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舞人心!济南强省会“施工图”公布:到2025年—— 高质量发展核心指标走在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2021-02-20 06:02:06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王端鹏 张茜

责任编辑:张章

鼓舞人心!济南强省会“施工图”公布:到2025年—— 高质量发展核心指标走在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强省会战略重大机遇,构筑新时代济南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加快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城市首位度,2月19日,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动员大会上印发了《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高质量发展核心指标走在全省首位、全国前列,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黄河流域的核心引擎功能显著增强,在省会经济圈的辐射度、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中心度、黄河流域的影响度、国家区域发展大局的参与度显著提升。同时,围绕在七个方面能力上实现新突破,明确了24项具体措施。

鼓舞人心!济南强省会“施工图”公布:到2025年—— 高质量发展核心指标走在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重点任务

  1 在提升省会科技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

  以全力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要素齐全、载体有力、企业主导、转化畅通的创新体系,加快打造充满创造力、富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全力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实施齐鲁科创大走廊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两年行动,形成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山东大学龙山创新港“四大创新圈”。主动承接实施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深入实施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济南路径”,面向前沿领域共性需求,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关键新材料、基础软件等领域,实施重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技术攻关计划。

  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发挥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试转化基地,培育发展一批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

  高标准建设人才特区。大力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制定紧缺人才清单,靶向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实施泉城院士智力集聚计划。

鼓舞人心!济南强省会“施工图”公布:到2025年—— 高质量发展核心指标走在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2 在提升省会产业支撑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

  以工业强市战略为引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基础软件等研发创新能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新建一批省级以上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构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新引擎。实施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重点发展集成电路、5G、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装备、氢能源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重点突破量子科技、区块链、空天信息等前沿技术创新领域,率先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服务经济中心城市。做大做强做优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来济设立总部、区域总部和职能型机构,打造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总部基地。

  3 在提升省会综合承载能力上实现新突破构建“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

  顺应现代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布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不断增强城市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面优化城市发展格局。着眼促进全域资源优化配置和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构建“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东部,以国家级开发区为载体支撑,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强区域发展联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东部城区,集中打造科创济南、智造济南主阵地。西部,发挥交通枢纽和高校园区优势,推动产城融合、校地融合、区域融合,加快打造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和医疗康养高地。南部,坚持以更大力度推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加强泉水补给区生态修复保护,增强水源涵养和森林碳汇能力,保护好城市“绿肺”和泉城“水塔”。北部,坚持把北部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开发力度,推动黄河北地区加快崛起。中部,突出泉城文化特色,彰显历史文化名城底蕴,聚焦二环以内老城区,推进瘦身健体和减量增效,推动城市品质化、功能现代化、业态高端化。

  建设交通强国样板城市。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打造外联内畅、立体便捷、智慧绿色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动济南经郑州至西安、兰州、西宁的“一”字型东西向大通道建设,完善“米”字型高铁网,推进市域(郊)铁路建设,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构建“四网融合”轨道交通网。

  加快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举全市之力加快起步区规划建设,按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要求,加快构建“1+4+16+N”规划体系,加密过河通道,促进黄河两岸交通布局优化、衔接成网,加快建设能源、信息、供排水、环卫等市政设施。大力培育“新城建”全产业链,重点发展大数据、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前沿材料、智能装备等新科技、新智造、新服务和新消费,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4 在提升省会资源集聚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充分发挥省会综合优势,提高要素导入能力,重点建构“三城一高地”,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流动、高效配置、高效增值,打造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重要集聚地。

  打造数字先锋城市。加快黄河大数据中心、国家生态环境大数据超算云中心、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规划建设,打造“中国算谷”,构建多元协同、数智融合的算力体系。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双区”建设,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构建国家产业金融高地。以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为牵引,提升中央商务区集聚功能,打造汉峪金谷科技金融生态圈,推进山东新金融产业园扩容发展,进一步优化“一区一谷一园”金融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创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打造一批地标性商圈,加快打造一批名企名店名牌名家,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免税经济,加快布局建设口岸进境免税店、免税购物中心、离境退税店,拓宽国际消费供给渠道。

