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荫立足三大载体平台打造一流中心城区

2020-05-14 09:07:58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卢卫美
槐荫立足三大载体平台打造一流中心城区

  2017年7月10日,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在槐荫35平方公里的热土上设立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掀开了“康养名城 活力槐荫”的建设序章;2019年,济南市加快央企总部城规划建设步伐,在央企城“一核五片”的整体布局中,槐荫依托济南西站交通优势,在济南西客站片区和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打造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总部基地核心区;伴随着体制机制改革完成,槐荫经济开发区激发了改革活力,正向着产业高端、特色突出的智能制造精品园区奋进……近年来的槐荫正在用行动践行着打造省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承诺。

槐荫立足三大载体平台打造一流中心城区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数据中心

  今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前所未有,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截至目前,槐荫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率达到99.95%,四上企业已经100%复工。从大街小巷的叫卖声,到生产车间机器的轰鸣声,再到项目建设现场的火热场景,眼下的槐荫早已恢复了往日的生产生活节奏。今年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近日,槐荫区召开了全区“重点工作攻坚年”推进大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以“又好又快 勇夺第一”的姿态,吹响了重点工作攻坚集结号。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打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场主动战、攻坚战、持久战,作为省会济南中心城区,槐荫区击鼓再奋战、整装再出发,将立足全区产业特点和区位优势,重点打造以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央企城核心区、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三大平台”为载体的特色优势品牌,努力构建“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

  全面开启“康养名城 活力槐荫”建设新局面

  迎着明媚的阳光,记者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二期工程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钢筋绑扎、脚手架搭设等工作,大型设备入场运转不停。与此同时,包括省肿瘤医院质子临床研究中心、医疗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园一期等一大批在建项目陆续复产复工……一幅幅生机勃发的“复工图”在这片“医学热土”上铺陈开来。

  按照“立足山东,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定位,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将建成一个内涵丰富、结构合理、覆盖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健康服务体系,拥有医疗服务、医学教育、科技研发、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和康复养老等五大功能板块。按照“三年聚资源、五年见成效、十年创品牌”和“五年成势、十年成型、十五年成城”的发展路径,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将瞄准国际高端医疗健康技术产业前沿,引进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医疗资源,逐步建设心脑血管中心、肿瘤中心、代谢病中心、生殖中心等专科医院,以及临床检验中心、影像中心、病理中心、公共卫生相关战略和技术研究中心、大数据中心和科研中心,并引进一批医药研发、会展交易、医疗保险、专业培训等机构,同期将配套建设陪护公寓、商务酒店、健康餐饮、特色商业和高档社区等,最终形成“医教研产养服”六大产业集群共生共荣的健康产业生态圈和“国际智慧医学城、绿色健康示范区”。

槐荫立足三大载体平台打造一流中心城区

  槐荫丰富的楼宇经济载体

  2017年12月,槐荫区启动医学中心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在先期已完成6个村拆迁的基础上,槐荫区先后利用5个阶段启动了19个村的拆迁补偿协议签订工作。截至目前,集体土地方面,已全面清零23个村庄,完成11495户拆迁工作,拆迁面积约450万平方米。国有土地方面,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院、济南市汇英小学已搬迁并拆除完毕;建厂局宿舍543户、中铁十局二号院70户现已全部签约并拆除完毕;省淡水宿舍38户、市淡水宿舍30户已全部完成签约并已拆除;济南铁路局生办房共涉及6家铁路单位,目前已全部移交并拆除;济西社区共计1140户、30栋楼,目前已全部拆除,剩余1处简易房滞留户尚未签约拆除。土地征收方面,完成地上物补偿、清理并腾空净地7891亩;完成征地组卷报批5044亩。

  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立多元化投资合作机制”的模式运营。目前医学中心片区在谈意向单位近100家,已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数据中心、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平台、高端医疗孵化中心、树兰医院、中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精准产业园、医疗硅谷等34个项目落地。截至2020年5月,医学中心片区已累计开工项目23个,总建筑面积650万平方米,实现投资648亿元。

  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总部基地

  核心区建设势头强劲

  槐荫将依托济南西站交通优势,在济南西客站片区和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打造央企总部的核心区。央企城的开发建设无疑将成为继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后的又一引爆点,为槐荫注入更多的活力与机遇,助力槐荫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大潮中“搏击浪尖立潮头”。

