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泺口到洛口再到泺口 从“大摆渡”到跨河大桥 黄河泺口码头见证过的济南故事

2020-06-15 05:59:42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赵晓林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从泺口到洛口再到泺口 从“大摆渡”到跨河大桥 黄河泺口码头见证过的济南故事

泺口码头

  编者按 黄河,从远古走到当下,在泉城身边缓缓东流,与济南这座城市互相偎依,相融相合。

  今天的济南,正在从“大明湖时代”昂首挺进“黄河时代”。一幅大河奔流雄壮背景下的城市建设新画卷正缓缓展开!

  家住黄河边,吟唱黄水谣。拥抱母亲河,奋进新时代,我们将共同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讲述百年来那一个个令人难忘的黄河故事。

  如果您也有不一样的黄河记忆,关于黄河与济南的传说、典故、风物等特殊故事,欢迎投稿至349017691@qq. com。我们将选择优秀文章推荐给读者。

  一说起黄河,济南人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泺口。这个黄河下游最重要的码头,在千百年间,一直为济南提供着无法计数的各类货物,为济南的发展、为济南人的生活挑起了“后勤基地”的重任。

  泺口,在古代命名之初就是“泺口”,是古代泺水入济水的地方。也有人将“泺口”写作“雒口”,而“雒”与“洛”相通,“泺口”一度变成了“洛口”。古济水演变为大清河,泺口占据两河交汇的有利地势。早在汉代,泺口就是济水沿岸的重要码头;宋代以后,大清河夺济水河道,泺口变成了大清河上的一个重要码头;到明朝,愈加繁华。当时,济南、泰安、东昌、兖州、沂州、曹州等地所用的食盐都由泺口转运,木材、药材、毛皮等货物也在这里集散。一时间,泺口成为商业重镇,富商大贾麇集,菜馆酒楼布满街市,楼船往来,非常热闹。1855年,黄河改道,夺大清河入海,泺口一变而为黄河巨镇,此后便成了黄河下游沿岸最重要的码头。黄河航运,下可直通大海,上及鲁南、河南、山西等地,集市贸易兴盛,泺口镇中商店林立,被称为“小济南”。

  1904年,由德国人建造的胶济铁路开通。同年,济南正式开埠。之后,胶济铁路以北、泺口码头以南,民房和商铺开始快速增多。泺口镇也就形成了一定规模。1906年4月,一条连接小清河黄台码头和黄河泺口码头的轻便铁路支线——“清泺小铁路”建成通车。铁路全长6公里。当时的小清河黄台码头是小清河济南境内最重要的码头,这条轻便铁路的修建,不仅把黄河和小清河联系在一起,还和开通不久的胶济铁路联系在一起。因此,泺口的发展迈上了快车道,为济南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泺口南岸码头,也就是靠近济南市区这边的码头,被称为“上关道口”,是官渡码头。还有一个较小的民渡码头在“上关道口”东三四百米的地方,被称为“下关道口”。“下关道口”主要是由一些小船运送过往市民和物品等。而黄河北岸与其相对的码头也不是非常固定,有时根据水流的情况,船到北岸后,在哪里停下便在哪里靠岸,又被人称为漂浮码头。

  当时,黄河渡船都是用“大摆渡”。这是一种长30余米、宽近20米的大木船,是专门用来运送车辆、粮食、棉花、铁器等大宗物品的。当时一条“大摆渡”能一次运载好几辆汽车。而无数的各类货物,经由泺口码头或运进济南,或继续向上游逆流而上,运往中上游城市。

  1948年秋天,济南战役打响。济南解放后,人民的队伍接管了泺口码头。1952年底,一艘改造后的80马力的机动木船“明轮”号正式启用,终结了泺口码头一直用人力船的历史。泺口码头是北出济南的重要门户,人们过黄河一直依靠摆渡,直到1982年济南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和1988年5月泺口浮桥建成通车,才彻底改变并终结了泺口摆渡的历史。

  记者找到民国时期泺口码头的老照片,配以此文,让我们直观地“欣赏”一下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泺口码头原貌。

从泺口到洛口再到泺口 从“大摆渡”到跨河大桥 黄河泺口码头见证过的济南故事

作者:赵晓林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