  建设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泉城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快“泉·城文化景观”申遗。申办承办国内外知名艺术节赛,积极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鼓舞人心!济南强省会“施工图”公布:到2025年—— 高质量发展核心指标走在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5 在提升省会辐射带动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打造黄河下游济郑“双子星”

  加强与周边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立足省内、带动周边、链接全球,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推动省会经济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施“瓶颈路”畅通工程,形成轨道交通、公路、航空、水运联通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实施经济圈产业链式整合和重点项目联合攻坚行动,探索“双向飞地”“异地孵化”“共管园区”等跨区域产业合作新模式。加快推进济泰同城化、济淄同城化和济齐融合发展,引领带动省会经济圈加快形成协调联动发展格局。

  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加快建设济青科创制造廊带、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充分发挥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在改革创新、高端产业集聚方面的优势,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的主引擎。充分发挥济南在“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格局中的中心城市作用,加强省会经济圈与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的深度合作,强化两市互认互通互补互连,携手唱好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双城记”。

  深化黄河流域城市交流合作。探索建立沿黄省会合作机制,推进与郑州、西安、太原、兰州等省会城市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积极推进济南、郑州全面战略合作,率先在平台合作、规划制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保护等方面实现突破,深化两市货运物流中心分工合作,规划建设济南至郑州货运通道,打造黄河下游济郑“双子星”。

  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大局。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高标准打造“京沪会客厅”,加快建设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总部基地。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加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与雄安新区协同发展。主动融入长三角创新体系,加强在信息、金融等高端服务业方面的联合与协作,推进长三角和省会经济圈之间创新要素的互联互通。

  6 在提升省会开放融通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建设绿地全球贸易港和东亚博览会永久展示场馆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机遇,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形成内外兼顾、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多向并进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平台引领作用,加快构建“链上自贸”完整体系,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试验区模式”。加快建设绿地全球贸易港和东亚博览会永久展示场馆。推动章锦综保区与济南综保区协同联动、错位发展。

  拓展全方位开放新空间。积极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全面融入亚太“经贸合作圈”。

  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系统开展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等体制改革,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快推进法治济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加快打造“类海外”环境,推进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建设,拓展济南签证中心服务功能,推进出入境管理便利化。

  7 在提升省会共建共治共享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坚持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统筹发展与民生、发展与生态、发展与安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倾情办好民生社会事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全方位多渠道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织密兜牢社会保障网。为低保、低收入和新市民群体提供住房保障。构建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引导全民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济南。全面落实城市安全运行主体责任、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属地责任,完善城市安全常态化管控和应急管理体系,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奋斗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赋予济南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历史方位,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创新思维、集成超越,做大城市体量、做优城市功能、补齐短板弱项,奋力跑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加速度”,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努力把济南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到2025年,高质量发展核心指标走在全省首位、全国前列,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黄河流域的核心引擎功能显著增强,在省会经济圈的辐射度、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中心度、黄河流域的影响度、国家区域发展大局的参与度显著提升。

  省会城市首位度显著提升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达到16%、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实现位次前移

  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显著提升

  科技自立自强对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跻身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5000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产业引领作用显著提升

  产业能级跃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打造1—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核心产业集群—支柱产业集群—新兴产业集群”梯队产业格局加快形成

  城市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省会经济外向度提高到20%以上,国际城市排名位次前移,“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地位进一步凸显,成为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城市集聚力、承载力、辐射力显著提升

  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加速集聚,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7%,建成交通强国样板城市,在省会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黄河流域的龙头引领作用全面彰显

  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多样化、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全覆盖、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均预期寿命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作者:王端鹏 张茜

责任编辑:张章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