  央企城核心区落户槐荫不仅仅得益于这里出色的交通区位条件与丰富的楼宇经济载体,更与槐荫出色的“双招双引”工作和最优营商环境密不可分。眼下,槐荫区成立了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总部基地建设指挥部,不断完善营商环境,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下一步,槐荫将以央企城的开发建设引领五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激发调动全区上下“又好又快,走在前列”和争当排头兵的决心毅力,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槐荫区将整合利用西客站片区高端商务楼宇和土地资源,打造京沪经济动脉的黄金支点和省会城市的“京沪会客厅”,加大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扶持政策力度,积极吸引央企区域总部、职能总部和龙头骨干项目落地,同时,吸引北京的院士、专家、科研团队前来创新创业,承接符合槐荫产业发展定位的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加快推进绿地齐鲁之门、中科创新广场、远大购物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一批“总部楼”“亿元楼”“主题楼”。此外,槐荫还将积极发展高铁经济、地铁经济,建设功能全、服务优、人气旺的现代化新城区。

槐荫立足三大载体平台打造一流中心城区

  中鸿新晶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群项目落户槐荫经济开发区。

  为此,槐荫将一方面做好对上政策衔接,积极推进省里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35条措施以及《济南市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政策措施(试行)》等双招双引政策的落地。另一方面,成立槐荫区与央企精准对接合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制定实施对接合作年度计划、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重大问题解决方案、组织策划重大专题活动等。此外,槐荫制定了覆盖主要行业的14项产业扶持政策,设立了精准对接到户的1亿元产业扶持资金,健全完善了“人才新政30条”。槐荫将以“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为要求,深入开展“重点工作攻坚年”活动,对入驻总部基地的机构和人才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基地建设的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相关街道办事处和部门也将成立专班,为央企北方总部基地项目落地创造良好环境。

  目前,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总部基地核心区建设势头强劲,220万平方米的商务楼宇、2300余亩商业用地招商载体提供强力支撑和广阔空间,已有华润、中铁、中建、国网、国药等30余家大型央企和知名民企纷纷在槐荫设立各类机构和区域总部。为更加有效对接央企,槐荫委托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做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总部基地核心区的精准规划实施方案,并计划疫情过后在北京适时召开专场推介发布会。

  打造产业高端特色突出的

  智能制造精品园区

  从举行2020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到联手团区委积极对接园区企业,参加由共青团济南市委主办的“青鸟回巢共赢未来”——2020年济南市青年人才“空中”招聘会经济园区招聘专场,再到举办2020年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签约总投资额为127.38亿元的10大项目,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在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与扩大招商引资上做足功课,实现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推进。

槐荫立足三大载体平台打造一流中心城区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浪潮中,槐荫经济开发区无疑是槐荫区的焦点。今年槐荫区将全力推进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建设,充分发挥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势,全面激发改革活力,打造产业高端、特色突出的智能制造精品园区。

  作为我市主城区内唯一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这里吸引了中国第一个华人华侨创新创业基地、中国第一个工业打印小镇,还有海那奥特莱斯项目、海宁皮革城山东总部落户,也聚集了中国知名小家电制造商九阳公司、引领中国宽禁带碳化硅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山东天岳等行业龙头企业,为开发区发力智能制造业集聚了潜能。

  目前,山东德迈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中国首个工业打印小镇,正以北京金恒丰科技有限公司为园区核心企业,引入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工业打印技术以及工业数码打印设备生产线,并吸引工业打印机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集群发展且具有示范性意义的工业数码打印机产业链生态圈,打造济南版的“江宁织造”。

  依托山东天岳这家碳化硅半导体龙头企业,开发区积极吸引上下游企业合作,加速推进碳化硅半导体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打造千亿级宽禁带半导体小镇,进一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和全区产业升级。半导体小镇的建设将成为槐荫区继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后,在新旧动能转换上的又一次“大作为”。根据最新规划,槐荫将力争在2020年完成半导体小镇“宽禁带功率半导体产业链项目”建设,初步建成碳化硅电力电子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区,带动相关产业产值50亿元。2025年,初步建成宽禁带半导体电力电子、微波电子和大功率半导体照明产业集聚区,带动相关产业产值300亿元。到2030年,以天岳公司为龙头建成国际领先的碳化硅半导体产业基地;带动形成基于碳化硅半导体的电力电子、微波电子、大功率半导体照明生产、应用系统为核心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建成国际先进的(超)宽禁带半导体研发、检测和服务公共平台,获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支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文/图本报记者张龙通讯员赵勇韩宏伟)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