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排头兵 打好攻坚战】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发展沃土 ——莱芜区“十大攻坚行动”之营商环境优化

2020-10-21 06:30:25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卢卫美

285项审批事项进大厅,100个高频事项实现“一次办”“马上办”;

20个行业实现“一证准营”“一码覆盖”“一证通行”;

企业开办实现0.5个工作日办结,企业注册可最快45分钟完成;

政务体系建设覆盖全区14个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771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实现117个事项镇街可办,全面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

一串串“放管服”改革的数据,折射出莱芜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

今年以来,莱芜区围绕深化“放管服”和“一次办成”改革,精准把握形势,全面对标省会标准要求,着力推进流程再造,强化要素保障,完善服务机制,抓改革、出新招,补短板、强弱项,全力破解群众和企业办事遇到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区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截至9月底,全区重大合同项目签约投资总额632.53亿元,引进各类人才517人,新开办企业3445家,新注册个体工商户6482个,商事主体各类指标呈稳步上升势头。

推进流程再造,提升行政服务效能

流程再造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所在。莱芜区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在流程再造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出实招,真正让群众“少跑腿、多办事、办成事”成为常态。

业务部门统一入驻。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协调业务部门进驻莱芜区政务服务大厅,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一并纳入,打造功能完备的“一站式”服务平台。目前区发改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等8个业务部门及供电、供水、燃气热力等5个服务单位进驻政务服务大厅,285项审批事项进大厅,100个高频事项实现“一次办”“马上办”。

推进机构职能优化流程再造,减少决策层级和环节,对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健全完善跨部门涉企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打通数据壁垒。

在信贷、用地、获得水电气方面推出一批新流程。其中,天然气通气使用控制在2个工作日内;用水报装流程压减为2个环节,全程零费用,0.5个工作日办成;用电报批线上办理率达99%,资料压减57%,“一次办好”体系初步建成。

审批过程“网络化”。按照全市统一标准,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运行,对事项进行深度梳理,规范要素填报,推动各自建业务系统向市级政务服务平台迁移整合,目前涉及35个区直部门、14个镇(街道),总计3895项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已全部进驻政务服务网,待综合审批系统运行上线,流程配置完成后,即可实现“一网通办”。同时,全区14个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771个社区便民服务站的政务外网已经打通,实现117个事项镇街可办,办结完成2000余件,为推进审批事项“就近办、网上办、智慧办”奠定了坚实基础,年底前事项网办率将达到90%,除现场踏勘、现场核验身份、涉密事项外,力争依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不见面审批”。

推行无差别“一窗受理”。将联系紧密、涉及并联审批、适合“一链办理”的事项调整至综合服务窗口,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服务新模式。

精准服务企业,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所谓营商环境,是指企业全生命周期和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周围境况与条件。哪里投资更便利、哪里办事更高效、哪里服务更优质,企业就会到哪里投资,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就会往哪里流动。

为此,莱芜区今年集中精力组织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成立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指挥部,制定出台《济南市莱芜区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涉及行政审批、简政放权、司法服务、用水用电、信贷税费等31项具体任务,力争在多个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和提升。

企业开办更便利。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将营业执照申领、印章刻制、涉税办理等合一办理,实现“一窗受理、一表填报、半日办结”。在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积金等涉企服务高频领域率先实现电子营业执照深度应用。推行“一链办理”证照同发和“拿照即经营”模式,部分类型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事项实现“秒批秒办”。打破传统属地申请模式,试点开展“区域商事登记通办互认”合作,企业开办实现“就近选、就近办”“全城通办”,目前已办理49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持续发放政策服务“大礼包”,为新办企业免费提供4枚印章、税控设备等扶持政策,已为1074家企业节约开办费用51.6万元。

项目审批树新杆。打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持久战”现象,由企业追着政府办,变成政府盯着企业提前办、跟踪办。推行“拿地即开工”模式,相关业务部门提前介入对审批事项、环节实行并联办理、容缺预审,已筛选出15个重点项目纳入“容缺受理”名单。同时,集中住建、发改、审批、自然资源及规划等多部门,组建160余人的“项目管家”队伍,为项目实行“一对一”全程帮办代办,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许可实现“足不出户、即时受理、即时开工”。在工程建设审批中推行“多诺合一”改革,将多部门的22个事项实行联合审查,推出“告知承诺制管理办法”及29个事项清单,实行“告知承诺”审批,审批效率极大提高。

8月13日,多窗口协作为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凯傲(济南)叉车有限公司C2H项目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实现建筑用地规划许可、建筑工程规划许可、土地使用许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四证同日核发”,高效服务全区重大项目建设。

持续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建立“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模式,将一个行业多个许可证件,合并为一张载明相关许可信息的行业综合许可证,破解了企业“准入不准营”难题。已率先在全市各区县将“一业一证”许可工作扩大到餐饮、超市、民办幼儿园等20个服务行业,力争年底再扩大5个服务行业,目前已累计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121份,居全市各区县第3位。

完善管理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莱芜区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出发点,对标世界银行和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水平,树牢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和问题导向,全面改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体制机制性条件,完善管理机制,持续增强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服务专班集中办公。在全市率先成立区县营商环境提升工作专班,从财政、住建、法院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40余人,成立信贷、用地、获得水电气及产权保护等19个专班,围绕企业和群众需求找问题、补短板,凝聚合力、精准服务,为企业群众提供“店小二”服务。

健全完善企业诉求“接诉即办”机制,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累计办理专利权质押贷款8笔,质押专利56件,贷款总额达2.59亿元。

落实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和代理”机制,组建12个专项法律顾问团,依法为阿尔普尔追回30台空气源热泵设备,为企业挽回重大损失。同时,围绕“简化办”推行“独任审批师”制度,进一步压减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严格落实“好差评”制度,健全完善投诉反馈机制,建立投诉事项管理台账,确保“差评”事项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目前,“企业回访”办公室已回访企业3800余家,受访企业满意率达99.3%。推行“周末无休”制度,按照“歇人不歇班、歇人不歇岗”的原则,有效解决群众“平时没时间、假期不受理”的实际问题。

加大政策扶持,保障经济企稳回升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政策的支持。莱芜区在要素保障、财税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从而为全区经济企稳回升、逆势上扬提供了有力保障。

完善“土地跟着项目走”保障制度,实施“标准地”供地改革,规划净地产业园,持续优化“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审批模式。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优化完善标准厂房、新型产业发展用地政策,促进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发展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业务,不断增加贷款数额,持续降低融资成本,已累计发放贷款521.74亿元。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成立应急转贷基金公司,设立1亿元以上规模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池,帮助企业融资21.3亿元,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扎实做好稳岗补贴、援企援岗工作,发放稳岗补贴2430余万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确保“应享尽享、应补尽补”。

推进财税金融改革。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确保一般性支出再压减10%以上。通过搭建网上办税平台,优化办税流程,全年纳税时间将提速至102.82小时,比《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纳税时间减少35.18小时。

开展“人才政策落实年”活动,通过实施政策引才、活动招才、园区聚才等改革举措,全力争创“人才工作先进区”。对照“济南人才新政30条”,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服务联盟,推行助创团队和助创专员制度,健全完善绿色通道、窗口服务、专员服务、人才金卡“四位一体”服务体系,目前已累计引进院士29名,泰山学者等29名,博士、硕士、本科生1400多名。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莱芜区将乘势而上、迎难而上,持续发力、精准发力,着力打造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塑造莱芜发展新优势,擦亮莱芜改革创新的“金名片”,为实现“从赶上、超越到引领”发展目标贡献力量。(本报记者杨雪通讯员刘波)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