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多措并举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到乡村,寻找最美的风景

2020-09-24 11:04:46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陈炜敏 通讯员 魏洪强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赏花采摘、休闲观光、民宿度假、民俗体验、健身运动等特色多样的乡村旅游产品和农事主题活动,泉水游、森林呼吸生态游、主题乐园亲子游、露营休闲乡野游、最美乡愁民俗游等旅游线路……特色突出的旅游线路、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让一个又一个乡村迎来逛村居、看民俗的游客,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近年来,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较好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全市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目前,全市共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旅游强乡镇36个,省级旅游特色村95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77个,精品采摘园71个,44家“泉城人家”精品民宿231个院落、816间客房、1500余张床位。2019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673.8万人次,增长8%;实现乡村旅游消费373.5亿元,增长12.7%。全市36个旅游扶贫村通过打造精品民宿、采摘、赏花、垂钓等内容的旅游业态,直接带动3万余人实现脱贫增收。

  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推动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

  清晨,在啁啾的鸟鸣声中醒来,呼吸山中清新的空气;饭后进入茶园体验亲手采摘乐趣,还可现场炒制品尝;品过茶,到体验游乐园玩耍,骑马、射箭、垂钓;及至晚间,入住当地民居,伴着清风明月入眠……济南市最南端、泰山脚下的长清区马套村,近年来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之选。从“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吃饭靠老天”的大山深处小山村,成为全国重点乡村旅游村,马套村为济南的乡村旅游做出成功的示范。

  马套村毗邻泰山桃花源景区,距泰安高铁站12公里,距104国道2.8公里,交通体系完备,地理位置优越。这里峰峦如聚,群山环绕,流水潺潺,鸟鸣深涧,古迹荟萃,芳草连天,森林绿化面积率达80%,有“天然氧吧”的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为该村发展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靠山吃山,靠山养山,马套村以生态发展带动茶叶采摘、观光旅游、休闲民宿等特色发展,走出一条“生态振兴”的乡村发展之路。

  2008年,祖祖辈辈都是通过开山凿石混营生的马套村走起转型之路,背靠连绵起伏的泰山山脉,围绕绿色生态发展,该村开始推广茶叶种植。茶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的同时,村党支部又走出去学习取经,借鉴外地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提议。2015年,马套村成立了将军山旅游度假合作社。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以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为主线,马套村逐步探索出有效实用的发展模式,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马套村采取股份制经营,即“村委会+茶叶种植合作社+核桃种植合作社+资金股东+房屋股民”村社合一、资源整合的方式创建。在利润分配上坚持让利于民的原则,采取年底按股分红的模式,具体分配比例为村委会占待分配利润的20%,茶叶种植合作社和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占20%,资金及房屋股东占60%。这种分配方式,村民股东得到更大利益,让群众走上富裕之路,村集体也可以获得一定收入。

  目前,马套村已形成“一个中心、四大区域、八个功能分区”的乡村旅游格局,拥有茶叶、民宿餐饮住宿、会议接待、研学教育、亲子亲情体验五大系列10余个旅游产品。2020年8月,该村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马套村的乡村旅游带动起的不只是一个村庄,而是一个片区。以马套村为“火车头”,齐鲁8号风情路沿线的8个小山村联手打造乡村旅游集群片区。

  山东五彩山村旅游度假目的地位于章丘区垛庄镇,包括垛庄镇的东车厢、西车厢、小石屋、十八盘、西里虎、黄沙埠连片六个村,主要通过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径,用合并式、统一化、大景区发展格局和理念,以乡村休闲度假和康体养生为主题,按照“一村一品”的宗旨打造“花山·石村·清泉·乡居·绿林·原野”六大特色主题,将“六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产业合理、生活富足、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的魅力旅游综合体,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赢的共同目标,打造成省会都市圈乡村休闲养生“微度假”目的地。自2016年端午节期间开业至今,五彩山村运营状况良好,周末东车厢、十八盘村的民宿天天爆满,景区运营火爆。

