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现在有多高?普通人能登珠峰吗?答案在这里

2020-05-01 17:06:34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鞠月芹

  央视网消息:30日下午,2020珠峰高程测量正式启动!同时中国移动5G信号也覆盖了珠峰峰顶,截至目前,我国三网均已在珠峰大本营完成5G基站的建设。这意味着我们离珠峰的探索更近了一步。

  珠峰到底有多高?中国开启精准测量

  今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也是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今天(4月30日)下午,2020珠峰高程测量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国国策队和中国登山队计划在5月份开展登顶测量任务,这次测量是精确测定珠峰高度,使得人类对珠峰的了解将更进一步。

  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对珠峰进行过6次大规模的测绘和科考工作,其中1975年是我国首次将测量觇标矗立于珠峰之巅,并精确测得珠峰海拔高程为8848.13米。2005年则首次在珠峰峰顶测量中利用冰雪雷达探测仪测量冰雪厚度,获得珠峰海拔高程8844.43米。

  珠峰这么美 你见过吗?

  珠穆朗玛峰,是很多旅游爱好者心驰神往的仙境。它有美不胜收的巅峰绝景,是冰雪皑皑的人间圣地。

  珠峰大本营是在海拔5200米位置,观看珠峰核心区设立的生活地带。中国境内有东坡和西坡大本营。

  西坡大本营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日县扎西宗乡,是普通游客观看珠峰最近的地方;东坡大本营在定日县曲当乡的嘎玛沟地带,海拔5200米,与珠峰峰顶的直线距离约19公里,是国家5A级旅游区。

  大本营不仅解决食、住问题,还有个我国海拔最高的帐篷邮局,它位于“海拔5200米”纪念碑以南4公里处。这里几乎是每个到达大本营的人必去的地方。

  登珠峰有多难?业余爱好者能登峰吗?

  早在2006年4月5日,国内第一支业余登山爱好者组成的登山队开始进驻大本营,并多数队员成功登顶。之后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高手陆续前往珠峰大本营,挑战珠峰成为登山爱好者的一个目标。

  然而,攀登珠峰颇具挑战。不是任何人都可登上珠峰的。据登山专家介绍,珠峰大本营观珠峰全貌和旗云的最佳旅游时间为4月中旬至10月中旬,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普通人登珠峰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经济能力、身体素质等。

  业余爱好者登珠峰需具备何种条件?

  1 资金充足

  业余爱好者想要攀登珠峰至少需要准备20万元人民币。包括食宿、保险等费用。

  2 专业训练

  需要参加专业的训练。从最开始的低海拔户外活动、体能训练等基本技术学习开始,慢慢再转进入高海拔的空气稀薄地带。

  3 循序渐进

  最好有2至3次高海拔登山经历。健康人可以从6000米山峰为起点,逐渐攀登7000米、8000米的山峰。这样训练最快需要1年,一般需要2至3年可以登珠峰。

  4 评估天气

  登珠峰一般需要3至4天时间,这期间会遇到各种极端天气,海拔3000米以上最常见的是暴风雪,风力强劲、能见度差、光线昏暗,很容易因为找不到掩体发生意外。

  5 心理素质

  如果遇到雪崩、滑倒摔伤、冻伤、缺氧、补给短缺等问题,千万不要慌张,一定要想办法保存体力联系外界。

  不能亲自登峰?5G覆盖实现“云登顶” !

  不过,毕竟山高路远,不去大本营还能怎样欣赏珠峰美景呢?还有一种好方式:云登顶。

  随着5G基站在珠峰建成,新兴的“云登顶”“云赏珠峰”等方式让珠峰对我们而言不再那么遥不可及。5G直播“云赏峰”首次向全国观众呈现了珠穆朗玛峰24小时的实时景观变化。

  未来,随着5G信号全覆盖,我国将在珠峰科研和旅游方面取得长足进展。

  “高山雪莲”变“最高垃圾堆”

  随着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原本生态就十分脆弱的珠峰,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垃圾越来越多,诸如食品的包装袋,纸盒子、氧气瓶、登山绳等等都可能成为珠峰上的垃圾。由于海拔和气候等因素,垃圾清理难上加难,7000米以上清运垃圾,只能依靠登山运动员人力搬运。

  今年,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宣布将从4月下旬至6月对珠穆朗玛峰、卓奥友峰和希夏邦马峰的登山垃圾开展清理工作。主要由西藏自治区登山队、西藏自治区登山协会等组织承担负责。

  此前,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已经制定了如《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垃圾(污水)管理制度》《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登山管理制度》《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行政审批制度》等10余个管理办法,初步探索了一套长效管理机制,《珠峰登山垃圾管理办法》也将酝酿出台。

  测量珠峰是人类的求知和探索

  珠峰为人类探索大自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挑战极限、探索科学的同时,也请保护她、爱护它。

  目前,我国对珠峰高程测量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开展登山适应性训练和高海拔地区测量技能操练,计划在5月份开展登顶测量。据了解,此次珠峰高程测量的成果将用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研究。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和风速等数据,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