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俱备 只待走起 百年修女楼平移今天上午进行

2020-06-10 02:33:28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新时报记者 罗晓飞 曹莫

责任编辑:徐逸豪

万事俱备 只待走起 百年修女楼平移今天上午进行

  9日,随着第十列模块拖车到位,修女楼平移准备工作就绪。新时报首席记者王锋 摄

  时报6月9日讯 6月9日下午,济南下起了小雨,这会不会影响百年修女楼第二天的平移?山东建大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专家表示,建筑物平移不受小雨天气影响。在现场,随着第十列模块拖车到位,所有准备工作就绪,10日上午11点左右,修女楼开始平移。届时,新时报APP将进行直播。

  在修女楼工地现场,已有9列模块拖车进入建筑主体下,现场技术人员正操控设备调试。记者看到,模块拖车由头部自带动力控制模块带动,整体缓缓移动,部分车轮转向而另一部分车轮保持顺向,钻入修女楼主体下。其间,技术人员在旁边指挥,让模块拖车平面与修女楼下部托梁平面保持全面接触。下午4点半,随着全部10列模块拖车就位,修女楼平移工作基本就绪。此外,现场还多准备了一个6轴线模块拖车和自带动力控制模块,以备不时之需。

  由于现场时不时下起小雨,让人担心会影响第二天的平移。“这点雨不会影响平移,我们在海南平移一个酒店项目时也遇到过,现在技术到位、方案完善,修女楼平移准时走起。”山东建大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专家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在风力6级以上的天气中不会移动,以免影响文物建筑主体安全。

  【讲述】

  省教育印务中心工作人员在修女楼工作40年

  从修女楼能看到高考试卷印制封闭区

  今日即将迁移的修女楼,从20世纪50年代后就一直由省教育厅使用,曾作为省教育厅机关办公地点;70年代后则为省教育厅二级单位山东省教学仪器厂使用,后改名为山东省教育印务中心。包括修女楼在内的这片地块,承载了不少省教育厅老员工的记忆,在这里,他们能看到南侧区域封闭管理的高考试卷印制区,这里常有武警把守,与山东莘莘学子的“命运”相关联。

  山东省教育印务中心老区办公室还“留守”在修女楼西侧的居民区里,老区办公室主任张长利在这里长大,1979年就来到当时在修女楼内办公的山东省教学仪器厂工作,至今已40年。“这栋楼有3层,办公区和车间主要在一二层,三层是阁楼,楼上的窗户北侧是双层的,南侧是单层的,能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张长利说,楼内还有地下室,小时候他和小伙伴们到楼里捉迷藏,“因为地下室比较黑,有些胆小的小朋友就不敢进去。”

  老区办公室工作人员于勇也是从小在老楼外围的宿舍区长大的,20世纪80年代初回到这里工作,该地块上现在已完成拆迁的范围原来是省教育厅的办公区域和住宅。他介绍,当时的工作人员习惯叫这栋老楼为“黑楼”,作为山东省教学仪器厂时,老楼一层主要是车间,“楼梯、地板、窗户还是原装的,一层地面的地砖也很漂亮。”

  这栋老楼不仅是有127年历史的文物保护单位,曾经在一段时间里更是与山东的莘莘学子有密切关系。公开资料显示,山东省教育印务中心具有国家甲级资质,是山东省国家秘密载体定点复制单位,也是国家保密局核准的山东省唯一省级以上保密试卷印刷资质单位,于勇介绍,曾经山东高考试卷等重要考试的试卷就是在老楼南边的“封闭区”印刷的,承担印刷任务时,封闭区就不允许人进出,有武警把守。“我曾经参与过一个任务,封闭了50多天才出来。”

  退休前曾任山东省教育印务中心工程师的董道立回忆,在修女楼上办公时,能看到南院封闭区,但那里墙很高,大门也是封闭式的,完全看不到里面的情况。“如果封闭期间有工作人员生病,也是由武警护送进出的。”

  据了解,省教育厅证书办公室也曾在修女楼办公,到毕业季时,各学校会报送所需毕业证数量。“证书办公室联系制作组装完成后,再把证书发放给各学校。”董道立说。

  于勇介绍,2007年左右,省教育厅将该地块出让,但印务中心在此留有老区办公室,直到去年他们才从老楼里搬出来。“在那工作了40年,还是很留恋的。”张长利说。

  【见证】

  “最牛搬家团队”22年前首次接单

  本报记者曾现场见证

  主导百年修女楼平移工程的是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院长张鑫教授。自1992年成立以来,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已完成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项目一万余项,可以说是建筑界的大咖级“搬家公司”。22年前张鑫团队的第一次移楼,本报记者就曾经现场见证,并以《大楼缓缓移动 楼里照常上班》为题做了报道,刊发在1998年9月15日的《济南时报》上。让我们跟随报道,再来回顾下当时的情形。

  以下摘选自当时报道原文:

  一座长五六十米的三层楼可以被移到8米以外的地方,而且并不影响楼里的人办公。这样的事您也许不信,但这的的确确是真的。9月9日上午,我们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真真切切看到了该县农业局办公楼的移动。

  楼到底是怎么移的呢?这个曲周老百姓已有些释然的问题或许还在困扰着我们。其实也不是多复杂。你可以想象推动一节火车车厢时的情景,只不过现在的“车厢”高些宽些罢了。譬如现在移的“车厢”就长60米、宽12米、高15米,建筑面积为1730平方米。车厢之所以能推动是因为有轮子,移楼呢,也需给它先装上“轮子”。

  去年在茌平的移楼,曾有老牛拉着楼走的趣闻。那是因为楼很小。这座楼的重量却有2500吨,老牛便不管用了。这次用的是26个同步千斤顶向前推,总推力达到了400吨。400吨的力气却也不能让楼走快。千斤顶压一下,楼大约前进0.7毫米,可谓蠕动了,1分钟大约可移5毫米。记者在现场的1个多小时,他们移了30多厘米。张鑫说如果正常,一天可移2.5米。这张鑫非是常人,他是山东建筑工程学院的教授、工程加固研究所的所长,搞过150多次楼房加固、搞过1次楼房纠偏,但移楼 他 也 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可就是这头一回,却使张鑫成了出省移楼第一人。

  11年前,该团队曾创下最远距离的历史建筑迁移纪录

  除了“最牛搬家团队”首次出省移楼,该团队还曾创下国内最远距离的历史建筑整体迁移纪录。2009年3月2日,济南纬一路老别墅长途跋涉20余公里,最终成功抵达位于临港开发区凤鸣路的山东建筑大学。这次跋涉比预计时间多花了4个小时左右,用时近13个小时。如此远距离的历史建筑整体迁移在全国尚属首次。本报记者报道了200吨老别墅穿城挪移的全过程。

作者:新时报记者 罗晓飞 曹莫

责任编辑:徐逸豪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