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现恐龙化石群如何形成?或为洪水、泥石流夹携恐龙尸体至此
重庆现恐龙化石群,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古生物死后,除极少数由于特殊条件,仍保存原有的组织结构外,绝大多数经过钙化、碳化、硅化,或其他矿化的填充和交替石化作用,形成仅具原来硬体部分的形状、结构、印模等的化石。

6月28日,重庆市举行云阳县普安乡恐龙化石抢救性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云阳县发现世界级恐龙化石群。该化石群化石资源规模大,化石种类多,地质时代横跨侏罗纪早中晚期,已形成长150米、厚2米、高8米的“恐龙化石墙”,具有很大的科研和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已确定基干蜥脚形类、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剑龙类等五大类恐龙化石。世界恐龙权威专家、中科院研究员徐星认为,这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侏罗纪时期最大的单体恐龙化石墙。
如何形成
或为洪水、泥石流夹携恐龙尸体至此
这一世界级侏罗纪恐龙化石群发现地位于云阳县普安乡老君村,距云阳新县城23公里,距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22公里,位于长江南岸一级支流磨刀溪上游。周围群山连绵,居住在这附近的人,最初都不知道这片山里竟埋藏着远古时期的大型生物。
在发掘现场,正在发掘的化石墙岩壁上各种恐龙骨骼化石镶嵌其中,犹如一堵震撼的浮雕墙。
化石发掘现场技术负责人、重庆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质工程队代辉博士介绍,两年前,当地一放牛的村民发现了一块骨骼化石,经专家现场踏勘,确认其为恐龙化石。随后有关部门开始在这里进行保护发掘工作,慢慢揭开了恐龙化石墙的面纱。
这样规模巨大的恐龙化石墙是如何形成的?
代辉说,从化石的堆积来看,属于异地集群埋藏。也就是说,当时恐龙并不是在现场的埋藏地原址灭亡的。
徐星表示,化石墙形成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就目前的发现推测,化石埋藏时间大约在1.8亿至1.6亿年前。当时,云阳附近有一个巨大的古巴蜀湖泊,自然环境优越,促成了动植物的多样性。
恐龙的死亡原因,初步推测应与大洪水或者泥石流有关。洪水、泥石流携带着恐龙尸体一路奔袭,到达湖泊三角洲地区后,流速下降,尸体也因此沉积下来。
有什么意义
极有可能发现新的恐龙类型
根据恐龙化石露头调查,现场约5公里长范围内均有化石露头。据徐星介绍,恐龙化石核心区出露长度达550米,包含4个区域,目前正在发掘的是一区。通过抢救性发掘工作,目前已形成长150米、厚2米、高8米的恐龙化石墙,墙体面积1155平方米,含17个化石富集小区。
据探测,恐龙化石墙下仍有大量恐龙化石,埋藏深度至少20米。距核心区约1公里远的更古老的早侏罗纪自流井组地层中,同样有较密集的恐龙化石出露。
相比其它恐龙化石群,专家认为云阳普安恐龙化石群有六大特点:化石分布时代跨度大,从早侏罗纪晚期到中侏罗纪,再到晚侏罗纪的地层中,都有化石发现;化石分布范围大,在约5公里长的岩层走向上有多处化石露头,显示了巨大的潜力;化石种类丰富,目前已经发掘暴露出来的化石包括基干蜥脚形类、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和剑龙类等至少5个恐龙亚类群以及蛇颈龙类等其它爬行动物;属于异地集群埋藏,化石数量多、总体分布密集、关联程度较低、存在许多碎块化石,但分选性差,具有短距离搬运和快速埋藏的特点,比如大型泥石流形成的异地集群埋藏;化石墙的保存方式有利于科普和旅游事业,规模如此大的恐龙化石点是极佳的科普教育基地,也非常有利于推动旅游文化事业;云阳普安恐龙化石四区自流井组有较为丰富的恐龙和蛇颈龙化石,很可能填补了世界上早侏罗纪晚期至中侏罗纪恐龙时空分布上的一个空白,具有填补恐龙演化序列空白的潜在重大研究意义。
徐星透露,云阳普安恐龙化石群中,极有可能发现新的恐龙类型。他说,如何给云阳普安的恐龙发现一个全面准确的评价,尚需进行大量工作,目前的发掘和研究,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怎么挖出来的
多项高科技手段助力考古发掘
据了解,云阳县普安乡古生物化石发掘工作已获国土资源部批准,被列为国土资源部示范项目,是重庆市首个获得国家部委正式批准的古生物化石发掘项目。发掘工作主要包括化石盖层剥离及弃渣、化石发掘、化石探井探查、化石运输、化石保存、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测等。为更好地记录化石原始埋藏情况,该发掘项目还构建了古生物化石发掘现场的原始三维场景,实现信息化管理及展示等功能。同时,还创新性地将物探测试、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倾斜摄影等先进技术手段应用到古生物发掘中。
今年5月,重庆市国土房管局批准建立了重庆市云阳普安恐龙市级地质公园,规划保护面积为91.3平方公里。为更好保护和合理利用恐龙化石资源,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将与云阳县政府共同建设普安恐龙化石原址博物馆、科研科普教育基地,并打造化石村,申报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争取建成国家地质公园。
恐龙化石主要遗址有哪些?
