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神兽”今日复学,吃住行有何讲究

2020-04-27 13:29:33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李欢

今天(27日)起,上海家庭里的“神兽”陆续开学,孩子在学校该如何防控疫情?昨天(26日)下午,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主办,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健康促进协会协办的“上海市健康大讲堂暨第44届解放日报健康讲坛上观直播”,特邀中国——世卫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共同为复学支招。

学校防控实行“一校一策”

疫情期间孩子上学、放学方式与日常会有哪些不同?家长需要格外注意些什么?面对特邀主持、上海市健康促进办副主任王彤的提问,吴凡首先为家长卸下“心理包袱”:上海市教委已做好充分准备,实行“一校一策”,家长不用太紧张、也不必太纠结。她特举两例:过去中小学校也有测体温,入校晨检,而今增加频次,一日两检。此外学校已为应急情况准备了一套完整的处置流程,一旦孩子出现异常,有专门老师第一时间带领孩子前往留观室。如有学校出现聚集性病例,同寝室同学将就地隔离,同时上报教育部门、当地疾控部门进行后续处置。

吴凡说,校外生活中,家长需要格外关注三类人:除了自己的孩子,还有与孩子同住的家庭成员,以及家庭密切关联者。这些人员的健康随访、健康状况都需要多留神,“对自己孩子的健康负责,就是对广大孩子负责”。上学通勤中,家长应该学着如何科学给孩子戴口罩。

考虑到今天复学的是毕业班同学,吴凡特意强调,“孩子本身生病的话应请假。如果家庭成员中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孩子也应该及时告知老师,暂缓前往学校。”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万一家庭成员是患者,孩子就属于密切接触者,从学校在集体状态下防范的角度看,必须确保学校安全,“我们要教育孩子和家长不仅要对自身负责,更要承担社会责任。侥幸的心态不可取,一旦隐瞒病情将承担法律责任。”

步行上学可降低感染风险

在张文宏看来,目前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感染风险极低,但感染科医生最担心的就是偶然事件的发生。如果上述防护都落实到位,在学校被感染的风险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我们无论在哪种公共交通、公共场所,实际上按照现在防控效果来看,被感染的风险是很低的,上海已连续30多天没有本土病例,总体来说城市是很安全的,但我们还是要有底线思维。”

张文宏解释,所谓底线思维,就是万一在公共场所遇到了无症状感染者,怎样防范被感染?他说,记住两个动作至关重要。第一个动作是戴口罩,第二个动作是洗手。如果孩子在学校里洗手不方便,可以用免洗洗手液。必须牢记的是,避免手在接触公共场所把手、栏杆、电梯按钮后直接接触口鼻。只要记住这两个动作,无论孩子步行、乘出租车或公交,都可避免被感染。张文宏强调,家长还需对孩子进行有效培训,做到位就可避免被感染。

专家们主张距离学校不远的孩子,可选择步行去上学。户外通勤可使感染风险降到最低,还锻炼了身体、预防近视。“每日可户外活动两小时,如果一直养成走路上学的好习惯,视力也会变好。”吴凡说,“此外,校内上课、用餐还是应该保持社交距离。目前很多学校实行套餐式供应,打了饭走人在教室吃、在寝室吃。吃饭不要说话,这样避免了人群聚集。上课时教室保持通风状态,并戴好口罩。”

住宿学生要严把“三道关”

上海即将迎来夏季,学校要不要开空调?张文宏认为,许多人以为气温高了病毒会死,其实并不是这样,主要是夏天通风了,通风对疾病控制有极大好处。上海真正的酷暑是七、八、九三个月份,建议这个夏天学校不要开空调了,疫情防控面前,安全和健康是第一位的。如果实在闷热难耐,可用除湿机来解决问题,一旦环境干燥,温度就会适宜很多。

针对住宿的学生,吴凡提出需要严把三道关。首先是“校门关”,周末返校后,确保返回的学生和老师都是安全的;其次是“距离关”,无论在寝室、食堂还是教室,都应保证通风、保持适当距离;再者是“消毒关”,卫生间、浴室等必须定期消毒到位。“类似大家共用一个水杯,你喝我喝大家喝的做法非常不可取。趁着这次疫情,学生们不断改进自己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健康卫生习惯,何乐而不为?”张文宏补充。

面对家长的紧张情绪,专家认为,紧张而不焦虑、不纠结是一种科学态度。张文宏直言,疫情来了最怕的就是大家疏忽、没有警觉。紧张起来适应了体系,就会呈现较好的防控效果。吴凡说,要适当督导孩子形成良好习惯,使其自然而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家长应该给孩子这样的心理干预和指导,相信落实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习惯后,今年春季,很多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也会跟着走低。(记者 顾泳 陈敏)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