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是家国的期待

2020-04-16 08:27:48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新时报记者 钱欢青 徐敏 江丹

责任编辑:高原
少年的你,是家国的期待

  黎青/绘

  15日,是山东高三年级开学的日子。关闭近90天的校园,因为少年们的归来而生机勃勃。相信这个超长寒假也带给少年们不一样的感受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责任和担当,理想与奉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家国,对少年有更多的期待。

  早已阔别高中校园多年的我们,又对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备考、正厉兵秣马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祝福和嘱咐呢?时光会变,但迎接高考的很多思绪,不会变。

  口罩遮不住笑容,青春年少再出发

  史无前例的“超长寒假”之后,济南的高三学生终于重回校园。校园早已春光烂漫,口罩遮不住绽放的笑容,奔跑挥手间,再出发时,青春年少会有更坚实的脚步。

  目标也许很明确,那就是推迟了一个月的高考。每个人的高三生活都是紧张的,但时间很公平,努力靠自己。至今记得我上高三时的情景,每个同学的课桌上都堆满了书本和试卷,埋首苦读,奋勇做题,向着高考冲刺。不紧张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历史老师特别好,一个矮小的老头,平时讲课尖声尖气,我们男生刻薄地给他起了个“太监”的绰号。就是这个老师,某一天没有上课本上的内容,给我们讲了整整一堂课的“高考应对之策”:第一是纲领,他以历史课为例,建议我们让每一门课都在自己内心里长成一棵树,枝干是关键,记住了关键的枝干,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像树叶一样生长出来;第二是心理,老师用严肃而尖利的嗓音说出的话至今尤在耳边:“很多同学说我因为紧张所以没考好?我告诉你们,高考是一项综合能力的测试。其中就包括心理素质!”

  历史老师的那一堂课给了我极大的冲击。此后我竟真的不再慌张,反复用他的“高考是一项综合素质的考验,包括心理素质”来告诫自己。与此同时,复习时心里也仿佛更稳得住了,不再疯狂做题,而是慢慢用自己的逻辑给每一门课建立起框架结构,让它们像树一样在内心里生长出来。

  我特别喜欢这个历史老师,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不仅仅讲课本上的知识。课本上的章节,他往往用很少的时间就讲完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讲有趣的故事,于是课本上的章节不再枯燥无味,而是闪出了丰满、斑斓的树叶。我还很喜欢我们的语文老师,某一次上到有关《红楼梦》的一堂课,老师开始在黑板上画大观园的布局,认真、仔细,画满了整个黑板。在他终于长吁一口气,拍拍满手的粉笔灰打算开始讲课时,下课铃响了。老师愕然,呆呆看着满黑板的“大观园”,然后数学老师进来了,值日生上去把黑板擦干净了。

  这些遥远的回忆或许不足为人道,但我想它们之所以长久留在我的内心,是因为它们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从应对高考的“技术角度”而言,如我们的历史老师所说,要有纲领性的大视野,要把一门课像树一样种在内心;从高三的生活而言,这些记忆清晰地告诉我,考试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考试永远不会考大观园的布局图,但老师为什么要画满整个黑板?他是想让我们知道,考试之外,还有更多文学、人生和生命的美好。

  就像现在的少年,开心地重回校园,重新开始紧张的学习。也许考试不会考这场疫情,可是我们怎能不去了解它,怎能不因此而有所思考,怎能不由此而去探寻人类发展的命运,怎能不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怎能不以此来砥砺自己青春的生命?