只有少数相当特殊的地质环境能够将化石保存完好,最常见的是质地细致的沉积岩。而恐龙化石由于年代久远,保存更不容易。现在所发现的恐龙化石埋藏地主要有德国的索伦候芬、蒙古戈壁沙漠的火焰崖、中国云南的禄丰、中国山东诸城等。
索伦候芬
德国的索伦候芬采石场在恐龙生活的时代是个热带浅海,当时还有岛屿散布。索伦候芬的细致石灰岩层中保存有美颌龙属的化石,另外还有鱼类的纤细遗骸,以及早期鸟类始祖鸟等岛栖动物的遗骸。
火焰崖
蒙古戈壁沙漠的火焰崖保存了很多白垩纪晚期的动物化石,包括原角龙、窃蛋龙和迅掠龙等。从20世纪20年代发现火焰崖蕴藏着化石以来,人们已经在这里挖掘了不少闻名世界的恐龙标本。
科摩断崖
19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在位于美国怀俄明州的科摩断崖发现了不少恐龙的骨骼化石,其中大部分都是蜥脚类恐龙的骨骼。美国自然博物馆的科学家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这里挖掘,目前已发现数百件标本。
月谷
月谷是一个位于阿根廷西部的荒芜的峡谷,人们从这里发现的化石中才知道恐龙的存在。从月谷发现的化石包括三叠纪晚期的喙龙类群和其他爬行动物类群,其中包括早期的兽足类恐龙始盗龙属和埃雷拉龙属。这个偏远地点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却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晚期人们才知道这儿的化石蕴藏量非常丰富。
禄丰
中国云南禄丰县恐龙山方圆10平方千米的地区,是闻名于世的恐龙之乡。1938年考古学家在这里首次发现完整的恐龙化石,之后陆续挖掘出数十具恐龙化石。经鉴定,其中有24属30多种恐龙,是世界上最原始、最古老、最丰富、最完整的脊椎动物化石群。
诸城龙骨涧
龙骨涧是闻名中外的“巨型山东龙”和世界之最“巨大诸城龙”的出土地,位于诸城市吕标镇库沟村北部,距诸城市区10公里。该涧为东西走向大冲沟,长约350米,宽约100米,深约20米。 据专家考证,龙骨涧及其周围地区,均属距今约7000万年的中生代晚白垩纪地层,含化石层最深处达2米,位于冲沟东头南坡阶地之上,呈28度角向冲沟北延伸下去,涧中所藏化石十分丰富,是一处世界罕见的恐龙化石宝库,种类主要为鸭嘴龙化石,同时发现有霸王龙牙齿 、恐龙蛋化石等。自1964年以来,龙骨涧先后挖掘出至少10具恐龙化石,约50多吨,有4具已装架成鸭嘴龙骨架标本陈列于北京、天津、济南和诸城,其中陈列于诸城市恐龙博物馆的“巨大诸城龙”高9.1米,长16.6米,是世界上同类型中最高大的。
目前 ,龙骨涧化石区被定为潍坊市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东西长640米,南北宽240米,总面积153600平方米。
彭亨州
2014年2月,考古学家在马来西亚彭亨州发现第一块恐龙化石。
这块长2.3厘米,宽1厘米的恐龙化石是棘龙科恐龙的牙齿。这种恐龙有类似现代长吻鳄的颌部和牙齿,以鱼类为主食。
马来亚大学教授曾根正敏博士说,由马来亚大学和日本大学组成的考察队在彭亨内陆一个村庄,发现了这块化石。
这个牙齿化石应该出现在晚中生代,也就是说早在0.75亿到1.45亿年前的白垩纪就已经存在。
棘龙科可分为鳄龙、重爪龙等种类,还不知道牙齿化石属于哪个种类。
值班主任:贺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