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爆炸事故 如何自救

2020-07-01 04:58:13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徐逸豪

  在网络流传的视频中,许多人都见识到了6·13温岭槽罐车爆炸的巨大破坏力。“大象公会”发表侯知健的文章说,除了哀悼死者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果能有更多的人理解液化石油气槽罐车事故的机理和应对措施,那么在未来,我们将能更有效地降低事故概率,提高灾害控制的水平,让更多的人免于遭遇不幸。
  由于比煤炭更加环保、燃烧稳定,近年来,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在中国能源结构中比重越来越大。2015年以来,中国的液化石油气消费达到3000万吨级别,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消费国;而进口量、民用消费量均为世界第一。毋庸置疑,管道运输运输量大,运行也更安全、可靠,但是它的一次性投资非常高,而且运输灵活性差,在国内没法全面普及。在当代中国,液化石油气的主要物流方式,仍是使用槽罐车通过公路运输。正是这些槽罐车,通过各级公路驶向液化气站、工厂等生产消费节点,维持每个城市和家庭的正常运转。
  正因如此,类似浙江温岭的事故既不是第一次发生,在未来也不可能彻底将其杜绝。在可见的历史进程内,这类事故的概率将始终潜藏在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中,潜藏在每一次槽罐车行经办公室、住宅区,或是驾车与液化石油气槽罐车擦身而过的场景里。
  在现阶段,液化石油气槽罐车绝大多数事故还是发生在公路上,尤其是高速公路上的侧翻和追尾事故最多。这种事故很少是单方面形成的,而多是槽罐车与其他车辆的互动过程中发生过的——但凡稍有驾驶经验的人,恐怕都很难说自己在路上没有遭遇过液化石油气槽罐车,没有和它们发生过迎头会车、并行、尾随、超越等关系。
  在液化石油气槽罐车高速事故案例中,确实有大量问题来自槽罐车司机自身的不当驾驶,例如司机未经培训、未取得资格证上岗,疲劳驾驶,超载超速等等。但需要强调的是,即使具备专业资质的合格司机驾驶槽罐车,他们应对路面紧急状况的反应空间其实也是很小的:这些载重的槽罐车本身质量非常大,而且重心很高;无论是紧急制动能力,还是紧急变向时的速度极限,都远远低于普通的小轿车。
  对于普通驾驶人来说,最好尽量避免干扰液化石油气槽罐车的行驶,与它们保持更大的反应空间;使这些车辆可以尽量减少紧急变向、紧急制动的操作,无疑能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经常有一些胆肥的小车司机,超车后不持续加速拉大距离,反而是松油门、甚至减速制动;并道时,不打转向灯,不留出足够的纵向空间……这些行为,都是在给后方的槽罐车司机施加巨大的突发压力,逼迫他们紧急制动或者是变向,这是非常危险的。
  对于已知的各类事故,现代国家都会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但无论预案设计得如何精确,有两个问题绕不过去:其一,消防和医疗等应急救援力量的人员装备,从接到上级命令再到抵达事故现场,需要一定的时间。其二,如果没有广大社会公民的支持和帮助,官方的救援力量将会被极大削弱。所以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遭遇这类事故,在官方救援力量抵达以前,首先应该尝试尽力自救。
  要特别强调的是,“槽罐车翻车了都没泄漏,之后也不会漏”,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液化石油气槽罐车在发生事故后,由于罐体内保温绝热层的破损、液态部分的翻动,都有可能出现罐体内部的液体不断气化、然后撑破罐体引发泄漏、起火、甚至爆炸的情况。而且,液化石油气中含有硫化氢等成分,具备神经毒性,由于比空气重,会向低洼处沉积。如无特殊技能培训背景,不要尝试做英雄。
  不管槽罐车有没有明显的泄漏特征,都应该立即向上风的方向疏散,并拨打119报警,尽可能清楚地提供事故信息,疏散距离最好能达到800米。如果近距离接触过高浓度、大量的液化石油气,被污染的衣服能脱掉要尽快脱掉,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眼睛要提起眼皮,用大量清水或者生理盐水冲洗眼球。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刻寻求输氧支持。以上是需要优先处理的情况,包括头痛、恶心等吸入较多液化石油气后引发的症状,都应在随后寻求正确的医疗观察和支持。
  在对典型液化石油气槽罐车事故的救援中,官方力量需要在最快的时间,使得消防车、吊车、拖车等车辆抵达现场,并迅速建立500米警戒区、禁绝警戒区内一切火源,实施交通管制。但遗憾的是,在国内多次事故的实际救援中,经常出现报警不及时、社会车辆占用应急车道、冲入警戒区等情况,不仅危害实施救援的消防等人员,更危害到了所有现场附近的人。而围观火势和救灾阵仗则更属拿生命开玩笑:2015年10月10日,安徽镜湖区杨家巷一私人小餐馆发生液化气罐爆燃,大量人群聚集围观拍照,此时又发生一次剧烈爆炸,造成17人遇难。

责任编辑:徐逸豪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