  口罩遮不住笑容,青春年少再出发,让我们一起加油!(1998年参加高考)

  这是一个蜕变的新起点

  回到阔别了多日的校园,高三的学子重新站到了即将高考的起跑线上。不管是对这届高考的学子,还是对关注高考的家长、老师和其他社会人士,2020年无疑都将是“载入史册”的一次高考经历。

  有文章说,因疫情导致的长期居家学习的方式将成为拉开两种学生差距的分界点——自控力强的学生与自控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所谓自控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的能力。前者可能和在学校学习取得的成效没有多大差距,后者则可能因此日复一日落下更多功课。差距也将由此显现。这种观点可能略有极端,但并非全无道理。在学子们重返校园时,思考“自控力”这个问题显然还是有意义的。

  不管对成年人还是学生,在人生中的任何阶段,自控力均是影响个人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国著名作家乔纳森·弗兰岑曾经讲述过自己“破釜沉舟”坚持写作的故事。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他也容易被电脑游戏和网络分心而耽误写作。于是他狠心拆掉了自己的手提电脑,硬盘中卸载了所有浪费时间的软件,包括所有作家的天敌——纸牌游戏。他不仅拆掉了无线网卡,还故意损坏了网络接口。“你要做的,就是把强力胶挤进网线里面,然后把接口使劲拧下来。”这是畅销几百万的心理学书籍《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中的一个事例,作者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他说,受诱惑的自我是无法预料的、不可靠的敌人。“我们需要像对待另一个人一样,逐步预测并约束自我。”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受诱惑的自我,看清弱点,用理性的偏好来束缚之。

  剖开自控力的本质,实际上是意志力在挑战两个自我的对抗。一个自我倾向于“任意妄为,及时行乐”,另一个则在积极倡导“克服冲动,深谋远虑”。相信每个人的思想中都经历过这种对抗并且充满矛盾和犹疑。如果大多数对抗结果均是后者赢,那这个人无疑就是自控力较强的人。

  在学生们居家学习的日子里,想必也多次经历过这种思想上的挣扎。不过即便很多时候放任了自我,此时也大可不必太过懊恼。如果这次漫长的假期能够带给孩子们一些关于自控力的反思,带给自己一次思想上的蜕变,从而逐步增强自己的自控能力,能够更从容和自信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也不失为另一种收获。

  如此,学生们能带着不骄不躁、安宁平和的心态重新迈进校园,在人生的大考面前就已经取得了一次胜利。(2003年参加高考)

  这普通得想要逃离的一切,终于被我们珍视

  高三学子大概一生都不会忘记今年这个“超长寒假”,个人命运与时代大事件紧密相连,他们的学习生活从而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一线记者从校园传回的照片里,重返校园的学子戴着口罩,眼神里洋溢着青春独有的自信,他们对着镜头比出胜利的手势,这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希冀。

  在这个“超长寒假”里,高三学子或许重新思考过学习的事情。经此一“疫”,他们的学习动力不再是父母和老师的叮嘱,他们亲眼见识了知识的力量,知道科研与生活的距离并不遥远,而钟南山、李兰娟和张文宏等科学家也成了他们的新偶像。

  在这个“超长寒假”里,高三学子也或许思考过学习以外的事情,比如人之为人应有的悲悯心。疾苦不仅在报纸上、屏幕里,它更在我们身处其中的人间。我们不是人间疾苦的旁观者,理应痛之所痛。我们不能因为沉浸在生活的美好中太久,就忘记了它也有让我们不堪其重的时候。

  在这个“超长寒假”里,高三学子或许热血过,也无力过。他们看到父母亲友坚守在各自的岗位,小区的保安、保洁没有放下应做的工作,快递和外卖小哥依然在外奔波,楼下的超市里依然每天供应新鲜的果蔬。

  他们总是心怀远大理想,往往忽视了眼前的小事情。可是这一次,他们或许会意识到,我们的生活需要这些小事情,而这些小事情同样需要有人去做。我们是普通的人,过着普通的生活,我们一度想要逃离这普通的一切,可现在,我们终于知道这普通的可贵。

  这个寒假的开篇原本跟以前的任何一个寒假都没有什么不同,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身为高三学子的一种自觉让他们为自己准备了更多的学习任务。可是事情却朝着他们始料未及的方向而去,视之如常的种种都变得艰难和珍贵。漫长的时间跋涉后,他们回到校园,再见熟悉的同学,每一个人都有新的变化,不只是长高了。(2005年参加高考)

作者:新时报记者 钱欢青 徐敏 江丹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