  打造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是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旅游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将分散的乡村旅游点通过各种方式连接起来,形成聚合效应,同时避免邻近乡村旅游点的同质化发展。市文化和旅游局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点、线、面”立体式推进。2018年以来,先后投入经费近3000万元,培育了一批以长清区马套村、南部山区黄鹿泉村、莱芜区卧云铺村、商河县袁窦村、平阴县北市村、章丘区三德范村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示范村,以及以齐鲁8号风情路、“泉乡慢谷”、“一线五村”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集聚片区,乡村旅游集群化、片区化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全域化态势日益显现。

  深化制度创新 助推民宿产业发展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有利于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增加收入;保护乡村的生态自然环境,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还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多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直坚持规划引领,加快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市文化和旅游局研究制定了《济南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济南市环城游憩带规划》和《济南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指导和推动章丘、商河、平阴、历城、长清、槐荫等区县编制了5个县域旅游发展规划、8个片区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和20多个村级乡村旅游规划,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相互衔接、相得益彰,较好发挥了统筹乡村旅游发展、引领新兴业态培育、聚合政府部门资源、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的基础性作用。

  2019年,市文化和旅游局以简化民宿申办手续、破解民宿业审批瓶颈、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开展调研,争取部门配合,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民宿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济南市民宿管理办法》和四个配套标准(条件),构建起了“1+1+4”的民宿业发展一整套制度体系,破解了审批和管理瓶颈。先后举办两次民宿授牌仪式,为区县联审通过的44家“泉城人家”民宿授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联合市财政局出台《济南市民宿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市级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民宿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民宿集聚区、精品民宿奖补工作。

  民宿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引爆了市场对民宿业的投资热情,社会资金迅速聚焦民宿业,提升了市场对文旅业特别是民宿业的信心和热情。

  “躺在床上看星星”,在著名观星地七星台风景区附近,若谷山居精品民宿让这个浪漫的梦想变为现实。该民宿位于垛庄镇四角城村,一期民宿项目投资3200万元,2017年10月份投入运营至今,共接待旅游团队200多个,游客近3万人,营业收入超过900万元。

  目前,“若谷山居”二期民宿项目正在建设中,项目投资1000万元,主要打造水泥艺术民宿和玻璃星空民宿、木屋民宿、星空音乐民宿咖啡厅、若谷房车营地,预计10月份完工;三期民宿项目规划利用资金2000万元,预计今年11月份开始建设,配套星空花园民宿、网红野舍、四角城村游客服务中心、村民农产品销售中心、星空全民运动健身中心等。

  位于南部山区柳埠街道的柏树崖村,之前也是省定贫困村,村里基本都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人及劳力全部外出打工,村里仅存的农产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生活基本需求。该村依托2016年产业扶贫项目,流转八套村民闲置宅基地建设民宿,打造“安子峪民宿养生谷”。目前,该民宿营业额年均超百万元,村集体同步增收5.8万元,彻底改变了原来村集体零收入的状态,带动打工的贫困户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

  民宿业也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推动我市文旅业复苏的强力引擎。在2019年出台系列文件的基础上,疫情期间市文化和旅游局又联合市财政局出台了《济南市民宿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构建起了“1+2+4”的民宿业发展一整套制度体系,达到了民宿业入市有标准、管理有规范、审批有机制、政策有保障的发展要求,释放出鼓励民宿业发展的强烈信号。截至目前,全市挂牌的旅游民宿院落达到231个,客房816个。经初步统计,自“五一”以来,全市民宿业累计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普遍在30%以上,其中九如山风景区民宿7月份同比增长102%,廓庐、泉水人家等民宿增长40%以上。

