术;地图导览板块,观众可以在一张地图上了解全省博物馆及文物分布情况,实现网上登录进行参观;个人中心板块,充分体现个性化服务,观众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随时收藏自己感兴趣的文物藏品、自己编辑的文物百科、自己自主策划的展览,提高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收获与成就感。

  经典还原:线上来看齐白石特展

  为了持续发挥美术馆效能,让观众宅在家中依然能够享受到精美展览带来的文化体验,山东美术馆特别推出部分展览的导览视频和网上展厅,尽力将经典展览线上还原。这些线上经典展览包括:“大师窖藏——齐白石特展”“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能量——改革开放山东美术发展成果展”等。

  疫情期间,济南市美术馆也推出了“馆藏精品线上展览”“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书画家主题创作展”丰富市民生活。山东省文化馆还在微信公众平台推出了《画道》《“新六艺”学堂》《文化慕课》《礼乐云课》等系列线上活动,为提高市民文化需求提供保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术馆、博物馆在进行线上、云上展示的同时,也通过自身特点,展开了各种“抗疫行动”:山东美术馆紧急行动,向全省美术工作者发出了“共抗疫情、我们同在”主题创作倡议,积极组织各界美术家参与主题创作,并联合山东幼儿美育联盟面向幼教界发起了“我是小小护国者 打败新型冠状病毒”的主题绘画创作倡议。该倡议发出后,得到了老师、家长和小朋友们的积极响应,经过6天的征集,1000幅作品通过网络平台传送上来,这些作品讴歌了那些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医务人员、创造火神山奇迹的建筑工人、前线物资的保障者和奋不顾身的志愿者。

  济南市美术馆也迅速行动,组织书画创作人员用文艺创作激励斗志,鼓舞人心。山东省文化馆也组织本馆书画家们创作了一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的美术书法作品,以手中的画笔为武器,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济南市博物馆则不仅举办了“抗击疫情青少年在行动”手抄报征集活动,还特别关注疫情期间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市博特别面向5—18岁的孩子及其家长展开问卷调查,问卷围绕他们关注疫情发展、对人与自然的理解,以及感恩一线工作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等角度展开。活动得到了青少年及家长的积极配合,短短3天,就得到了50余组家庭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新时报记者钱欢青 魏晔石)

  【记者手记】

  技术,改变了我们的观看方式

  记得马未都有一次说,自己当年天天泡博物馆,以至于哪件文物移动过了他都能知道,他想在各个角度看文物,但是很遗憾,放在展柜里的文物永远都有看不到的“死角”。如今这个问题,却在“云端”被神奇地解决了,无论是济南市博物馆的“云上博物馆”还是“文物山东”平台,众多文物都有3D影像呈现,动动手指,文物就会上下前后左右地全方位旋转,有些底部镂空的文物,你甚至看得到它们的“内部”。

  技术的进步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改变了我们的观看方式。除了3D看文物,在线上的虚拟展厅,我们还可以“身临其境”地去逛博物馆,在这里,鼠标箭头代替了脚步,电脑屏幕代替了展柜,足不出户,我们就能看到想看的展览。

  虽然从实际的体验来看,线上博物馆依然还有不少问题等待技术解决,比如清晰度不够高,页面互动感不够好,影像、声音、文字的配合不够和谐等等,省内各家博物馆的技术水准和文物呈现水准也参差不齐,但因为特殊情况紧急上马的线上数字文物资源,至少凸显了观展方式的技术化改进方向。不妨想象一下,待到技术条件成熟,我们或许真的能够戴上一副VR眼镜,就能在虚拟展厅触摸、把玩文物。

  当然,对文物和艺术品而言,技术再进步,形象再逼真,最终还是代替不了真实。文物的灵魂不在于被技术手段捕捉到的形象,而在于其“本尊”所散发出来的历史意味,一种带着时间隐秘的“光晕”。所以博物馆热绝不会退潮,相反,待到疫情结束,新一轮博物馆热或许又将到来。(新时报记者钱欢青)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