  推进旅游扶贫工作 以发展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

  旅游扶贫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旅游扶贫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在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位于莱芜区西北部的王老村,共有山场4000亩、耕地426亩,2014年以前共有111户贫困户,交通闭塞,产业单一,村集体收入薄弱,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王老村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建环山绿道,开发景区,通过新闻媒体等平台宣传推介,并组织开展乡村体验、写生摄影、民风民俗等活动开拓客源,王老村知名度越来越高,周末、假期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全村1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279人全部脱贫并逐步走上富裕之路,王老村也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森林村居、全国文明村。绿水青山在这里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南部山区黄鹿泉村同样为省定贫困村,近年来该村通过引进外来资本,投资建设山景小镇田园综合体,打造集农业观光、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形成休闲旅游特色村,带动本村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基地,建设学生教学示范体验园区,开发无动力设施亲子体验游,打造“孩子小镇”山村孩子乐园,引来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进一步带动了村民增收。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4.7万元,实现增收22.9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所有贫困户已全部稳定脱贫。预计项目全部完工投入运营后,每年将为全村创收660万元。项目全部完工投入运营后,可提供就业岗位300个,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村创业就业。如今的黄鹿泉村,生态越来越好,人气越来越旺,村民越来越幸福。

  “若谷山居”民宿项目运营以来,为周边30余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主要从事环境卫生维护、餐饮住宿服务等工作,增加工资性收入;通过民宿项目的带动,村民可以出租废旧房屋领取租金,也可以加入特色民宿、销售土特产、特色种养殖等项目,增加经营性收入。截至目前,四角城村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元,带动12户贫困户脱贫,其中30名(2名贫困户)村民在若谷山居就业,8户(3户贫困户)出租房屋用于若谷山居民宿建设,每年增加全村群众收入200万元,带动了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拉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村民致富增收。

  商河县孙集镇袁窦村、南部山区柏树崖村、章丘文祖街道石子口村……一个个贫困村化身旅游村,环境美了,村民富了,生活好了,“旅游扶贫”不仅彰显了旅游的社会效益,也拓宽了脱贫奔小康的实践路径。市文化和旅游局认真贯彻省、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以市、区县旅游管理部门为帮扶主体,对旅游扶贫村进行结对帮扶和教育培训,通过资金扶持、技术指导、人才培训、营销支援、创新组织模式等措施助力脱贫攻坚。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对112个有乡村旅游业态的贫困村积极予以政策扶持和指导,协调投入2570万元对其中32个省级贫困村予以重点扶持,对长清区万德街道刁庄村等10个资源相对较好的旅游扶贫村,扶持资金100万元,用于乡村旅游环境及硬件设施的改造提升,带动贫困人口加快脱贫致富;制定落实我市《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奖励补贴办法》,支持乡村旅游合作社121个,对其中管理运营规范、扶贫效果明显的17家乡村旅游合作组织奖励200万元;支持推动涉旅扶贫项目136个,帮助贫困村编制旅游类规划73个,带动2270户贫困户、4992口人实现脱贫增收,困难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人才支撑。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乡村旅游带头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为重点对象,以提高乡村旅游开发、运营、营销能力和服务技能为基本内容,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邀请高校教授、业内专家、乡村旅游先模人物进行指导授课;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校村联姻”工作,与山东大学旅游管理系建立合作关系,选取部分乡村旅游示范村作为山东大学旅游院系师生定点指导单位,面对面提供业态培育指导、服务技能培训。先后举办三期乡村旅游带头人理论培训班;组织四批次乡村旅游带头人赴浙江、四川、江苏、河南、陕西等地学习考察;连续三年组织乡村旅游带头人参加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赴日本、法国等地精准交流活动,较好地提升了乡村旅游带头人的理论水平和运营经验,累计培训乡村旅游带头人及从业人员1500余人次。为我市培养了一批乡村旅游明白人和带头人,加快了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带动了全市乡村旅游大发展。

  下一步,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结合全市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一总目标,按照“科学布局、示范引领、政策扶持、集中打造”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乡村旅游布局,壮大乡村旅游市场主体,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推动产业融合,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作者:陈炜敏 通讯员 魏洪强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